要說中國的人造食品還真不少,人造肉、人造蟹棒、人造魚丸等等。但美國最近竟然開始售賣人造雞蛋了,雞蛋這不都是老母雞直接下好的嗎?這玩應兒還能人造?味道能好吃嗎?
美國的人造雞蛋并不是以帶殼的雞蛋狀進行售賣的,而是用瓶裝的,裡面放入了人造雞蛋液。據悉其中的成分主要是綠豆、水還有油。都說了是人造雞蛋,所以它的原料成分中并沒有雞蛋,隻是它的顔色到和雞蛋很像,是從胡蘿蔔素中提取而來的。
這種人造雞蛋液并不像雞蛋一樣粘稠而是比較稀的。雖然從外形上來看,人造雞蛋和雞蛋還是有很大區别的,但是生産公司說他們的人造雞蛋液和雞蛋的蛋白質是一樣的,并且人造蛋液中不添加膽固醇,還要更健康。
明明直接吃雞蛋就得了,怎麼美國的雞不夠了嗎。為什麼要開售人造雞蛋呢?他說主要是為了保護雞。雞是保護好了,可人類的錢包可不保了。一瓶人造雞蛋液等于8個雞蛋,8個雞蛋的價格大概是14元人民币,但一瓶雞蛋液可要比真雞蛋貴上一倍。既然價格訂得這麼貴,那口感也應該不錯吧?
有博主将人工蛋液做成炒蛋試了一下,首先發現,人造雞蛋下入油鍋後表面會産生許多小泡泡,而我們正常煎雞蛋的時候,并不會有這麼多泡泡。再一段時間翻炒之後,它的樣子會和正常炒雞蛋看起來沒有什麼區别,隻是熟得比正常雞蛋慢。
品嘗過後發現雖然二者外觀上難以分辨,但從口感上兩者簡直是天壤之别,人造雞蛋液炒出來的雞蛋口感更像是豆腐,絲毫雞蛋的味道都沒有。人造雞蛋的熱度還沒過去,他們又推出了人造牛奶。
在美國,植物奶是比較盛行的,例如杏仁奶就是用杏仁和水進行配比制成的,所以杏仁牛奶也沒有牛奶的味道。據說人造牛奶比人造雞蛋要靠譜的多,有牛奶的味道和口感 ,然而它并不是牛奶制成的。
人造牛奶的價格隻比普通牛奶略貴一點,是常人可以接受的範圍。其主要原料還是水、油、蛋白質粉、再加上一些菠蘿汁。
外加生産商不斷給這一商品打廣告,表明其很健康沒有膽固醇,不會給人體造成負擔。從外表上看,用的都是牛奶盒,沒有任何區别。但廣告吹得再天花亂墜,消費者隻要嘗一下就知道了,它還是沒有牛奶的味道,隻能說有點像牛奶但不是牛奶,一口就能分辨出來。
從商家的角度看這樣可以保護牛,别說他們的生态理念還真是"強"呢。商家說如果用牛奶做一些蛋糕或其他甜品。這樣對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好,對人體也更加健康。人造雞蛋和人造牛奶既然都不能達到食物的口感。那用二者做出來的蛋糕會是怎樣的呢?能否達到商家宣傳的那種期望呢?有博主,用人造牛奶和人造雞蛋進行制作,蛋撻和雙皮奶。
在同一烹饪方式下,人造雞蛋和人造牛奶做出的雙皮奶和廣東的雙皮奶的口感還真差不多,隻不過它還是缺少了一些奶味。
二者做出來的人造蛋撻也是如此,甚至不應該叫蛋撻兒應該叫豆腐塔,因為完全沒有雞蛋的味道。隻能說如果你喜歡吃豆腐的味道,那人造雞蛋和人造牛奶确實會适合你。但對于一些不能接受的人來說,人造雞蛋和人造牛奶就是舌尖的一種折磨。
如今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造食材,它們的初衷是一樣的,就是以植物為原材料,做出,口感像肉制品的食物。這就像齋飯中的素雞,素雞一般也都是用豆腐做的,隻不過有些人吃起來覺得像雞肉。
商家一般宣傳的時候無非就那麼兩句,人造食物的營養能代替動物的營養,使人類吃起來比較健康,順便還可以升華一下主題,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然而目前為止,大部份人造食材和真正的食材口感差距還是很大的,受歡迎程度隻能因人而異。
人造肉
在産生過程技術人員會在活體動物的身上來獲取少量的組織,然後過濾、分離其能夠生長的幹細胞。這種幹細胞就好像一個小種子,外界隻要給予它适宜的生長的環境和營養,它們就會不斷複制,一段時間後,會變為原始纖維,逐漸堆積成肌肉組織。最終形成像肉沫一樣人造肉,最終可能合成人造肉排。
人造肉剛上市的時候,商家主要說其比較安全,傳統的肉可能會有攜帶病毒,細菌。比如幾年一次的豬瘟都會影響人類健康,還會造成生物死亡。而人造肉是通過培養幹細胞并控制生産環境來進行生産的,避免細菌滋生,病毒入侵,還能不使用抗生素。還有人覺得人造肉可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傳統養殖業對環境的破壞是比較大的。
科學家預計本世紀中葉,地球人口将超過90億,人口增加,糧食需求也會不斷上升。雖然袁爺爺已經實現了讓全世界的人吃飽大米飯,但人類對肉的需求還是很大的。肉類養殖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其産生的氣體例如牛放的屁,會造成溫室效應。畜牧業需要更多的水,更多的樹林,更多的土地。而人造肉産業就不需要。
那既然人造肉這麼好,它就沒有什麼缺點嗎?既然是人造肉,那它的口感肯定不如真正的肉好。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吃人造肉的原因之一。還有就是要控制養殖肉的微量營養成分,這還屬于一個難題。
當前我們也不能知道人造肉,長期使用是否會對人類健康産生影響,這些問題還帶有明确,還需要時間進行驗證。人造食品屬于新興食品,大部分沒有經過長期的實驗确定其是否對人體有害,既然口感大有不同,所以還是謹慎為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