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7 21:23:45

昨日立冬。是“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一點禅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之景。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1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态,草木凋零、蟄蟲休眠。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2

傳統以“立冬”作為冬季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可見冬日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之季。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3

既如此,總是要休養生息,何妨找一佳處如書院,“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或是“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更又可“詩情書意兩殷勤”,豈不甚好?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4

長安雅士薛山長,雅女秀秀導師,早已調弦轉轸,煮泉瀹茗,靜候諸雅士于晴光燦然處。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5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6

果然地。一時即“雅士雲集”起來:娜娜莉莉一對兒真正的姐妹花先蓮步輕移,姗姗而入--莉 莉特特自延安趕過來的,周周如此,其志可嘉;小蓉蓉“萬千寵愛在一身”的人,得閑如此日自是不肯躲懶的;又有專程自三原趕來的另一個娜娜,她也是周末才得 空來書院習茶的,十分虔心;一時方秀才也到了,他雖年少,也最是深沉持重不喜多言,來了就于琴上用功的,天分又極好,所以薛山長也評他“特别快”,大約謂 其習琴時接受度高,頗能舉一反三的罷?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7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8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9

一時諸雅士讀詞。

漁歌子,詞牌名,又名“漁父”“漁父樂”“漁父詞”“秋 日田父辭”等。以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飛》為正體,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另有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 等變體。代表作品有李煜《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孫光憲《漁歌子·泛流螢》等。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10

漁歌子,唐教坊曲,後用作詞調。唐崔令欽《教坊記》與敦 煌寫卷中,“漁”作“魚”,五代《花間集》以後均作“漁歌子”。敦煌寫卷《雲謠集雜曲子》中有《魚歌子》詞兩首,故近代任二北在《教坊記箋訂》中謂此調 “應為民間歌曲”。并在《敦煌曲初探》中雲:“本調實為後來類此諸調之總源,敦煌四辭之寫作時期,可能在張志和之前。”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11

據《唐書·張志和傳》載:志和居江湖,自稱江波釣徒,每垂釣不設铒,志不在魚也。憲宗圖真,求其人不能緻。嘗撰《漁歌》,即此詞也。單調體,實始于此。

五代和凝以此調作詞,并更名為《漁父》。五代後,此調演化為雙調,見《花間集》顧夐、孫光憲詞。

宋時坊間本《金奁集》對此調注“黃鐘宮(正宮)”。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12

唐代宗大曆七年九月,顔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谒,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鳜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此詞是其中之一。曾于憲宗時一度散失,長慶三年,李德裕訪得之,著錄于其《玄真子漁歌記》文中,始流傳至今。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13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此詞構思巧妙,意境優美,語言生動,格調清新,寄情于景,顯現出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純和淡泊,成為一首千古流傳、脍炙人口的詞作。

前兩句即勾勒出一幅江南風景長卷。“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鹭”是閑适的象征,寫白鹭自在地飛翔,襯托漁夫的悠閑自得。“桃紅”與“流水”相映,顯現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

末兩句描寫漁父捕魚的情态。與富有詩情畫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14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15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16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17

清劉熙載《藝概》:“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飛’一阕,風流千古。東坡嘗以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猶未若原詞之妙通造化也。黃山谷亦嘗以其詞增為《浣溪沙》,且誦之有矜色焉。”

清黃蘇《蓼園詞評》:“數句隻寫漁家之自樂其樂,無風波之患。對面已有不能自由者已。隐躍言外,蘊含不露,筆墨入化,超然塵埃之外。”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18

“蘇子瞻極愛此詞,患聲不可歌,乃稍損益,寄《浣溪紗》曰:‘西塞山前白鹭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魚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歌子古詩講解賞析(詩詞培訓漁歌子)19

“黃山谷句雲:‘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人間欲避風波險,一日風波十二時。’”

此詞之影響甚至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