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 戀小暖
朗讀 |劉劍松
本期編排 |張橹
(一)
最近和幾個朋友小聚,談笑間我随口問曉莉:“你好久沒有發朋友圈了,是不是忙得腳不沾地呀?”
她新開了一家茶坊,選購茶葉、裝修店面、尋求體現茶内涵的方法等等,都是親力親為。創業不易,家裡老人又雙雙住院,她一有時間就得和丈夫往醫院跑。
曉莉說自己不是沒有發,而是設置了僅自己可見。在朋友圈裡,她記錄着每天的行程安排,事無巨細,密密麻麻,也記錄着自己的情緒,既有負能量也有正能量。
我問她為什麼不和周圍的人說呢,她告訴我,在朋友圈宣洩後,自己能夠平靜下來,在那些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裡,她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喜怒哀樂,她不想依靠其他人,最後終于學會自己扛下來。
(二)
無獨有偶,朋友小淇曾在工作之餘備戰“考編”,工作本來就繁重,她還要壓榨休息時間來複習。
那段時間,她表面上顯得若無其事,其實早在朋友圈裡傾訴了一籮筐的委屈:複習的焦慮、工作的壓力、對未來的迷茫、被别人質疑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
當然,展示這些心酸時,她屏蔽了所有人。
考編”成功的那一天,她重新去翻看那些朋友圈,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承受了那些孤獨與無助後,她才發現,原來自己可以這麼強大。
(三)
和幾個好友推心置腹地聊天,我才發現他們都有設置“僅自己可見”的經曆。因為不想打擾到别人,不想讓别人覺得自己情緒化,不舍得讓愛自己的人擔心,所以很多人都把動态設置成了“僅自己可見”。
有一句話說得好:“成長,就是把自己的哭聲調成靜音模式。”有些心事,不适合分享。
不要詫異于别人為什麼不發朋友圈,其實他們隻是設置了“僅自己可見”,他們不是異類,而是正走在變強大、變成熟的路上。那些上了鎖的委屈和悲傷,總有一天會笑着說出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