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正在為作文而苦惱,在為文章沒有好素材而糟心時,不妨來我的素材吧逛逛、看看,保證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古語雲:“百善孝為先。”關于孝的格言與事例很多,在此我為大家精選一、二,希望對你寫文章有所幫助哦。
一、古代孝道格言
1、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譯文:
曾子說:”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
2、曾子曰:“夫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後也;忠,德之正也。”——(《曾子.子思子》)
譯文:曾子說:“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兄長,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
3、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
譯文:
孟子說:“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沒有怨恨,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于天,下不愧對于人,這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4、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孟子
譯文:
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愛護别人家的孩子。
5、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衆欽。——(林逋《省心錄》)
譯文:
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也就對你孝順;你敬重别人,别人也就敬重你。
二、古代孝道事例
(一)闵子骞挽留後母
闵子骞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複有二子。子骞為其父禦車,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單。父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
譯文
闵子骞共兩個兄弟,母親去世後,他父親再娶了一個妻子,這個繼母又生了兩個孩子。闵子骞為他的父親駕車,抓不住缰繩,父親摸他的手,感覺他的手是冰涼的,穿的衣服很單薄。
父親回去後,把繼母生的兒子叫來,摸他的手,感覺他的手是溫暖的,穿的衣服很厚。就對妻子說:“我娶你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兒子,現在你欺騙我,讓我的兒子受凍,你走吧!不要留在這裡了。”
子骞上前說:“母親留在家裡,隻有我一個兒子受寒;如果母親離去,四個孩子都會受寒。”他的父親沉默無語,而他的繼母也很後悔自己的做法。
闵子骞,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高徒,在孔子衆多弟子中,他以德行與顔回并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為他人所稱道,主要是他的孝,在千年之後的《二十四孝圖》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人物。
(二)王祥至孝
王祥字休征,琅邪臨沂⼈。性⾄孝。早喪親,繼母朱⽒不慈,父前數谮之,由是失愛于⽗。每使掃除⽜下,祥愈恭謹。⽗母有疾,⾐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嘗欲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将剖冰求之,冰忽⾃解,雙鯉躍出,持之⽽歸。母⼜思黃雀炙,複有黃雀數⼗⼊其幕,複以供母。鄉⾥驚歎,以為孝感所緻。
譯文:
王祥,字休征,是琅邪臨沂人。性情非常孝順,早年喪母,他的繼母朱氏不夠慈愛,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因此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愛,常讓他去打掃牛糞。就是這樣,王祥在繼母生病的時候仍極其孝順,衣不解帶地服侍照顧。
一次,王祥的繼母要吃活魚,正逢天寒地凍的隆冬,王祥便脫掉衣服,要剖冰得魚,冰忽然自動融開了,一對鯉魚從水中躍出,王祥拿上回到了家中。
繼母想吃燒烤的黃雀,恰巧就有幾十隻黃雀飛入他的帳篷中,王祥便把他們捉住送給繼母吃。同鄉人都感到驚奇而驚歎,以為是王祥的孝心感動了天地的緣故。
在幾千年的中華曆史中,孝順父母的事不勝枚舉,王祥卧冰求鯉的故事影響甚為深遠。王祥的行為,規範了幾千年來人們的思想與行為,成為曆史上的一段佳話。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喜歡以上的素材,敬請關注并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