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一動咔咔響是怎麼回事?膝蓋轉動總是咔咔的響怎麼辦?
[山東省立醫院袁林]
蹲下站起來的時候,膝關節有時候會發出“咔啦咔啦”的響,這是怎麼回事呢?
膝關節出現咔咔響,可能是膝關節裡的滑液不足導緻的。
這種滑液是存在于關節的空隙中。這些滑液也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關節活動時,擠壓滑膜,産生滑液,這樣起到潤滑關節的作用。
如果平時缺少運動,滑膜缺少來自外界的擠壓,滑液就會變少,缺少了潤滑的關節就會出現所謂的“咔咔響”,給人一種膝蓋被摩擦的感覺。
我們醫學上叫這類的症狀為“膝關節彈響”。
膝關節彈響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另外一種是病理性彈響。
大多數的膝蓋彈響屬于生理性的,雖然會發出聲音,但是身體的其他部位并沒有不适,對膝蓋并沒有什麼危害。像這樣的情況并不需要特别的處理,也不用過分擔憂。
病理性的膝關節彈響除了出現“咔咔響”之外,還伴随着其他的症狀,如膝關節酸痛、腫脹,那麼就預示着膝關節有問題了。比如髌股關節骨關節病、半月闆損傷等膝關節疾病是容易出現“咔咔響”的情況。
如果膝關節有這6點症狀提示您該重視了
1、疼痛
常見于膝蓋内側關節間隙以上的地方“隐痛”強度可大可小。
疼痛的特征多數是勞累後或者運動後加重,休息後緩解,寒冷後加重,溫暖後減輕。
但也有特例,可能會夜間加重,甚至運動一會兒疼痛反而減輕。
骨關節炎的發作期疼痛可能會持續3~4周(在徹底休息的情況下),但某些中年男性持續時間甚至到半年。
2、腫脹
腫脹分為急性和慢性。
急性多數是可逆的,多出現在髌骨(俗稱膝蓋骨)上方大腿前側,休息後便可緩解,甚至消失。
慢性腫脹常見于兩個膝眼(指膝蓋下的凹陷處,形似膝蓋的眼睛),這是由于髌骨下方的脂肪組織慢性增生而突出。
3、晨僵
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個典型症狀,但很多膝關節炎早晨一起來也會僵硬,需要活動一會兒才能舒展開。
這種症狀多數在早期關節炎中出現,再重一些就可能發展為疼痛。
4、無力
骨性關節炎的病人随着年齡增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下降,會導緻無力和上下樓困難。
5、卡殼
一些膝關節炎患者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走着走着就卡住了,一會兒就又能走了。
6、怕冷
骨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怕冷不一樣。
骨關節炎夏天多數會減輕,類風濕則不會。
冬天,尤其是來暖氣之前或停暖氣之後骨性關節炎會加重,帶有季節性,怕冷、怕風、怕濕是多種關節炎的共同特征。
如何保養我們的膝關節?
1、控制體重
身體的重量越大,膝關節所承受的力也就越大,磨損的速度也更快。建議體重指數(BMI)超過24的應減輕體重。
計算方法如下: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
中國體質标準:正常範圍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0
BMI不适用于兒童,孕婦,運動員,和病人。
下面為BMI值與體重的關系:
BMI<18.5為體重過輕;18.5≤BMI<24為正常;BMI≥24為超重
24≤BMI<28為肥胖前期;28≤BMI<30為I度肥胖;30≤BMI<40為II度肥胖;BMI≥40.0為Ⅲ度肥胖
2、改變生活習慣
避免反複下蹲運動,或長期下蹲,避免爬山或上下樓梯。同樣也要避免如沖撞、深蹲的運動,這些運動會帶給關節巨大的壓力,登山、爬樓梯帶給髌股關節很大的壓力。【骨科醫生袁林】
3、堅持适度合理運動
關節經常運動,能讓關節軟骨受到适當刺激,促進新陳代謝,這樣關節滑液才能在關節内到處流動,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
相反,如果長期不運動,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會日漸萎縮。久而久之,關節失去了保護,損傷的幾率自然會增高。老年人不運動容易患骨質疏松症,身體也會缺少敏捷性和協調性,容易跌倒造成嚴重骨折。
你需要找到一種對于膝關節比較安全的運動并且堅持下去。比如遊泳(避免過度用力蹬腿)、騎自行車、快步走等。
運動中感到不适,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了解自己的極限,盡力而為,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運動前後充分熱身。
4、鍛煉股四頭肌
股四頭肌是人類大腿最重要的肌肉群。它不但負責我們走路、上下樓、蹲起等動作時的主要力量,還負責我們膝關節的穩定性,尤其是髌骨和膝關節前後向的穩定性。【骨科醫生袁林】
每天擡腿可以很好地鍛煉股四頭肌,保持膝關節彈性,促進新陳代謝,有效保護膝關節。
方法如下:
坐在椅子上,膝關節伸直同時勾住腳尖,用力使整條腿繃直并保持水平狀态。
這時候會感覺大腿的肌肉在用力,摸起來硬硬的,每次堅持10秒鐘,然後放松10秒鐘,每日上午30次,下午30次。
5、避免久坐
長時間坐着不運動,會使肌肉松弛,缺乏力量,會使關節疼痛加重。你需要找到一種對于膝關節比較安全的運動并且堅持下去。
6、避免跌倒
關節疼痛或者關節不穩定的患者更容易跌倒,摔倒時關節可能遭受更加嚴重的損傷。為了避免跌倒,一定保持家裡充足的照明,樓梯上一定安裝扶手,不用非固定的地毯,衛生間裝上扶手、蹲便改為坐便等等。
7、适當使用助行器具
拐杖可以分擔你的關節壓力,提高步行的穩定性,減輕腿部的負擔。
8、适當補鈣
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促進鈣的吸收利用,如牛奶、稻類、綠葉青菜、花生、紫菜等都是含鈣量很高的食物。适當時可加吃一些鈣片。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運動和日曬也很重要。【骨科醫生袁林】
9、穿一雙合腳的鞋
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适,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腳背部分能與鞋子緊密結合,寬窄、長度均合适,能正确保持足弓的弧度;鞋子的重量以輕為宜,鞋底不宜過軟,而且要有點厚度;鞋後跟可以高2-3厘米左右,鞋底太平則走路時容易疲倦;鞋底上帶有防滑紋。
10、注意保暖
膝關節由于缺少豐富肌肉和脂肪組織的保護,局部熱量容易散失,溫度常比其它部位低。膝關節如果遇到濕寒,會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加速衰老。尤其是對于已經受損的膝蓋來說,遠離濕寒的環境對于保護膝蓋來說尤為重要。[山東省立醫院袁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