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節前有哪些風俗含義

春節前有哪些風俗含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0 09:44:29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競恒】

春節拜年時,有些晚輩會對長輩行跪拜禮;除夕祭祖時,往往也會有跪拜的環節。但在現代社會,也有人争論跪拜禮的必要性。那麼跪拜禮是怎麼來的?其含義又是如何演變的呢?

東亞社會的跪拜禮最初是在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慣中出現的,朱熹曾談到“古人坐於地,未必是盤足,必是跪。以其慣了,故腳不痛,所以拜時易也。古人之拜,正如今道士拜,二膝齊下”(《朱子語類》卷九十一),意思就是古人席地而坐,并不是像現在炕頭上那樣盤腿,而是跪坐。因為常年跪坐習慣了,所以腳不會痛,那麼在跪坐時行拜禮,就是一種自然的姿态,可以兩個膝蓋同時跪下來坐,而宋代隻有道士還保留着這個“絕活”。

朱熹的說法,其實能得到考古資料的印證,如殷墟花園莊54号墓的墓主,是一個商代貴族,他的腳掌骨前部有明顯因長期跪姿形成的痕迹,俗稱“跪踞面”,隻有長期席地而跪坐的姿勢,才會在腳掌骨上形成這種痕迹。《後漢書·向栩傳》“向栩坐闆,坐積久,闆乃有膝踝足指之處”,跪坐久了在木地闆上留下了膝蓋和腳指的痕迹。《三國志·魏書·管甯傳》記載他“常坐一木榻上,積五十年,未嘗箕股,其榻上當膝皆穿”,膝蓋跪坐得把老木榻都坐穿了。

春節前有哪些風俗含義(先看看含義是怎麼變化的)1

河南密縣打虎亭二号漢墓壁畫中的宴飲場景(資料圖)

當時的人們,日常确實習慣跪坐,跪在當時沒有什麼尊卑的含義,就是一種坐姿,跪拜的禮儀部分實際上就是拜,而不是跪。

朱熹指出“跪坐,故兩手下為拜。‘拜’字從兩手下。古者初冠,母子相拜;婦初見舅姑,舅姑答拜;不特君臣相答拜也”。就是說,跪坐着把兩隻手放下來到席子上,就是跪拜。跪拜禮的精神,首先是雙方人格的對等和尊重。在先秦古禮中,年輕人行冠禮會和參與自己儀式的母親互相跪拜,新媳婦會和自己的公婆互相跪拜,君臣之間也坐在席子上互相跪拜,這和很多人想象中的跪拜是“奴性”的表現,截然不同。

當然,對于君臣互相跪拜的情況,臣拜君容易理解,君就算禮貌性地答拜臣,是不是隻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就行了,不必像臣跪拜君那麼标準?對此,朱熹的學生安卿就有疑問:

“安卿問:古者天子拜其臣,想亦是席地而坐,隻略為之俯首,便是拜否?曰:太甲‘拜手稽首',成王‘拜手稽首',疏言稽留之意,是首至地之久也,蓋其尊師傅如此。後來晉元帝亦拜王導,至其家,亦拜其妻。”

對于安卿的疑問,朱熹根據《尚書》的記載回應,商王太甲拜大臣伊尹,周成王拜大臣周公,其跪拜姿勢都是稽首,即腦袋都碰到地面了,這顯然是很硬核的跪拜姿勢。此外,朱熹還舉了東晉元帝拜大臣王導的例子,晉元帝甚至還拜過王導的妻子。

朱熹對此的記憶發生了一點偏差,其實不是晉元帝拜王導,據《晉書·王導傳》、《晉書·荀弈傳》記載,是元帝的孫子晉成帝拜王導。不過晉元帝和王導之間的法帖,都用朋友平輩之間的“頓首”一詞,也是互相跪拜的意思。

朱熹要表達的信息很清楚,古代君臣之間互相跪拜,并不是什麼“奴性”的體現,恰恰相反,這體現了君臣之間人格的對等。

朱熹的學生林夔孫又疑惑,說“虞禮,子為屍,父拜之”,即祭祀時兒子扮演自己爺爺,擔任爺爺的“屍”這個角色,他父親卻要拜兒子,這讓人感到費解。朱熹回答說:

“古人大抵如此,如子冠,母先拜之,子卻答拜,而今這處都行不得。看來古人上下之際雖是嚴,而情意甚相通,如‘禹拜昌言'、‘王拜手稽首'之類。到漢以來,皇帝見丞相,在坐為起,在輿為下。贊者曰:皇帝為丞相起!尚有這意思。”

朱熹認為,古代中國人的跪拜禮精神,最重要的便是“情意相通”,先秦古禮兒子的冠禮上母親先跪拜兒子,這在他生活的宋朝都是不可思議的,但這種跪拜禮首先就是要安放親密的情感,漢代皇帝見到丞相要起立緻敬,也是這個意思。

所以這再次證明,跪拜禮和“奴性”無關,它的落腳點是共同體内真實情感的安放。但跪拜禮在中國的含義有一個變化。當人們從席地而坐變成了垂足坐椅子後,“坐(也就是跪)”的含義就發生了巨大變化,當一個人坐在椅子上,而另一個人卻跪在地面上向他拜時,跪拜就出現了扭曲的意義。

臣向坐在椅子上的君主跪拜,最早出現在金國,《金史·高汝砺傳》記載“元光元年四月,汝砺跪奏事”,即跪在地上向坐在椅子上的君主彙報工作,這一鮮明對比,正好符合當時金元時期比較重視主奴關系的文化氛圍。

明、清繼承了這個趨勢,發展到清朝甚至演化出對皇帝的“三跪九叩”,而自稱“奴才”甚至成為一種特權,至此跪拜禮徹底和“奴性”聯系在了一起。但需要正本清源的是,古禮中跪拜禮本身的精神,恰恰是追求的是人格對等,隻是後來發生了扭曲。

春節前有哪些風俗含義(先看看含義是怎麼變化的)2

清宮劇中常見的叩首場景

朱熹根據先秦古禮的精神制作了《朱子家禮》,其中對于跪拜也有規定,如“凡拜,男子再拜,則婦人四拜,謂之俠拜。其男女相答拜亦然”,即規定了男女之間互相跪拜,表達對于對方人格尊重之意。在冠禮方面,“冠者北向拜父母,父母為之起。同居有尊者,則父母以冠者詣其室拜之,尊長為之起。還就東西序,每列再拜應答,拜者答拜。”即行冠禮的年輕人跪拜父母,父母則起立答禮,類似漢代皇帝為丞相起立的禮儀。類似的,對于同居的長輩尊者,行冠禮的年輕人對其進行跪拜,尊長也起立還禮。

宋代以降,随着金元時期廟堂之上跪拜禮的扭曲化,與之相對的則是,民間在踐行跪拜禮中還保留着比較多對等性的答拜之類的内容。尤其是如果嚴格執行朱子家禮,就絕不會出現一個人高坐在椅子上,一方向他不停跪地磕頭的這種畫面。現在一些“國學大師”搞的拜師禮,高坐受拜而無慚色,與其說是在“弘揚傳統文化”,不如說是在惡搞傳統文化。

朱子家禮在東亞有深遠的影響,輻射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這些東亞國家在跪拜禮文化方面也自然受到影響,其中朝鮮受家禮影響最深,因此現在韓國著名的跪拜文化,其實也是這種影響下的現代延續。

朝鮮李朝表彰《朱子家禮》,将其作為全社會的禮儀典範,除了李退溪、宋時烈等大量儒者研究著作之外,還緻力于向全社會的推廣,出現了很多向面婦女、兒童的家禮類通俗讀本,如宗英鸾、壽文叟的《喪禮諺解》就是為不懂漢字的朝鮮平民寫的,用朝鮮本土諺文書寫,通俗易懂,受到社會上的歡迎。類似的還有申湜《家禮諺解》,針對的讀者也是“窮村細民”和“僻氓蒙學”。

在此背景下,朱子家禮滲入朝鮮社會的各個角落,其跪拜文化也自然滲透到朝鮮文化并延伸到現代韓國文化之中。

以婚禮的跪拜為例,“交拜合卺”之禮成為婚禮的必要環節,家禮衍生出的朝鮮婚禮中,夫婦“交拜禮”是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在使用,新郎為陽對應奇數,新娘為陰對應偶數,所以新娘拜偶數的兩次,新郎答拜奇數的一次。

春節前有哪些風俗含義(先看看含義是怎麼變化的)3

韓國傳統婚禮場景

在祭祀禮方面,也發展了跪拜禮的精神,如《樸正字遺稿》中規定,“宗子宗婦為其子孫行也,獨先衆北向拜,衆皆東西相向,拱立以俟尊長起揖于堂上,以答宗子宗婦之拜。既揖,就坐。宗子宗婦乃相向分立于東西男女拜位之外。于是衆皆就位拜如儀。”尊長對宗子宗婦的跪拜,答以起揖之禮,這也是朱子家禮的精神。

筆者在B站上也曾看到現代韓國青年行冠禮的視頻,加冠之後,其中行冠禮青年跪拜尊者,尊者回拜,冠者還和更幼小的參禮者之間也進行過互相再拜,其精神都是符合古義的。

日本也曾受到朱子家禮等在内的中國跪拜禮文化的影響,由于日本和朝鮮一樣仍然保留着席地而坐的古老習俗,沒有發生座椅垂足而坐的巨大改變,因此在禮儀上反而更容易繼承和發展古代中國跪拜禮的核心精神面貌。

根據《三國志·魏書·倭人傳》記載,早在史前時代的日本,當時就出現了“或蹲或跪,兩手據地,為之恭敬”的早期跪拜禮儀。在此後古墳時期,百濟五經博士段楊爾、高安茂又将記載有各種跪拜禮的中國三禮帶到了日本,大化革新時期更是進一步模仿儒家的禮學。武家政權時期,宋學的《禮記集說》以及朱子學等進一步滲入各地方的文化知識之中,到德川時代發展到成熟。

中國古代的跪拜禮,按照《周禮·春官·太祝》之說分為稽首、頓首、空首、振動、肅拜等多種,這些不同的跪拜禮都影響到了日本的跪拜方式,如日本的“坐禮”就是先跪坐,雙手觸地再上身曲申,坐禮分三種,即真、行、草,為頭部觸碰到手的位置不同。

中國的振動拜禮,在電視劇《琅琊榜》中就有表現,即跪拜時雙手拍擊,這個跪拜方式傳入日本後主要對神道教拜禮形成影響。而中國的女性跪拜禮,身體前傾但頭不觸碰地面,這種又影響到日本平安時代的宮廷女性跪拜方式。這些源自中國古代席地而坐的各種跪拜禮,至今仍然對日本社會發生着影響,在社交活動中使用。

春節前有哪些風俗含義(先看看含義是怎麼變化的)4

《大奧》劇照

此外,越南也受到中國跪拜禮的影響。朱棣統治越南時期,就向越南頒發《五經大全》等朱子學書籍,到越南黎朝建立後,《朱子家禮》等成為越南社會的禮儀典範,因此家禮中的跪拜禮儀也開始在越南社會流傳,時人婚禮及服喪均開始依《朱子家禮》進行,因此當時越南的跪拜禮自然汲取了家禮的跪拜形式。

從目前的發現來看,越南本土的家禮類文獻非常豐富,漢文外也有本土喃字的通俗解釋。目前越南漢喃研究院收藏的古代越南家禮文獻有包括《家禮捷徑》、《家禮略編》、《家禮雜儀》《阮氏家訓》等在内的十二種,六十種版本,數量龐大,顯示了越南社會對家禮的學習和吸收非常深入,并形成了自己本土特色的家禮,但其家禮中的各種跪拜儀式與内在精神,仍然繼承并發揚了來自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精神。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