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變遷的是歲月,不變的是責任與奉獻。在省未戒所集中隔離備勤區裡,有着這樣一群人,他們出生于不同的年代,随着一聲集結号的吹響,為了共同的目标,告别妻兒老小,集中隔離,整裝待發。不同的閱曆,不同的學識,不同的性格,在隔離備勤區演繹着自己的故事。
60歲,花甲之光 溫暖依舊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铿锵玫瑰,疫場再立功。她身着白衣,有着醫者仁心;她不是警察,卻上演着警者忠心。60多歲的陳改鳳又一次披挂上陣,向疫情防控一線發起沖鋒,負重堅守。備勤區裡的消毒、測體溫、做核酸、無處不見她嬌小的身影。作為家中的長媳,她數十年如一日地照顧着年逾九旬的婆婆,她是婆婆和家人的精神支柱,她是中華孝道的代言人。作為外聘人員,她可以有很多個理由不參加封閉,但她說:“不能在緊要的時候給單位添麻煩。”她按要求到崗,期間,帶隊領導多次詢問她的身體和家庭情況,她都回複沒問題。默默付出,不求回報,或許這就是那個年代人的特征吧。
50歲,行穩緻遠 風采依然
此次隔離備勤人員不僅有大隊一線警力,還有機關下沉幹部,他們來自不同的科室、大隊,年齡差異大,性格迥異,各自家庭情況不盡相同,作為本次隔離備勤區的帶隊領導,臨時黨支部書記孟颢同志,不僅與多名同志談心談話,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及家庭情況,把握每個人的思想變化,更是用家長般的姿态關愛着每一個人,而她背後也有老人獨自封閉在家,孩子隔離在外的苦衷,她卻隻能自己承受。而作為從警多年老同志的解朝輝和朱擁軍更像是定海神針般地存在,撐起了這個大家庭。他倆同為雙警家庭,聚少離多的日子比常人要更多,他們以所為家,與大家同甘共苦,事事身先士卒,苦活搶着幹,為大家創造和諧的備勤氛圍,引領出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隊伍。
40歲,中堅力量 蹄疾步穩
沒有了二十歲的懵懂,沒有了三十歲的沖動,四十歲多了一份沉穩和睿智。四十歲的他們都是所裡的骨幹和頂梁柱。一大隊大隊長郭瑞峰,三大隊大隊長王晉剛,他們每天有着共同的寫作業時間,幹部的思想,戒毒人員的動态、考核報表等成了每日的必修課,備勤期間在充電的同時,他倆持續放電發力,一刻也沒有停下工作。劉嘉作為下層幹部,在備勤期間就積極融入到三大隊的家庭中,争着去打飯,打掃衛生,時刻把行動與大隊同志統一起來,為下一步順利上崗執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0歲,披荊斬棘 嶄露頭角
而立之年不僅代表着年齡,更承載着責任與擔當。燕曉東作為本次隔離備勤的值班科長,可以說是疲勞作戰,在機關封閉了半個月之久的他,回家拿了換洗的衣服後就直接進入隔離備勤區,隔離之初像一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上傳下達文件,收發各類報表,反應各種困難,協調大家的關系等等。彭景海作為信息科負責人,此次主動請纓,支援大隊一線,備勤期間,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檢修網絡、更新軟件、保障會議,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貢獻,手把手地指導同志們剪輯照片、編輯視頻、制作表格,讓大家的辦公水平上了一個台階。
20歲,旭日東升 承載希望
自古青年多才俊,青年是祖國的希望,青年是突擊的先鋒。90後,本該是無憂無慮,享受青春的大好時光,而他們卻負重前行,支撐起社會的脊梁。一米九三的個頭,風風火火的行動,法警出身的張馳,自幼酷愛讀書,對一些經典名著倒背如流,入警後,發揮特長,在大隊負責教育工作,幹的風生水起,成績斐然。備勤期間,他開啟了曆史課,宣傳晉商文化,普及朝代更叠,把課堂開到了宿舍,開到了床邊。薄珏在備戰公考的同時也沒有落下工作,剛剛卸下機關青年突擊隊的铠甲,就沖鋒在隔離備勤區,拍抖音、修視頻、寫文案,把年輕人多才多藝的特征表現的淋漓盡緻。秉承老一輩勇于擔當、不畏艱難、沖鋒在前的精神,擔負着新時代使命,用行動證明90後青年也能堪當大任。
年齡從來都不是标簽,任何年齡都不會是時代的看客,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長征路,雖然路途中的風景會有所不同,但都在用實際行動诠釋着相同的初心使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