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光明日報記者王瑟
握住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師181團退休職工、全國勞動模範郭選忠的雙手時,我的心裡一驚。他的右手四根指頭竟然隻有半截。
這位16歲就從貴州老家來到181團種羊場當起“羊倌”的老人,今年已經71歲了。從一個小夥子,到如今的白發蒼蒼,又是殘疾的老人,他的一生充滿了故事與感動。他的老伴姚得芬告訴記者,郭選忠到181團後吃了很多苦,年齡小不怕,怕的是他不懂養羊的技術。為此,他買來書籍自學,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技術員求教,最終成為種羊場的“土專家”。1998年,郭選忠被評為兵團“十大養畜王”,2000年獲得全國勞模稱号。
光明日報記者王瑟正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總醫院采訪援疆醫生。資料照片
聽到我們的談話,郭選忠不好意思地說:“這都得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團場對我的培養。雖然退休多年了,但我仍然在一線工作。”看我不解的樣子,郭選忠笑着說:“我現在養了近千隻羊,隻要我能幹,我就會把羊一直養下去,這是我一生的追求。”
帕米爾高原上的柯爾克族牧民托合提巴依·居馬洪,是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皮羌村的一位普通牧民。這裡自然條件惡劣,很長一段時間,托合提巴依·居馬洪和大家一樣,怎麼努力都無法擺脫貧困的陰影。2016年12月,對口幫扶的新疆邊檢總站根據他們的情況,出資35.6萬元建成4000平方米的養殖合作社,同時引進了先進的養殖技術,托合提巴依·居馬洪的生活這才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位臉上被曬成“高原紅”的漢子說起這個巨變,滿眼都是感激的淚水。他說:“有了黨和國家的支持,特别是有了新疆邊檢總站的幫扶,我們在2019年終于實現了脫貧夢。我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多學一學科學養殖技術,讓我的羊更肥更壯,出欄更快,掙到更多的錢,讓家裡生活更富裕。”
當看到這些剛剛擺脫了貧困,開始走向幸福的人們所表達出的強大内心追求時,我深深地感到:脫貧不是目标,而是新起點。作為一名曆史的記錄者,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記錄下他們奮鬥的腳印。讓這些奮鬥者的身影成為曆史的見證,成為祖國最美麗的風景,成為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最好的動力。
為了見到郭選忠和托合提巴依·居馬洪,我需要跨越千裡,搭乘飛機、汽車,一路上遇到路面打滑、風吹雪、極寒天氣,我都沒覺得辛苦,因為我已經被他們内心的強大所深深感染。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27日0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