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

初中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07 02:17:51

在當前,厭學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從大環境來看,我們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競争壓力巨大,人們的欲望比人類曆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多得多。人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努力奔跑,就會被時代抛棄。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要跟同齡人賽跑。有些人甚至還在娘胎中,就已經開始了胎教。

這樣一種激烈的競争,會令人身心疲憊。如何沒有持續有效的刺激,學習的動力就會消退。在學生階段,具體表現為厭學。

但我們發現,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中,初中生厭學情況最普遍。除了外部因素,跟初中生的年齡特點也有很大關系。

初中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初中生厭學原因及解決策略分析)1

下面我将從家庭、學校、社會和學生自身四個方面,詳細分析初中生厭學的原因,及解決的對策。

一、家庭原因

家長有兩種極端的觀念令孩子厭學。

一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

希望孩子通過讀書改變自身命運,從小給孩子灌輸這方面的思想。這樣固然可以鼓勵孩子樹立崇高理想,确立人生目标。但是,人的先天禀賦不同,有些孩子,受自身智力因素制約,無論如何勤奮努力,也始終不能成為最優秀的群體。

如果家長不顧及孩子智力局限,總是不切實際地給孩子施加壓力,而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許,就表現出失望、痛心,然後對其進行否定,認為孩子辜負了自己的付出。這樣,是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會令孩子感到很痛苦。

因為,一方面,孩子内心也很想讓父母滿意,希望成為他們期望中優秀的人;而另一方面,自己又沒這樣的能力。最後,就會對學習感到極度厭倦,想要逃避現實。

第二種觀念是“讀書無用論”。

上世紀九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打工潮席卷全國。很多農村青年去沿海發達城市打工,吃到了時代紅利。他們的人生命運,比同齡人中讀了大學的群體可能更好一些。這一點,筆者感受很深。我當年的初中同班同學,有不少人,通過外出打工,抓住了人生機遇,如今事業有成。同學聚會時,談到子女教育問題時,他們普遍認為“讀書沒什麼用”。特别在農村,這些個案的影響力非常大。即所謂的“幸存者偏差”,人們的眼裡,隻看到那些“沒讀多少書但成功的人”,但對“沒讀多少書一生平庸的人”視而不見。

這樣的觀念,在農村深入人心。很多農村家長,把“讓孩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當作一個強加的任務。他們經常把這樣一句話挂在嘴上,“讀不讀是你的事,反正我的任務完成了”。這樣,孩子當然難以對學習産生什麼興趣,更談不上有什麼遠大理想和具體奮鬥目标了。

當然,更多的是處于中間層的家長。他們能認識到教育對一個人終身的影響,希望孩子通過受教育獲得正向成長。但如我之前的文章中所述,學習這件事,終歸是反人性的,孩子會天然地抵觸。在引導孩子學習方面,如果沒有科學的策略,厭學,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大部分家長亦深知這一點,卻苦于不知道要怎麼做。

這裡我有五點建議:

1、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包括:一個安靜的書房,适合孩子閱讀的齊全的書籍,固定的學習時間,溫馨的學習氛圍。

2、以身作則。希望孩子愛學習,家長要率先垂範,做一個終身學習的人。從事文化類工作的人,可以陪孩子讀書;從事其它行業的人,同樣可以業餘時間加強理論的學習。學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不斷進取的精神影響孩子。如果家長能做到這一點,不但對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自己也受益終生。

3、家庭和諧。充滿愛的家庭,更能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對家長美好的期許,更可能産生積極的回應。同時,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學習也不容易受到幹擾。

4、平等對話。學習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孩子退卻的時候,如何與之溝通,家長的姿态很重要。逼迫或是平等對話,效果完全不一樣。前者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從而對學習更感到厭煩。而後者孩子感受到尊重,會嘗試着與家長一起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5、注重意志力的培養。知難而退,是人的天性。學習就是要抵抗人的天性,這需要較強的意志力。所有關于人類智力的科學研究表明,普通人所接受的學曆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智力,而是意志力。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孩子遇到困難,引導孩子嘗試各種解決方案,而不要輕易被孩子的哭鬧或者反抗而輕易放棄。要讓孩子明白,隻有知難而進,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初中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初中生厭學原因及解決策略分析)2

二、學校原因

從小學進入初中,很多孩子無法适應。作為初中老師,這方面感受尤深。不少家長對我說:“老師,孩子在小學成績很好,為什麼到了初中,就一落千丈呢?”似乎有質疑初中老師教學方法不有問題的意思。當然,更多的是真感到迷茫。

首先,初中課程更多、難度更大。小學隻有語文和數學兩門主課,學習任務比較集中,隻要反複刷題操練,大多數學生的成績都能達到八九十分以上。

而初中課程知識的難度和廣度就要大得多,而且不強調主課與副課之分,都需要平均發力。這麼重的學習任務,很容易令孩子感到焦慮而厭學。

其次,初中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下降,部分學生感到失落,對學習失去興趣。小學教師是全科教師,一位老師教同一個班多門課程,成天跟學生在一起,老師對每個孩子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充分關注。但初中老師強調專業性,每一門課程都有專任教師,老師與學生個别溝通的時間比較少,師生之間難以建立感情。“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初中生說這樣的話:“我最不喜歡某某老師了,所以我也不喜歡學習這門課程”。

不但任課老師與學生交流少,就連班主任,因為有中考升學壓力,一般也隻關注班上的優生,導緻差生産生厭學心理。

再次,面向全體的教學,往往以同一标準對所有學生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機制,不可避免地打擊到學困生,他們在這個體系中,幾乎沒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必然會厭學。

另外,學習内容枯燥,也是一個原因。學段越高,學習内容越偏向理性而不注重趣味性。這是與學生心理發育特點相适應的,但仍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過渡,因而對初中學習内容感到枯燥無味而厭倦。

那麼,站在教師立場,必須研究一些策略,以減輕學生厭學心理:

1、幫助學生設定近期目标,樹立中期目标。初中生正是三觀逆造期,如果沒有正确的目标引領,很容易走歪走偏。根據學生具體發展狀态,幫助其設立近期目标,比如本學期前進多少個位次,各學科達到多少分值。這類目标,既要有一定高度,又要切合實際,“跳一跳,能夠着”。樹立中期目标,比如中考考上哪所學校。有了目标引領,學生就能正視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主動克服厭學心理。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厭學是一個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其中,學習感到力不從心,時常陷入一種混亂感中,是重要原因。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及時消化新知,問題積累起來,最終定會沉重到無力解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能感知到自己的進步,就不容易厭學。

3、合理運用激勵。激勵和懲罰,都是教育的有效手段。相比之下,如果運用得當,激勵的效果更好。隻不過,懲罰更直接簡單罷了。鼓勵的方法是很多的,口頭表揚,贊許的眼神,批改作業時留下贊賞的話語,都會給學生信心和勇氣。哪怕是像幼兒園老師那樣,給表現好的學生幾聲整齊的鼓掌,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榮耀。魯迅筆下那個傻阿Q,被頌揚“真能做”的時候,幹活也更來勁,何況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呢?

4、因材施教。大班制教學現狀下,這點可能有難度。老師無法為每名學生定制個性化作業,單獨評價。但可以降低學困生的要求,達到老師心目中的标準,就必須予以肯定,不要“一把尺子量到底”,這樣貌似公平的做法,忽略了人的差異性,是不可取的。

初中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初中生厭學原因及解決策略分析)3

三、社會原因

社會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不健康價值觀的影響。

急功近利,可以說是現代人的通病。“發财要趁早”,“有錢就有一切”,這類觀念,令整個社會變得浮躁。通過讀書獲得知識能力,然後将能力變現,這條路徑太過迂回曲折了,不如早點學着做生意。當金錢成為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标準,學習的目的就變得功利而短視了。這樣,學習上一旦遇到困難,就很容易産生懷疑、感到厭倦,希望重新尋找一條更近的路徑去抵達。

二是網絡遊戲的侵害。

網絡遊戲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人生中需要經曆很長時間、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在遊戲的虛拟環境中,卻唾手可得。生活中越是失敗的人,越癡迷于遊戲中能輕易獲得的成功體驗。我們發現,那些沉迷網遊不可自拔的孩子,多數學習成績不好。成績不好,生活中屢受挫折,虛幻的成功就更令他們迷戀。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對學習變得極度厭倦,時刻想要逃離課堂、逃離學校。

社會的首要任務,是弘揚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這需要我們重建信仰,任重而道遠,亦非一言可盡述。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跑得太快,以緻忘了為什麼出發。這個問題,也許現在我們應該正視起來。因為這與我們活着的意義有關。

關于網絡遊戲對青少年的危害,及有什麼應對的策略,全社會的讨論頗多。今年各大遊戲公司都引入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對青少年玩遊戲的時間和内容做了一定的限制。但我認為還不夠,相關部門要加大遊戲上線的審查力度,要強化遊戲公司的社會責任,引導他們多開發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與學習有關聯的遊戲。

初中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初中生厭學原因及解決策略分析)4

四、自身原因

1、初中生處于青春叛逆期,如果對學習沒有興趣,或學習上受到挫折,很容易産生逆反心理。老師和家長要我學,我偏不學。有些學生的厭學表現,有時候是刻意而為,目的就是為了唱反調。

2、學習能力問題。有些孩子因為智力稍弱,學習能力不如他人;或者雖然智力正常,但在某一方面(如書寫、計算等)存在技能發育障礙。如果對他們按正常孩子的标準來要求,他們力有不及,就會喪失學習興趣,發展至厭學。

3、生理因素。除了智力方面原因,學生的身高、相貌、健康狀态,都會對學習産生影響。馬太效應普遍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述生理因素占優勢的學生,往往學習成績也更好,看起來實在太不公平。

事實上,人類的審美,源于對生存能力的外顯評價。美,代表更健康,生存能力更強。反之,則是醜。所以大概率上,不美的人,健康狀态普遍差一些,如果沒有很強的意志力加持,或者遺傳智力方面的加分,他們學習上的困難相對要大一些,也更容易對學習感到厭倦。

4、心理因素。人的心理變化與性格特點相關。樂觀開朗的人不容易厭學,内向憂郁的人容易産生悲觀情緒。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前者更可能選擇迎難而上,努力解決問題;後者則可能産生厭學心理,然後選擇放棄。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應該采取相對應的策略給予他們幫助:

1、承認他們正處于個性心理發展期,給予青春期孩子充分尊重。在學習與不學習之間,把選擇權給他們自己,不過要告知他們兩種不同選擇的後果分别是什麼。要相信,大多數時候,他們能做出正确的選擇。

2、制定合理目标。為智力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目标,理解他們為什麼不能達到預期。如果孩子的學習動機已經受損,就要嘗試降低要求,力求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3、幫助他們提升自信。對于生理上沒有優勢的孩子,要多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鼓勵,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4、尋找科學的學習方法。協助不同性格心理的孩子尋找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面對一項任務,是選擇先易後難,還是選擇先難後易?樂觀開朗自信心強的孩子,希望迅速啟動工作,盡快完成任務,多選擇先易後難。反之,悲觀内向缺乏自信的孩子,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量衰減很快,容易喪失信心,就應指導他們先完成困難的任務,然後放手讓他們自主完成容易的任務,以幫助建立自信。

初中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初中生厭學原因及解決策略分析)5

初中生厭學,原因是複雜的。涉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也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密切相關。家長和老師尤其要投入更多精力研究策略,不要漠視和掩蓋問題。于學校而言,學生厭學,是産生管理困難的主要原因;于家庭而言,孩子厭學,會打擊家長對未來的美好期許。學校和家庭之間,應該相互諒解,消除偏見,共同努力解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