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批新生代作家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如餘秋雨、賈平凹、路遙、莫言、陳忠實、王蒙、史鐵生、張海迪等。他們照耀了80、90後的青春,陪伴了我們的青少年時代,誰的案頭沒有他們的大作。而那時候的她還籍籍無名、默默耕耘。如今,部分媒體評論說她超越了巴金、郭沫若。
1957年,她出生在河北省趙州橋所在地的曆史文化名城趙縣。
父親是當代著名畫家鐵揚,河北科技大學鐵揚藝術學院院長(能以名字命名,可見成就不小)。1982年入河北畫院任專業畫家、一級美術師。
同一年,已經發表作品7年,在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任小說編輯3年,并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夜路》的她,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次年,憑借《哦,香雪》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開始了人生的狂飙。
是的,她就是剛剛當選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鐵凝女士,曾經影響了無數80、90後的思想流動。
學生時代的我們,沒誰把她等同于官員,隻是認可為作家,這是比官員更有号召力的“頭銜”。那時候作家官大不過王蒙,後來任國家文化部部長。但在一幫學生眼中,那字裡行間的魅力大于一切,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也許,這就是為何孔子逝去2500餘載,孔子學院遍布世界,儒家文化傳播四方的原因。
孔子墓(拍自孔林)
梳理下鐵凝女士的曆程與代表作:
1、1975年,高中畢業,因酷愛文學,放棄留城、參軍,自願赴河北博野縣農村插隊。同年,小說處女作、高中時一篇作文:《會飛的鐮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文學集。
2、1975年-1978年,在農村務農4年,期間寫出《夜路》《喪事》《蕊子的隊伍》等短篇小說。
3、1979年,調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
4、1980年,參加河北省文學講習班。
學習是進步的階梯,隻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進步,32歲的鐵凝作家之路也在不斷精進。
5、1982年夏,參加《青年文學》編輯部在青島舉辦的筆會,會間寫出短篇小說《哦,香雪》。
筆會,筆友會,多麼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隻有多交流,才能有新鮮的思想碰撞,才能有更優秀的作品出來。
6、1984年,短篇小說《六月的話題》發表于《山花》。同年,進入河北文聯,并當選文聯副主席(副廳級)。看來,不僅文章做的好,管理還很有才能。
7、1985年,《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和《六月的話題》分别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根據《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的電影《紅衣少女》獲本年度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其實,1985年的鐵凝很忙,還當選了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的理事(時年38歲),去美國幾個大學做了訪問。
8、1987年,應霍英東先生之邀,随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香港、澳門。中篇小說《村路帶我回家》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
霍英東,郭晶晶的老公的爺爺,紅色資本家。能受他邀請,可見一斑。
9、1988年,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學四季》創刊号以頭條位置發表,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0、1989年,中篇小說《棉花垛》在《人民文學》發表。
11、1990年-1991年,寫出《孕婦和牛》《馬路動作》《砸骨頭》《埋人》等小說,将《哦,香雪》改編成同名電影,由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拍攝,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最高獎。
12、1996年10月,鐵凝當選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這時候她早已經在中國作壇盛名。
11、1997年,香港回歸。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
其後二十餘年,雖多次聽說鐵凝其人其事,但關注不再。今聽聞其高升,欣喜後表示祝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