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分類開始,端頭村出落得潔淨美麗。浙江新聞
編者按
全村每人每天平均隻産生38克垃圾。如何做到?源頭分、二道分;老人懂,娃娃會;分好獎勵,分不好扣分;扔得認真,減量抓得更用心……這就是“端頭密碼”的内核。垃圾不欺人,分得認真、管得精細,幹淨、别緻的美鄉村就是最大的回報。
論經濟實力,集體經濟收入薄弱的端頭村“是個窮村”,在經濟發展快的浙江,算不得富裕戶。“美麗鄉村”并不是大戶人家獨享的,窮村也可以美好容、扮靓裝,端頭村的經驗這樣告訴我們。在垃圾革命面前,不分窮富,機會确實是平等的。我們,還在等待什麼?
三年多來,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浙江永康市舟山鎮端頭村幹成了令人驚歎的大事:通過垃圾分類,這個146戶、398人的村莊需外運焚燒或填埋處理的垃圾日均隻有15公斤,也就是每人每天隻産生38克垃圾。
農村垃圾分類如何深化?端頭村的做法能否複制?近日,筆者走進了端頭村,探尋垃圾精細化分類的“端頭密碼”。
垃圾袋分三色,人人會歸類
池塘、廊橋、白磚鋪就的小路、斑駁的石牆上挂着幾頂手工草帽——端頭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幹淨、别緻。
這源于三年前村黨支部書記俞海發起的“垃圾革命”。
除了村支部書記,俞海還是永康所屬的金華市美容美發行業協會會長,“美容行業講究幹淨、漂亮,所以我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村子理理容。”
端頭村很小,10分鐘能走完;端頭村很窮,沒有工業,集體經濟收入薄弱。“剛回村當支書時我天天琢磨,端頭村的出路在哪?”俞海說,那時他頻繁到浙江安吉等地考察學習,“發現很多村莊的蛻變是從環境開始的,正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當時,農村垃圾分類的“金華經驗”已開始走向浙江和全國,但俞海細細思量,這事還沒做到極緻:一是垃圾減量還大有空間;二是長效管理機制亟待形成。他和村幹部商議:帶領端頭争當全國垃圾分類的标杆村。
“垃圾分類,最難的是改變村民幾千年的生活習慣。”俞海說,“起初大家并不理解,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家裡事管這麼多幹嘛?’”
怎麼辦?黨員幹部帶頭幹。在端頭,一則垃圾分類的轶事廣為流傳:村民的廚餘垃圾分不好,村幹部上門手把手教,還不懂,自己把手伸進濕乎乎的垃圾桶,分給農戶看……
村委會主任項建仁就是那個伸手去掏垃圾桶的人。他說:“為讓大家明白怎麼分,我們摸索出一套方便記憶的方法,三種顔色,追根溯源:藍色的垃圾袋裝客廳的可回收垃圾,黑色的裝衛生間的焚燒垃圾,綠色的裝廚餘垃圾。”
92歲老人俞德生的家明亮通透,一塵不染,我們問他88歲的老伴徐春機:“您會分垃圾嗎?”
“會啊,塑料紙、包裝袋放進藍色袋子,切下來的菜根、橘子皮扔到綠色袋子,黑色的袋子放在衛生間。垃圾袋滿了就送到小木屋去。我4歲的曾孫女也會分!”
分類要“接地氣”,還要管得住。除了三色垃圾袋,村裡還為每個垃圾袋标号,誰家哪個袋子,分得好不好一目了然。分不好的,聯戶黨員會上門指導;再分不好,這位黨員要被扣分,影響年終星級評定。
二次分揀,垃圾被細分成15種
項愛銀以前在城裡賣水果,2015年回端頭村當保潔員,“以前村裡的垃圾房兩三天就滿,還要溢出來,現在的垃圾房一點味道都沒。”
“每種垃圾都有自己的歸宿”,這是端頭村垃圾精細化分類的第一步。
村裡人夜裡沒事,愛咪一口老酒。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前有個綠色的“大酒瓶”,裡面都是村民喝完送來的酒瓶——酒瓶不送去小木屋,統一存放在這裡。作為低價值玻璃,它們會被專業回收公司帶走。
有害垃圾怎麼辦?村頭超市的老闆娘2018年領到一項任務——回收廢棄電池。村民将用過的電池、燈泡等有害垃圾拿來,可兌換食用鹽。月底,村兩委會從超市回購有害垃圾,統一處理。
除了源頭分得好,垃圾減量的秘訣還在後道分揀。在村裡的資源回收點,十幾個塑料大桶一字排開,如何分類,牆上寫得明明白白。光可回收垃圾就分“紙類”“塑料類”“玻璃”“紡織”“金屬”,下面又分高價值、低價值兩類。項愛銀說,在端頭,二次分揀将垃圾細分成15個小類。
上午9時,清運員将5座小木屋的垃圾送了過來。項愛銀和俞愛飛兩位保潔員蹲在地上,攤開每個塑料袋,進行二次分揀:
紙盒,收入高價值紙類的回收桶;塑料杯,放進低價值塑料的桶内;衛生紙,裝入可焚燒垃圾桶……一個香煙盒被俞愛飛分成三種資源:最外層,低價值塑料;香煙殼,低價值紙類;最裡層的錫箔紙單獨存放。
約30分鐘,分揀結束。“前道分得好,我們省了很多時間。”她倆說。
分完還要檢查一遍,看誰家沒分到位,在登記表裡打上優、良、合格、不合格的評價。
這天,村婦女主任蘇杏芳在公告欄裡張貼上月考核表。“排在第一位的農戶,13袋垃圾都是優秀。”她說,村裡還會開表彰大會,分得好的農戶有獎,“獎品是洗潔精、洗衣粉、肥皂,不貴,但大家的積極性高了。”
村裡做過統計,端頭如今月均回收舊電池48節、燈泡25個,分揀金屬15公斤、紙類25公斤、塑料18公斤、布料10公斤、玻璃50公斤、建築垃圾等115公斤,回收舊衣物20公斤、酒瓶50公斤;還有300多公斤廚餘垃圾,送到鎮上的處理中心制肥。最後,每天需外運焚燒或填埋處理的垃圾隻有15公斤,現在平均24天外運一次。
俞海算了筆賬:除了前期小木屋、回收站的投入,現在每年付給保潔員的工資是5萬,清運、垃圾袋、獎勵等花去1.5萬,每年6.5萬元即可完成垃圾分類。
“我們有這樣的信念,端頭的垃圾分類能做好,其他村子也一定能做好。”舟山鎮黨委副書記邵巧說。■ 沈超 譚孝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