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項精進第四項的感受?20幾歲的時候,我們總是迷茫,生活沒有标準和原則,不知道以怎樣的方式去生活才是正确的,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六項精進第四項的感受?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20幾歲的時候,我們總是迷茫,生活沒有标準和原則,不知道以怎樣的方式去生活才是正确的。
渾渾噩噩,随波逐流到中年之後,很多人會遇到夫妻關系緊張、工作不順利、不能得到老闆的賞識,家庭壓力大,或者企業經營艱難,客戶減少,甚至虧損...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為了創造幸福的生活,為了施展自己的才華,或者開創一項事業,僅此簡單美好的理想而已。
然而好像總是不得法,幸福和成功總是虛無缥缈,越用力越是得不到。
這幾天讀到《六項精進》這本書,書中的六項精進就是我一直苦苦尋找的,通往幸福和成功的簡單生活法則。
作者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科學家、哲學家、企業家,他年輕的時候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生活充滿挫折和困難。
剛畢業的時候,稻盛和夫入職一家瀕臨破産的陶瓷企業,連工資都不能按時發放。
和其他同事一樣,稻盛和夫怨天尤人,甚至萌生了辭職的想法。
因為家庭阻撓他不得不繼續留在這家破公司工作。
但就是在這裡,稻盛和夫開始認真投入工作,幾個月後他研究出了鎂橄榄石合成方法,獲得了事業上的第一次巨大成功。
後來他又創辦了京瓷和第二電電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78歲高齡的時候又挽救了瀕臨破産的日航。
《六項精進》的譯者曹岫雲是這樣評價稻盛和夫先生的:他是一位徹底地追求正确思考的哲學家。
僅此一句話,足以讓我對這本書産生極大的興趣。
在《六項精進》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把自己的經營理念和生活哲學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們。
接下來我就把六項精進的理念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01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采銅在《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中說,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看着優秀的小夥伴絕塵而去,我們在羨慕妒忌恨的同時感歎:怎麼别人那麼幸運!
但是冷靜下來扪心自問:你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嗎?恐怕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都會心虛吧!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麼簡單的道理,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但僅僅是知道卻沒有理解到,離做到更是差太遠。
所以我們做事的時候,想要達成怎樣的目标的時候,就以“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的标準要求自己。
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是成功和幸福的基石。
02要謙虛,不要驕傲
自古謙虛就是美德。
謙虛,是踏實的、靠譜的人的本色。我們和這樣的人相處一定是安心的,無需擔心他會做出什麼瘋狂的事或者出人意料沒法收場的事。
謙虛就是時刻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對人,對事,對這個世界都時刻保持敬畏,放低姿态,用一顆虔誠和熱忱的心去學習。
就算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一定要提醒自己:
這才哪兒到哪兒啊?
你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你目前看不到比你強的人,說明你的圈子太小了,
我得積累能力擴大圈子,向外成長!
我從開始寫公衆号起,發現自己根本沒有不謙虛的機會,因為處處優秀的小夥伴,有的小夥伴雖然沒有做IP,但他們身上那種積極向上的能量一直影響着我。
去靠近牛人,去靠近高能量的人,保持一顆謙虛的心,積極向上的心,在不知不覺中你會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原來的自己了。
03要每天反省
反省是個人精進的最簡便的方式。
和别人比,難免會驕傲,難免會好高骛遠,隻有和自己比,才不會偏頗。隻要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點,一年365天,每一年都是全新的自己。
李笑來老師說,七年就是一輩子。
7年你可以精通一門手藝,7年你可以一項技能,7年你可以熟悉一個陌生領域...
我們可以是一成不變的,也可以是每天更優秀的,7年時間,足夠讓你發生脫胎換骨的改變。
每日反省其實很簡單,就是對當日的事情進行複盤,梳理出做得好的,做得不好的,做得好的繼續做,做得不好的如何改進。
如果你還沒有每日複盤的習慣,趕快行動起來吧!
04活着,就要感謝
稻盛和夫說,對一切都要說“謝謝”。
誰都不是獨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人造不出我們需要的所有吃的、穿的、用的。
衣食無憂、擁有安定的住所、有穩定的生活來源...都需要别人合作或者協助才能獲得。
一個人就算再有錢,如果他生活在一個荒島上,也沒什麼用。所以,周圍的一切,都值得我們感恩。
甚至是空氣、陽光和水,都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隻要活着,就應該感恩。
與感恩相反的是滿腹牢騷和抱怨,總想索取更多,這樣會讓我們缺少責任感,缺少擔當。
而感恩卻不同,感恩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強大有力而又柔軟善良。
很多小夥伴寫感恩日記,這樣的方式很好,但有的人覺得感恩日記很矯情,不好意思讓别人看到,其實隻要内心有感激就可以,重要的是,一定要真的對周圍的一切感恩。
05積善行,思利他
稻盛和夫在《六項精進》中提到,為他人、為社會竭盡全力,這是使人生,也是使經營朝着更好的方向轉變的唯一方法。
不知誰說過,利他就是精緻的利己。
古人也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你看,利他最後也是利己。
當然,我們并不能以利己的目的才去利他,這樣也是行不通的。而且隻有真正的利他,才能利己,利己隻是利他的副産品。
在工作的時候,我們要想着:
如何才能給予同事方便,
怎樣做才能真正讓公司受益,
怎樣才能提高産品質量,真正服務好客戶,
怎樣才能獲取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痛點
...
本着一顆純粹的心,服務好他人,我們自身的價值才得以顯現,做人和經營企業都是如此。
06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我們經常會有擔心、生氣、焦慮的情緒,為了沒有發生的事情而擔心,為了莫須有的事情焦慮,内耗非常嚴重。
之前領導給我安排任務,我總是心驚膽戰:
以往都是某人做,這次怎麼安排給我了?
是不是領導不信任我了,想要再次考核我?
是不是領導覺得我太閑了,故意給我安排點事做?
....
但最近我改變了内心秩序,不想那些有的沒的,就一個字:幹,兩個字:幹好。
這樣就會減少很多内耗,怪不得有人說,比内卷還可怕的是内耗。
内耗不需外部競争,是自斷經脈,自己就把自己幹掉了。
遇到困難也是一樣,隻管把眼前的事情處理好就可以了,至于以後的影響不要去想,那是以後的事情和老天爺的事情。
減少感性的煩惱,以一顆純粹的心去做事,去和他人交往,你會發現世界并不複雜,幸福本就如此簡單。
寫在最後
有些簡單的道理,如果20幾歲的時候就明白的話,我們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很多困境也會避免。
但很可惜,這些很簡單的人生道理,學校從來不教,家長也不會傳授。
稻盛和夫在《六項精進》這本書中,就把這樣簡單又重要的道理講給我們聽。
六項精進不止适用于企業經營,還适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隻要你想獲得幸福,都應該讀一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