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服裝網
5月2日,浙江森馬服飾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拟通過全資子公司森馬國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以現金1.1億歐元(約合8.44億元人民币)的價格間接收購歐洲童裝品牌Kidiliz集團全部資産。
這并非近期發生的唯一一單中企并購海外時尚品牌的案例。兩周前,男裝品牌九牧王對上海新星通商集團增資1.1億元人民币,獲得韓國男裝品牌“ZIOZIA”、“AND Z”國内經營權;而上月11日,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拟出資2080萬歐元收購法國女裝品牌NafNaf。
種種迹象表明,中國企業并購國際時尚品牌的風頭正盛,時代财經根據公開報道統計,僅2018年前4個月,就有超過10起涉及紡織服裝行業的并購項目。業内人士分析指出,補短闆促升級、整合全球供應鍊資源是當前中資企業熱衷并購這些品牌的主要動因,然而,中企普遍面臨“吃得了”卻“吞不下”的情況,品牌改造、營運能力有待提升。
◆消費升級和産業升級雙驅動
2008年1月22日,甯波雅戈爾集團董事長、總裁李如成宣布,雅戈爾已經成功完成了對美國著名大型服裝企業Kellwood公司旗下男裝核心業務部門——新馬服裝集團的并購,這筆1.2億美元的交易,被喻為“中國服裝品牌海外并購第一案”。
自那筆交易算起,中國服裝企業在海外并購上已經走過10個年頭,在這十年間,不少企業循着雅戈爾的軌迹,借助國際成熟品牌的渠道和經營模式,拓展自身産品類别、步入價值鍊上遊,期以登陸國際市場、占領時尚高地。
中信建投研報曾統計,中國紡織服裝海外并購數目在2012年之後增長迅速,交易金額總體處于上升态勢,從2012年20.4億人民币升至2016年82.57億,規模增加了三倍。2016年并購數量46起,交易總金額達231億元,平均交易金額約5億元。
紡織服裝行業觀察人士文中偉告訴時代财經,歐美時尚品牌相繼成為中國财團的收購對象,一方面,是由于國内消費市場升級,帶動了對歐美高端品牌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中國由産能輸出轉向資本輸出、技術輸出。“不僅收購國外品牌,也收購國外技術資産,最好的例子就是山東如意集團,不僅收購了瑞士老牌奢侈品牌Bally等等,也收購了萊卡的氨綸纖維技術。”
根據咨詢公司貝恩此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在曆經3年的銷售頹勢後,中國個人奢侈品消費在2016年第三季度出現反彈,并在2017年重回增長軌道,2017年市場規模約為1420億元,同比增長20%。
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程偉雄則向時代财經分析指出,當下國内服裝企業低值、低價、低門檻、低毛利、低技術導緻産業價值鍊比較低端,而歐美市場的品牌産業布局上高中低分配均衡,故國内低端大衆化品牌需要兼并中高檔品牌予以合理配置資源。
“另外,部分資本化的中國服裝企業與歐美服裝企業相比在品牌運營、産品研發、全球市場開發管理等方面比較還有很大差距,當前本土有實力的品牌在本土市場發展出現瓶頸,兼并購國際品牌正好補足自己的短闆,如品牌、産品研發創意、營銷推廣、供應鍊等。”程偉雄補充道。
◆多數難創造實際價值
不過,麥肯錫去年4月發布的《中企跨境并購袖珍指南》指出,以當初交易雙方定下的目标是否得以實現這個标準來看,中企過去十年的跨境并購成績并不如意。過去近300單交易中,近60%并沒有為中國買家創造實際價值,而這部分的交易總額高達約3000億美元。
從服裝紡織行業而言,财富品牌研究院院長周婷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中國企業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吃得了”但“吞不下”,企業把國外高端消費品牌買回來,但不善經營,最終品牌要麼做不起來,要麼做成大衆消費品牌,整個品牌價值被嚴重拉低。
美國高端女裝品牌Bebe前大中華區總經理蔣代君告訴時代财經,除标的本身所具備的品牌故事、曆史、價值之外,并購方所具備的品牌改造能力、市場運營和推廣能力都是決定這個并購項目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品牌改造能力對于每家企業、每個标的都是不一樣的,例如,山東如意此前收購的三個法國輕奢品牌Sandro、Maje和Claudie Pierlot就幾乎沒有經過改造,仍然采用了原來的團隊、設計,經過幾年的培育在中國市場獲得了現有的成功。然而,這種标的已經越來越稀缺,大部分收購過來的品牌在國外經營就已經出現問題了,必須再進行本土化改造。”蔣代君說。
另外,随着中企并購海外時尚品牌的加速,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甚至是完全不知名的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接下來将面臨的問題是:中國消費市場能夠完全承載并消化嗎?
蔣代君認為,“從目前來看,進入中國的國外品牌并不多,整個市場處于暴利争奪階段,誰先引進來就占據先天的優勢,後期再進入,市場瓜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而且随着品牌數量的增加,市場将逐漸達到一個平衡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