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飲用水現狀
天天生活着城市裡,時刻享受着自來水的便捷,但是我們中的絕大部分都不會去關心一個問題:自來水是如何從水源地經過自來水廠送到每家每戶的水龍頭的?
要了解這一過程并不難:自來水廠用水泵從水源地抽水,然後經過沉降、過濾和消毒之後,進入供水管網;其中供水管網包括供水管和水塔,對于高層住戶來說,還會經過二次加壓至水箱,最後才會從我們的水龍頭流出 ▲
整個過程中,從自來水廠出來後,水源極有可能因為管道長期使用藏污納垢而受到二次污染。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事情還是在于上遊水源一旦出現問題,所有的終端用戶都會受到影響。
飲水問題相關報道
如果平時留意社會新聞,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年水源污染問題屢見不鮮 ▲
那麼問題來了:難道這些問題是這些年才出現嗎?十幾年前怎麼從沒聽人說過。要解釋這個問題也很簡單:
在我們國家城鎮化的過程中,很多人并不是出生就用上自來水。從使用井水、河水到接觸自來水,一開始肯定覺得自來水方便又衛生,不會對其産生任何質疑。但是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開始追求生活品質,也更關心日常健康,所以這類問題開始被重視起來。
這也是這些年瓶裝飲用水越來越受到大家歡迎的原因。
家庭淨水現狀
就目前而言,在家庭環境中,為了提高飲水品質,常見的解決方案有上面幾種 ▲
而在這四種方式裡面:
①桶裝水的弊病樓主這裡也不多說,顯然不是理想解決方案;
②活性炭淨水主要應用于慮壺等設備,确實可以去除水中異味,起到一定淨化作用,但是使用壽命短,cvv 且無法去除水中的金屬離子等物質;
③超純淨水機雖然進一步解決了使用壽命和淨化效率的問題,卻依舊被金屬離子污染問題難住。
④放眼望去,似乎隻有目前主流的反滲透純水機才是最佳解決方案。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也已經想說了:通過RO反滲透膜得到的水是純水,在濾除有害的離子的同時,也會濾除水中的鉀鈉鈣鎂這些礦物質離子——而這些礦物質離子,又恰恰是我們身體所需要的元素。對于很多動物來說,飲水就是獲取這些微量元素的最佳途徑。
因此,長期飲用純水極有可能适得其反,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損害。并且,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嚴謹的研究結果來證實的:
在舒為群(陸軍軍醫大學環境衛生學教研室主任、教授)發表的《關注飲用低礦物質水人群的健康風險》一文中是這樣描述的:
“……人工礦物質水和純淨水可使其心髒及主動脈弓出現較明顯的病理改變;青年男性人群幹預1個月後,人工礦物質水可使其血清脂質分布趨向病理性不良變化,動脈粥樣硬化指數升高,Hcy也明顯升高,而飲用天然水和自來水的人群血清脂質分布較為健康。對于我們的研究,Pereira等發表評論指出:飲用富含礦物質的水可以改善果糖誘導的成年大鼠心率,使其血漿TG、胰島素和瘦素等代謝綜合征指标降低,繼而預防其心血管損傷。上述研究提供了來自多個層面的證據,即天然的富含礦物質的飲用水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寶貴資源。”
文獻編号: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5 年10 月第49 卷第10 期Chin J Prev Med,October 2015, Vol. 49, No. 10
那麼有沒有一種淨水技術,既可以過濾銅、鉛、汞、砷、镉這類對人體有害的金屬離子,還能保留鉀、鈣、鎂這類對人體有益的元素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淨水新技術
在介紹淨水的新技術之前,我們先看這樣一張圖表 ▲
這張圖展示的是北京、西安、鄭州、甯波、徐州這幾個城市的自來水中碳酸根離子、鈣離子、鎂離子、鈉離子、鉀離子這幾個數據與某山泉中的這些離子含量對比。
對比的結果也非常直觀:各大城市自來水中無論是碳酸根離子、鈣離子、鎂離子還是鈉離子、鉀離子,全部與某山泉天然礦泉水接近,甚至更高。
PS:這些元素并非越高越好。其中碳酸根離子決定了水的酸堿度;鈣鎂離子決定水的硬度;鉀離子和鈉離子影響電導率,是水中主要的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這是什麼概念呢?
換句話說:隻要我們能把自來水中因污染而存在的銅、鉛、汞、砷、鉻這類對人體有害的金屬離子去除,僅保留對人體無害甚至有益的另一部分元素,就能得到組成與市面上高價銷售的瓶裝水接近的飲用水!
實際上,這項技術已經出現了,它的名字叫做 NSP選擇性過濾技術。
如果簡單闡述原理,就是上文中樓主反複提到的“僅過濾我們不要的元素,保留我們需要的元素”這樣一個功效。與當下主流的 RO反滲透技術相比, NSP膜色譜技術算是前者的一種升級——從全組分過濾,變成了選擇性過濾。
高中生物告訴我們:細胞膜的本質是一張選擇性極強的半透膜,可以允許部分物質通過,進而阻隔另外的物質 ▲
這個基本模型其實非常方便我們理解 NSP選擇性過濾技術這樣一種全新的淨水方式。
聽起來非常簡單,但真正實現起來難度還是很大的。據稱,方太從 2012年開始就組建了 50人的研發團隊,曆時 8年,才讓這項技術“從無到有”,最後實現商用 ▲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項徹頭徹尾的“國貨”技術,開行業之先河。并且是真正行之有效的淨水方案,而不是販賣概念,兜售情懷的東西。這一點确實值得我們驕傲。
在 2017年11月于甯波舉辦的方太“NSP選擇性過濾技術”成果驗收會上,我國膜分離技術領域的著名專家、反滲透膜工程技術領域的開拓者之一高從堦院士也對這項技術給出了高度的評價。
為了新一步了解這項技術的實際效果,樓主也查閱了相關檢測報告 ▲
經過NSP選擇性過濾技術過濾後的水,去掉了 99%以上的鉛、镉,接近 99%的鉻、砷和 94%以上的藥物殘留,保留了大部分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比如鈣、鎂、鉀、鈉以及碘化物。
相關産品:
作為方太團隊潛心研究 8年首創的過濾技術,目前使用 NSP膜色譜雙效淨水技術的産品也隻有方太的 5款産品 ▲
簡單來說,這5款産品之間的差别主要在于出水速度和智能功能,在實現淨水的基本原理和結構上,基本一緻。
進入淨水器的自來水,首先經過一層 PP棉粗濾,去除鐵鏽、泥沙等大顆粒機械雜質 ▲
緊接着到達活性炭層,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有機質、餘氯及異味 ▲
然後使用一層技術相當成熟的納濾膜,調節水質硬度,去除細菌、病毒和抗生素等有害物質 ▲
第四步是整個淨化的核心部分,那就是關鍵的“選擇性過濾膜”,通過上千億個金屬吸附點,去除有害元素 ▲
出來後的水繼續用一層後置活性炭改善口感 ▲
後置超濾用來過濾前面的“漏網之菌”和新滋生的細菌 ▲
最後用一道末端 UV殺菌技術,徹底淨化水質,殺菌率可以高達 99.999%。
作為成熟的淨水器産品,我們還應該關注的是它的出水量,其實也就是 NSP技術的淨化效率到底如何?
樓主對比了方太的 5款産品,發現出水量都在 1.5L/min或 2L/min,總淨水量則高達驚人的 8000L ▲
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不妨換算一下:
一般我們說的市面上的淨水器的通量單位為 G,也就是“加侖”,常規多見的有 600G,800G這些規格。
比如“600G”,就代表 24小時可以過濾得到 600加侖的水。1G≈3.7854L。
知道了上面這些信息之後,我們可以反向換算:1.5L/min的淨水能力,相當于市面上的 1.5*60*24/3.7854≈570G而 2L/min的淨水能力則相當于市面上的 570/1.5*2=760G。
也就是說,淨水能力與普通 RO反滲透技術下相當。
還有一點,淨水器的濾芯屬于消耗品,需要定期更換,所以我們還要考慮後期使用成本。上面這張表格詳細列出了 5款不同型号的機器的耗材使用成本 ▲
在前面的文章中樓主提到,經過NSP膜色譜雙效淨水技術過濾後的自來水,從成分來說與天然礦泉水水非常接近。因此在最後一列的“等價物”中,就以依雲礦泉水為例。
從使用成本來說,方太的這幾款新産品比傳統的 RO反滲透方案下的淨水器要高。但從實際的淨化效果來看,樓主覺得以這樣的成本換取天天在家飲用更加健康的“天然礦泉水”,還是十分值得。
總結:
我們都知道,在歐洲的很多國家,家庭飲用水龍頭出來的水都是達到了直飲标準,可以不經任何處理直接飲用的。在前些年,我們甚至不無羨慕地把這一指标當做“發達”的标準之一。
因為基本國情的差異和供水系統的不同,短時間内國内是不太可能實現這樣的場景的。但是随着大家對飲用水安全問題的逐漸重視,以及淨水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家庭通過後期加裝不同形式的淨水系統,已經達到了“龍頭直飲”這種曾經令我們羨慕的水平。
不難想見,這應該會成為未來我們國家城鎮家庭中最常見的場景。
就當下來說,RO反滲透技術依舊是主流的家庭淨水解決方案。這種方案的優勢是技術成熟、使用成本較低。但弊端也暴露無遺:長期飲用毫無“營養價值”的純水,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從長遠來看,保留人體所需基本元素的“礦泉水”才是家庭飲用水的最理想選擇。
目前,我們看得到的方案是方太的 NSP膜色譜雙效淨水技術。在未來,是否還會有更廉價,更理想的方案出現來取代NSP膜色譜,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樓主覺得值得我們驕傲:方太作為國産品牌,在淨水膜技術的研發上邁出的這一步還是非常堅實且極具開拓意義的。
樓主也希望國産品牌可以越做越好,越走越遠,早日擺脫被人“卡脖子”的尴尬局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