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
大連自然博物館的活動——畫不一樣的百合花。
靜靜觀賞。
文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張明春 圖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高強
本報訊 昨天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中有自然界滄海桑田的變遷,更有人類曆史的波瀾壯闊。在大連文化和旅遊局、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博看大連”系列活動的框架下,我市各家博物館均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展覽和推廣活動。記者昨天下午走訪了大連博物館和大連自然博物館,在震撼于那些展品的同時,也感受到孩子們在新知面前的強烈好奇與虔誠,正應了本屆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
在大連博物館四樓,昨天剛剛開展的“神秘的西夏——武威西夏曆史文物展”靜靜地迎候着遊客,西夏文佛經、木緣塔、金碗、陶罐等展品訴說着西夏王朝當年的輝煌。曆史愛好者不應錯過這個與實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在一樓,也是昨天開展的“時光記——大連博物館藏西洋鐘表展”,展示的是近年來大連博物館收藏的西洋古董鐘表中的精品,從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的鐘表都有,以英、法、德、美、瑞五國所産的為代表。日晷,沙漏,鐘表,人類測量時間的努力,是不是也伴随着對時光易逝的感慨?一位坐着輪椅的遊客慢慢移動,慢慢觀賞,若有所思……
而二樓的教育體驗廳裡,則有點動靜了,“活字印刷體驗小課堂線下手工制作”吸引了十餘名兒童及家長,大家在講解員的指導下,摳字、拼版、刷油墨、拓印,感受着這種為人類文明記錄服務了上千年的技藝的魅力。而今,激光照排技術早已普及,活字印刷術已成曆史,怎不叫人感慨科技發展的步履匆匆?
姜晔館長告訴記者,由于受“48小時核酸檢測報告”的限制,這兩天進館參觀的遊客少了很多;希望更多的人能來感受展覽的魅力。
在大連自然博物館,5月1日開展的“海洋記憶 三葉傳奇——三葉蟲化石精品展”依然吸引了衆多遊客,百餘件化石标本展示着這種綿延了近三億年的節肢動物的頑強生命力,其中許多展品十分精美而珍貴。房學惠館長告訴記者,上周日,來看這個展覽的遊客達上千人之多;平日,舉凡類似重大展覽開幕,每個雙休日,遊客可達三千人。在三樓的活動空間裡,孩子們陸續走進來,跟随一位書畫老師,學習畫百合花——瓶中插着盛開的花朵,是他們的“模特”。
房館長表示,自然博物館有一群固定觀衆——那些孩子對自然的強烈好奇心,為他們增長了知識,也讓他們看到了更遠的過去與未來。
來源:大連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