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開始讨論一下.人體當中最大的承重關節.在臨床上膝關節炎的好發率大概在15%以上.使用在治療膝關節炎的醫療成本越來越高.于是認識膝關節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膝關節主要是由兩個關節面所構成的膝關節複合體.構成膝關節複合體的第一個關節是股胫關節.另外一個是股骨與膝蓋骨形成的股膑關節.而小腿的腓骨并沒有形成膝關節.
股骨的遠端在内側與外側同時具有突起物.稱之為内側髁與外側髁.而胫骨的近端也有稱作内側髁與外側髁的突起.上面有淺淺的凹面關節面.股骨與胫骨分别在内側與外側形成兩個關節面.内側髁所形成的關節面較大且長.此外股骨的關節面比胫股大.而且以前後長度而言約有兩倍長
股膑關節是由股骨與膑骨形成的關節.膑骨内緣有三個關節面.3/4的面積與股骨關節接觸.股膑關節有自己的移動軌迹.主要的功能是加大股四頭肌的伸展力矩.透過股四頭肌的肌力平衡.能維持在一個正常的軌道運行.如果肌力産生失衡狀态.就會産生脫軌現象.形成髌骨軟化症.産生疼痛
股骨與胫骨的連接并非一直線.内側髁比外側髁大.于是會向外翻170~175度.稱之為膝關節的生理性外翻.因此.如果生理性外翻未滿170度.稱之為外翻膝(X型腿)若超過175度稱之為内翻膝(O型腿).
膝關節由于構造的關系(關節窩很淺).補強的構造就是韌帶與半月軟骨
膝關節的内側.外側.前側及後側都有韌帶支持保護.内側副韌帶:位于股股内側髁至胫骨内上髁.和半月軟骨結合在一起.其重要的功能是防止膝關節内側偏移所造成的膝外翻外側副韌帶:位于股骨外上髁至腓骨頭.由于沒有跟半月軟骨連結.其功能是抑制膝關節外側偏移.防止膝關節内翻.内外側副韌帶共同作用.可以抑制胫骨往左右兩邊偏移.并且限制過度伸展及外旋.
前十字韌帶:斜斜的從胫骨高原的前髁間區開始長到股骨外側髁的内側面.抑制胫骨往前滑行.前十字韌帶是膝關節中最容易受傷的韌帶.
後十字韌帶:位于胫骨的後髁間區至股骨的内側髁外側.抑制胫骨往後的滑動.前後十字韌帶同時都具有限制過度伸展與内旋的功能.股骨胫骨關節中有半月軟骨分開.内側成C行外側成O型結構.具有緩沖減震的功能.
半月軟骨內的血管分布極少,營養來源依賴擠壓效應
本次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下一篇文章我們一起來看看膝關節的運動力學分析[玫瑰],我是台灣康複醫學黃教授,專注康複醫學領域27年,堅持科普,有問必答,請按贊轉發,歡迎留言和我交流。@腰椎@腰椎間盤突出症 @清風計劃 @健康科普排位賽@疼痛@膝關節專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