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雨潤花開,風吹花落,時序更叠,花開花落一樣美好,孟浩然的筆下,這一夜的風聲雨聲,是如此的明媚清新。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同樣是一夜雨聲,在陸遊的耳中,就成了愁人夜長,為了皇上的召見,他在京城的客棧中已經住了多日。
境由心生,一樣的雨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下面這三首關于聽雨的詩詞,每一首都有自己的故事,或纏綿悱恻,或凄涼婉約,或醍醐灌頂,總能給你一些啟示或感悟,你值得一讀。
思往事,渡江幹,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清 朱彜尊《桂殿秋》
賞析:
那年,17歲的朱彜尊入贅到馮家,10歲的馮壽常黃花正年少,她和他學寫字、讀書,眼裡都是幸福的小星星。
她即是他的妻妹,也是馮家效“娥皇女英”之例,待她成人後嫁給他的妻子,可9年後,馮家卻安排壽常另嫁他人。
婚後的馮壽常并不幸福,5年裡,夫死子喪,24歲的她不得不重回娘家,再次相見已時過境遷,他們再也回不到從前。
順治六年一個秋雨綿綿的日子,二人随馮家遷居的小船一路同行,“同船聽風雨,輕衾各自寒”,多少纏綿悱恻,都隻能成為故事。
“無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頭船。”,送她出嫁時,他恨那一江寒水,如今,同船而行,依舊是路人,命運似乎早已為他們做好了注腳。
據說,這位清代的詞壇領袖的情詞有一大部分是為其妻妹所作,這首《桂殿秋》被譽為清詞中單調小令之冠,蘊意含情,綿綿不露,令人動容。
重過阊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栖新垅兩依依。空床卧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宋 賀鑄《鹧鸪天 半死桐》
賞析:
賀鑄的這一場秋雨,是如此的孤單寂寞冷,在那個凄風苦雨的夜晚,淋濕了多少美好的回憶,可惜,那個挑燈為他縫補衣衫的她再也回不來了。
他是宋太祖賀皇後的族孫,自稱賀知章的後裔,以慶湖遺老自稱,博學強記,少年俠氣,為人豪爽精悍。
他是集英雄豪氣與兒女情長于一身的“賀梅子”,“日長偏與睡相宜,睡起芭蕉葉上自題詩。”,因其尚氣使酒,一生抑郁不得志,晚年辭官與妻定居蘇州。
“庚伏壓蒸暑,細君弄鹹縷。烏绨百結裘,茹繭加彌補。”,其妻趙氏也是宗室之女,勤勞賢惠,與他患難與共,相濡以沫,他永遠也忘不了,她頂着酷暑為他準備冬衣的情景。
情深不壽,妻子不幸染病客死蘇州,同來不能同回,實在是令其悲痛不已,當他再次回到蘇州,夜宿于他們彼時的居住,那難以名狀的思念之情,就如窗外淅瀝的秋雨一般,令人斷腸。
“空床卧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賀鑄的這首詞,情深意長,沉痛感人,是與蘇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同為悼亡詞中的名篇。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宋 蔣捷《虞美人 聽雨》
賞析:
颠沛流離,半生憂患,蔣捷生不逢時,進士及第沒過幾年,宋朝就滅亡了,身懷亡國之痛的他,從此隐居不仕,其詞悲涼清峻,多發山河之恸。
蔣捷出身仕宦,家境殷實,少年無憂,歌樓聽雨,春風怡蕩,多年後,這也許是其悲苦生命裡做溫暖的回憶了吧。
中年國破,從此颠沛流離,天涯孤旅,聽雨客舟,斷雁叫西風,這份凄涼,怎一個愁字可形容?
而今鬓發斑白,人生暮年,檐雨如泣,夜雨難眠,那個僧廬下的詩人孤單寂寞冷,他的處境是何其的蕭索。
少年歡樂,壯年愁苦,老年凄涼,三場雨就是一生,原來,人生病沒有那麼多的來日方長,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當下?
寫在後面:
少年時,喜歡蔣捷的“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喜歡虞集的“杏花春雨江南”,為賦新詞強說愁,也曾為黛玉的“秋窗風雨夕”癡迷。
時光荏苒,年華似水,不知不覺人到中年,那些花,那些雨,都好像忽然回歸了它的本來面目,花開有時,雨落有聲,如此而已。
歲歲年年,它們仍舊依時而至,我們卻不再年輕,還有,歲月裡那些曾經陪伴我們的人,也都漸行漸遠了。
“秋風秋雨過南樓,一葉心涼是立秋。”,歲月不居,那些存留在雨聲的故事,還是那麼動人心弦,可故事裡的人卻早已遠去,除了懷念,還有啟迪……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劉玲子candy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删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