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注釋】
⑴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⑵人閑: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桂花: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裡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⑶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⑷月出:月亮升起。驚:驚動,擾亂。山鳥:山中的鳥。
⑸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
【譯文】
很少有人活動隻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栖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賞析】
深山中的夜晚是什麼樣子?是漆黑一團,悄無聲息嗎?很多人不僅沒有經曆過,恐怕連想都不曾想過。而王維,這位大自然的歌者,在《鳥鳴澗》中表達了對山中夜晚的喜愛。他告訴我們,夜晚的山中是“靜”,是“空”,但并非一片沉寂。桂花飄落,明月升起,山中明亮了起來。已經在巢中入睡的鳥兒被月光驚醒,醒來後發現仍是夜晚,鳴叫幾聲再次進入睡眠。幽靜的夜晚,讓幾聲鳥鳴顯得格外清晰可聞;鳥鳴聲過後,夜晚的山中顯得更加幽靜。
靜谧而富有生機,平和安詳,充滿禅意,這就是春天山中的夜晚。
“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朱光潛《談靜》)
放下定見、執念,将心界放空,不染不着,世間萬物便活動了起來。花、月、光影、山鳥原來有自己的動作,各種實有仿佛都有了生命,活潑潑的,一如人間。極小的桂花落下,窸窣地打在草間。花朵掉落,風吹草聲,月光從樹間穿過。山無靜樹,川無停流。每個事物都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着,世界和諧安靜,生機盎然。“閑”“靜”“空”不僅指人、夜、春山,也是心界的空靈。詩人說:“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着,不說話,就十分美好。”去除遮蔽,心靈敞開給世界,與萬物同呼吸。
明月在山的背後升起,朗照山間。适應了暗夜的鳥兒被突然出現的月光驚到,鳴啼了幾聲。聲音在幽谷裡回蕩,又消散在潺潺的春水中。明月清輝使鳥兒驚啼,流水淙淙,最終吞沒了啼聲。萬物有序的軌道常常彼此交錯,互相影響,構成一個事件,一如人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小宇宙,有些行為卻如蝴蝶的翅膀無意中關聯到另一個人,從而引起一系列連鎖的反應,從出現到消失。而這個過程不正像大自然中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