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法國!
拿破侖主政的百日王朝,在又一次反法聯盟的進攻後,因為滑鐵盧戰役的失敗,最終滅亡。
随後悲催拿破侖遭遇徹底清算,被流亡聖赫勒拿島,并在1821年5月5日去世!
拿破侖去世後19年後的1840年,這個法國英雄的靈柩終于被迎回了巴黎。
塞納河畔無數法國老兵用軍禮緻敬自己的皇帝,無數法國人民用肅穆和悲傷迎接英雄歸來。
(巴黎榮軍院中的拿破侖墓)
老兵不死,隻是凋零,英魂不滅,隻待歸去。
塞納河畔的巴黎榮軍院成了拿破侖的安息之地。
一代偉人離去,帶走了法國人最後的精氣神,也讓法國從人見人怕,變成後續的人見人欺。
英雄之于國家,最大的影響就在于此。拿破侖故去後,法國經曆了一段波旁王朝的複辟和持續數十年的動亂時光。
在這個時代中,法國政壇風雲叠起。
這個動亂時代,最終落幕與拿破侖的侄子路易-拿破侖·波拿巴。
1848年12月,拿破侖·波拿巴當選法國總統,1851年12月2日,拿破侖·波拿巴發動政變,搖身一變成了拿破侖三世,進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
法國就此又一次進入了帝國時代,這也是法國最後的帝國時代。
(法蘭西的動蕩歲月)
那麼問題來了,一向崇尚自由、民主、博愛的法國人。作為啟蒙運動發源地的法國人,為何會選擇回歸帝制?甚至還會選擇讓拿破侖·波拿巴成為法國皇帝?真因為拿破侖的餘光庇護後人嗎?可這後人可不算拿破侖正兒八經的子嗣啊?
如此四問,都直指當時法國人的内心。
回答這個問題,一言以蔽之,答案還真就在拿破侖·波拿巴名字中的拿破侖三個字上。
但除了這根源之外,依舊有不少耐人詢問的理由,影響了當時法國人的抉擇,而且這理由和今日法國人的想法也很有相似之處。
(善于選舉的帝國時代)
法國第二帝國時代,是一個自信的時代,也是一個诠釋了選舉制的時代。貴為帝王的拿破侖三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用全民公決的方式決定重大政治問題。
用這樣的方式,決定帝國無數大小事務的走向。
這個方法,就注定了拿破侖三世占盡了這手法的便宜。
按照西方的說法,一個政權的法理性來自于多數人的支持。于是階級割裂,民衆分裂的法國人,就用投票的方式成就了拿破侖三世。
(第二帝國時代的巴黎)
實事求是地說,拿破侖三世主政時代的法國,是一個分化割裂的法國。當時的法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知識分子,還有富裕的資産階級和市民階級,對法蘭西第二帝國并不感冒,這個帝國根深蒂固的支持者,反而是分布廣泛的農民階級。
這群農民們,對于帝國,還有帝國現在的,和未來的皇帝充滿了感情。
那麼,農民階級何以會成為拿破侖三世的支持者?
原因無他,這群人知道相較于資産階級而言,拿破侖三世才是他們的利益代言人。
這群人或許受教育程度不夠高,或許人身權利比不上市民階級和資産階級,但他們卻占據了法國人中的大多數。
(拿破侖給農民的好處)
這一切産生的根源,要從曆史背景找答案。那個時候的法國,處于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的過渡階段,對農民階級而言,高大上的革命口号,平等、博愛,自由非常遙遠,反而抵不上切身的利益。
拿破侖三世正是拿捏準了這一點,才将祖輩的榮光發揮到了極緻。
對無數法國鄉巴佬而言,一生能去得最遠的地方和曾經的農民前輩一樣都是家園附近。
他們沒有看書的機會,沒有接受法國啟蒙運動的機會,也沒有享受法國發展紅利的機會。
這群人的精神生活很貧瘠,在他們看來,最大的訴求就是擺脫對貧困的恐懼和生存的恐懼。
(拿破侖的加冕不給教皇面子)
這就讓拿破侖的帝國,有了一個另類的職能,代替宗教信給予百姓精神寄托。中世紀的歐洲,為何教會那麼盛行?
因為教會用宗教豐富了廣大農民階級的精神生活,那些深入鄉間的教堂還有無數遊走的牧師,承擔了農民引路人的角色。
出生有牧師的見證,婚姻有牧師的見證,死亡也有牧師的見證。
這才是歐洲中世紀,宗教勢力能權利滔天的根源。
可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讓這一切成了過去時。
在教權和世俗的博弈中,世俗在經濟發展和啟蒙運動下占據了上風。
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大革命後席卷法國,進而讓政府也好,民衆也好對教會充滿了敵視。
大革命之後的法國,曾經最富裕的教會階級,在政府收取賦稅之下,成了政府的财富來源。
高貴的神父牧師失去了曾經的神秘,教會的資産也被沒收,依托于教會的舊貴族也連帶成了犧牲品,大量的教會徒弟和舊貴族土地在大革命之後被進行了重新分配。
(感恩戴德的大衆們)
這财富重新分配的最大受益者是誰?答案是農民階級。簡言之,一場大革命,讓法國的土地歸屬發生了變動,也讓法國農民的信仰出現了真空,更讓法國農民陷入了迷失。
迅疾的革命之後,原有的生活方式被改變,新的生活方式卻沒有建立起來。
茫然的廣大農民階級失去了信仰和依靠,随後他們的着眼點還有依靠的對象,從曾經高高在上的教會變成了給予他們土地和晉升之路的拿破侖大帝。
大帝曾經的輝煌,還有無數惠民的舉措,讓無數法國大衆們懷念無比。
所謂的共和國理想,并沒有觸動這群不懂“平等、博愛,自由”等等高大上口号的農民階級。
曾經統治法國的波旁王朝,在複辟之後能依靠的力量甚至超脫不了巴黎的範圍,這也讓複辟王朝統治基礎不穩。
(巴黎城堡)
不姓拿破侖的國王,誰鳥你?當無數老兵因為退役返回家鄉之後。
他們用口口相傳的方式,無數次诠釋曾經拿破侖時代的偉大和法國的榮光,更讓這群見識不高的法國人,對陛下的遠征還有法國的強大心之神往。
在這群人看來,被不斷頌揚的拿破侖,從皇帝變成了神,進而成了信仰。
法國大革命擊碎的舊社會環境中,出現了一個以拿破侖大帝為信仰的新社會。
這就讓法國社會割裂成了兩塊。
一小半是根植在巴黎和大城市的資産階級和小市民階級,另一大半則是成為了拿破侖信徒的農民階級和無産者。
這樣的局勢下,拿破侖本尊到底是誰?他真做過什麼已經不重要?
他的奮戰還有最後憋屈而死,反而成了封神的榮耀。
皇帝死了,影響依舊在,偶像死了,信仰還存續。
正是這無盡的信仰之力,讓法國誕生了第二帝國。
(拿破侖三世戎裝照)
由此,才有了拿破侖·波拿巴在選舉時候的戰無不勝。他走到鄉間小路上,用巡遊宣講的方式,不斷傳頌長輩的榮光,還有對于未來的期許。
當他給自己拉票的時候,隻要亮出曾經皇帝的名字,就能迎來無數民衆的歡呼雀躍。
頂着偶像光環的他,用這特殊的資本,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1848年,拿破侖死後27年,在第一次全法公民直選中,拿破侖·波拿巴以555萬票對150萬票的方式,成了法國第一個民選總統。
在成功擔任第一個民選總統後,拿破侖三世又用一場政變,讓自己的地位從總統變成了皇帝,恢複了曾經波拿巴家族的榮耀。
為了能名正言順,身披拿破侖頭銜的他,在政變後的1852年,又一次發起了全民公投。
公投議案,是否在法國恢複帝國制度。
結果拿破侖依舊大獲全勝,782.4萬贊成,25.3萬反對的選舉結果下,是全法國歡呼拿破侖時代再臨的信仰體現。
順利當選總統,進而成為皇帝的拿破侖深知自己政權穩固的基本盤是什麼。
(愛國專制者)
成了皇帝之後的他,也不遺餘力地将給農民實惠當做國家的頭等大事。興修水利,改良農業技術,通過國家信貸救濟農業生産,幫助農民渡過災荒。
拿破侖用無數的惠民舉措,成了農民利益的維護者,也穩定了自己的法理性。
當皇帝成了農民利益代言人的時刻,他的地位就變得無比穩固。
這就是拿破侖·波拿巴上位的真相,用先輩的名字給自己拉來了選票,用選舉時刻的承諾回饋選民的支持,名為皇帝的他,用行動诠釋了執政為民。
雖然他在戰争中的表現,辱沒了拿破侖姓氏的偉大,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政績依舊算得上不錯,飽經創傷的法國,在他的帶領下,成了殖民帝國時代第二大國,成了歐洲在德國崛起之前,僅次于英國的第二強國。
然後,他和他的帝國,就在和普魯士王國的戰争中,随着戰敗灰飛煙滅了。
1873年1月9日,最後的法國皇帝,退位後的拿破侖三世因為兩次不成功的膀胱結石手術去世,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們在色當不是怕死鬼。
普法戰争中的色當被俘,讓拿破侖三世耿耿于懷至此,足可見這位最後的帝王,心中對皇帝寶座的執念。
(色當戰役後的俾斯麥和拿破侖三世)
尾聲:一個皇帝的誕生,源自以理想主義著稱的法國人,内心那無時無刻不存在的現實主義色彩。
理想主義讓他們行事特别激進,經常用革命和暴動的方式,進行政權的更叠,這一點上,法國人和保守英國人完全不同。
現實主義又讓他們對于自身的利益特别關切,動不動就罷工,動不動就鬧意見。
這或許就是屬于法蘭西民族,一脈相承的民族性吧。
拿破侖的成功,也由此可見!
讓一個驕傲的民族,永遠銘記,讓一個健忘的國度,時刻緬懷。
這本身就是奇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