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我們有意無意地寫錯字。“叟”字那一豎,下面本來是出頭露尾的,有人偏偏寫成不出頭;“冒”字上面兩橫是不能與兩邊相連的。
其實,有些字隻要我們注意一下它的字形或者來曆,就不會忘記它們的結構而寫錯。還拿“叟”字和“冒”字來說吧,“叟”,現在是指“年老的男人”,其實這已是它的假借義了,它的本義就是“搜索”之意,與現在搜索的“搜”是一個意思,是“搜”的本字。從“叟”的甲骨文字形來看,它的上面是一個“屋頂”,用來表示房屋,下面是一個人“手(又)”裡拿着“一把火”,整個字形表示“一個人手持火把在屋内搜尋”。它是一個會意字,既然是火把,下面就應該有“手(又)”能夠攥着的地方,所以下面必須出頭或者說露尾。清代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說得最為明白:“叟,即‘搜’之古文,從又持火屋下索物也。會意。為‘長老’之稱者,發聲之詞,非本訓。”
“冒”和“叟”一樣,它是“帽”的本字。《漢書·隽不疑傳》說:“著黃冒。”這裡的“冒”,就是帽子。《說文解字》在解釋“冃”字時說:“冃,小兒蠻夷頭衣也,從冖,二其飾也。”頭衣,就是帽子,可見,“冃”,本來就是帽子,它是個象形字,“冖”就是一頂帽子,兩橫就是帽子上的裝飾物。由“冃”組成的“冒”字,上面是一頂帽子,下面是一隻眼睛,是個會意字,覆蓋的意思,說白了就是一頂帽子。後來,人們在“冒”字的旁邊加了個“巾”,成為形聲字“帽”,專門用來指代帽子,這樣“冒”“帽”分工。但不管怎樣,隻要是牽涉到“冒”字字義的字,“冒”的上面兩橫都不能與兩邊的豎相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