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謙卑,因為我們都來自塵土。我們要偉大,因為我們都來自星辰。看到陰影,也要覺知光明,真正的智慧是擁有四季,而非僅僅隻是夏季或是冬季。消極與激進之間是堅定的,聽見會忘記,看見會記得,做過才會理解,平衡的意義對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世上沒有所謂最好的,隻有當下才是最适合我們的,我們要活出屬于自己的人生,而非他人認為的人生。我們要學會享受孤獨,我有時候就喜歡一個人坐着看着遠處思考,心情愉悅。我晚上的時候很少玩手機,我喜歡多看書,不想看書的時候,我就多看一點優質電影。就這樣,讓我明白了群處就是要守住嘴。獨處就是要守住心。
就這樣,我在獨處中覺知到了生命的失衡狀态,相遇挑戰,情緒總是難控,但我可以永遠選擇以和善的态度對待回應所有相遇。就這樣,在我探索兩極之後,才會與中心相遇,兩者都要有多些寬容,我們才能學會如何去看人。
我們看别人時要看優點,看自己時要看缺點。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進步,也才能夠很好地和别人相處。當我們看到别人的優點時,我們就能學到很多東西。當我們看到别人的缺點時,我們就會走向極端,就無法走出“自我”的狹隘圈子。
對于這種狀态,我們應該如何做呢?難道是學習别人的缺點嗎?當然不是,我們隻要多看别人的優點就行了,從他人的身上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行了。
幾年前,我身邊有個朋友因受到身邊的孽緣和克星的影響,他的事業跌落到了低谷,負債一百多萬,天天被債主逼。他實在忍受不了,就想跑路。就在他準備跑路的一些物質時,我得到了這個朋友要跑路的事情,我就急忙跑到他的家裡,跟他講了平衡法則。
在他聽了我跟他講的平衡法則後,他終于懂得了平衡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本質,也是宇宙萬物運行的法則。“天道自衡”是一般平衡論的核心概念,平衡循環、自我平衡、事物對稱、自然位置和萬物玄同等五大平衡法則都是以“天道自衡”概念為基礎的。
這五大平衡規律是宇宙萬物的運行法則,也是宇宙智慧的具體表現,它們都是宇宙和生命的基本規律,對宇宙萬物,天地人生具有普遍意義。
在這裡,所謂的萬物玄同說的是從奇點玄子→宇宙萬物→奇點玄子的運化過程中,玄子的數量終始不變。宇宙萬物無不在變,惟有玄子常數不變。玄子常數包括了整個宇宙的質能時空,也是宇宙終極信息數據。其中包括了玄子假設和玄子速度。
玄子假設——玄子是物質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是“外有環境 内無結構”的特殊系統。有玄子的至小無内,才有至大無外的宇宙。
玄子速度——宇宙有多大、多久,玄速就有多快。宇宙因玄子而空間循環,因玄速而時間循環。奇點能量=玄子常數×玄子速度^2;玄子速度=宇宙半徑;玄速/光速=宇宙壽命。
這說明宇宙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宇宙天體之間相互聯系,僅用光速要上千億年,這顯然太慢,宇宙的信使應是即時到達的玄速。
所以, 我們要以一個能量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因為自然科學裡有能量守恒定律,此處多一分,彼處則會減一分。哲學裡講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矛盾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在一定條件下還能互相轉化。
這就像“苦難守恒定律”說:苦難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恒定的,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産生,它隻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所以,我們越是選擇現在逃避它,越不得不在未來犧牲更大代價對付它。
我這位朋友在懂得了此處多一分,彼處就會減一分的平衡道理後,他決定不跑了。他明白了,不能逃,逃了,這個厄運跑不掉,他馬上決定面對,不跑了。
在我這位朋友做出這樣的決定後,正好有一個債主從北京來找他,他親自到機場接那個客戶,在把那個債主安排好後,他誠懇地對那個債主說:“您來了,要錢,我真的沒有錢,就剩一輛車了。這車不值多少錢,雖然買的時候很貴。您看,值多少錢,您就先拿着吧,剩下的錢,我慢慢來還,我要出去打工去,打一年工能掙不少,我相信未來我能還上您這個錢的,請放心,我願意誠懇地還這個錢。”
我這位朋友所說的這段話,把那個從北京來找他要債的給感動了,那個要債的人就說:“我要你這車有啥用啊,我又帶不走,我這次來找你,也不是單獨來要錢的,這錢對我來說是個小錢,我這次來上海是想投資一個項目,想找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既然你這個人這麼誠懇,我就把這項目交給你做吧。但我有個條件,既然你想還我的錢,我也成全你的心願,如果你能把這個項目做好,就能夠掙到一大筆錢,在你掙了錢後,你要先拿來還我,還完我之後掙的錢,就歸你,可不可以?”
我的這位朋友一聽,趕忙說道:“您說得太好了,我就希望找一份工作,能掙到錢,快點把所欠的錢還了,您能給我一個掙錢的機會,還能讓我快點還錢,我當然最高興了,怎麼不可以呢?”
然後,我這位朋友就接了那個債主的項目,結果不到兩年時間,他就把欠債還了90多萬,到了第三年,他就把所有欠債全還了,生活也過得非常的好。
就這樣,我那位朋友的命運就改變了。
如果我那位朋友逃跑了,結果又會怎樣呢?他如果逃跑了,就一輩子都見不着人了,他隻能像老鼠一樣,活在暗無天日的髒水溝裡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按照因果法則,我那位朋友想跑是跑不掉的,因為惡因已經成型了,他是跑不掉的,“善惡之報,如影随形”。
按照平衡法則,當某一個方面不足的時候,必然會與之相對應的方面出現多餘。
就這樣,我這位朋友隻因他心念一轉,他沒跑,好事就來了。
我這位朋友的行為,是完全符合平衡法則的。這裡的平衡,即有陰陽平衡,也有施與受的平衡,就是給的和受的平衡,付出與收獲平衡。
我們的生命就是遵循這一平衡法則的。這就像我們經曆的痛苦越多越好,就像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等在年輕的時候都經曆過痛苦,才讓他們明白了人生路途上最寶貴的财富不是金錢而是痛苦。大痛苦能夠成為大智慧,小痛苦隻能成為小智慧。什麼痛苦都沒有經曆過的人,那就是廢物一個。
當然,平衡隻是一個狀态,既可以是動态的,也可以是靜态的,動态平衡與靜态平衡是一個相互轉換的過程。當外界因素在一個均等的情況下,平衡可以視為是一個相對靜态。當外界因素打破原有的靜态時,就會形成動态變化。在未達到下一個靜态平衡的這段時間内,可視為是相對的動态平衡。我們宇宙目前正處于從原有的靜态平衡狀态向另一個靜态平衡狀态演變的過程,也就是說目前處于一個相對的動态平衡過程中。
當然,我們有太多的未知,我們無需去為未知而恐懼,但我們應該遵循“識不足則多慮”去探索未來。
“識不足則多慮”說的是:當我們見識不足的時候,就會過度擔心很多事情,誠惶誠恐,沒有安全感。這就是我們的問題在于想得太多了,對别人的問題想得太少了。這就像我們書讀的太少了,就會說本本書都好一樣。所以,我們的焦慮往往是由自己的見識淺薄而造成的。
在我的身邊,曾經有一個經曆過家暴的女生,因為對方的哀求,而再一次同意和解,并跟着丈夫回家了。
後來,這位女生的朋友都不斷地責問這名女生,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醒悟,說她跟一個有家暴的人在一起生活,這就是一場惡夢,那個男的并不适合她。
這個女生面對所有人的指責,她沒有反駁,可是,在她身上反映的問題,卻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都應該很清楚:這個世界上,如果我們都不愛自己,那麼,就沒有人會愛我們。我們得到了某些東西,卻不舍得以等量的能量去交換,必定要受宇宙平衡法則的懲罰。
正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患得患失的悲喜交加會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到害怕,這是因為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如果說喜是天堂,悲是地獄的話,那麼患得患失就如同我們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不停地穿梭。
在這個穿梭的過程中,也許上一刻我們的心情還因喜悅至極燒起熊熊烈火,下一刻卻因悲傷帶到地獄的冰點。就這樣,我們在忽冷忽熱之間,很難從容與淡定地去為人,去做事的。
正因如此,才有人說足球運動員很難長壽,是因為他們在足球場上一會兒快速奔跑,一會兒又要馬上停下來,因為沒有緩沖,心髒因此要承受巨大的負荷與壓力,所以特别容易功能衰退。我想我們的心,我們的命運也是如此,也需要有一個緩沖的過程。
這個緩沖的辦法就是我們要以一顆平常心去接納一切人情和事物。
平常心,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我們在得失之間,如何讓自己,事中不後退,事後不後悔,這的确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們既要去積極努力,又要去積極争取,還要調整自我的得失心,能夠坦然地去面對任何結局。這對我們來講,的确是一種考驗。
在這個考驗的過程中,我想任何事都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努力的過程,一部分是奮鬥的結果。
智慧的人把努力的過程交給自己,把最終的結果交給上帝,這樣一分工,我們的心裡就會坦然了。因為任何事,都有内因和外因。任何事,都有自己可以掌控的一部分和自己無法把控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能夠盡量走好每一步,把結局交給上天,上天如何安排,就跟我們無關了,我們也就想得開了。
想得開,正是道家的最高境界。道家是追求超世、講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觀天地、冷眼看破。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想得開”。
什麼是“想得開”?且看這個“道”字——一個“走”字旁加一個“首”字,也就是腦袋走或者走腦袋。腦袋走就是動腦子,盡量透徹。走腦袋就是依胸中透徹而行,盡量順應規律。合起來,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這種智慧,就是想得開。
如何才能想得開?哲學大師馮友蘭曾提出“人生四重境界”說,其中最高那層境界正是道家境界,所以正是路徑所在。
一是自然境界。
有些人做事,可能隻是順着他的本能或者社會的風俗習慣,而對所做的事并不明白或者不太明白。
這種“自然”并非道家那個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雲亦雲、随波逐流的人就是這種人。
二是功利境界。
有些人,會為了利己而主動去思考和做事,雖然未必不道德,卻必定是功利的,而且很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損人利己。
三是道德境界。
有的人,已經超越了自身,而開始考慮利人,譬如為了道義、公益、衆生福祉而去做事。他們的眼界已經超越自身而投向了世間,胸中氣象和站立高度已經抵達精神層次。
四是天地境界。
當我們的視野放到了整個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萬物根本,我們就抵達了天人合一。這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動腦子了。天地宇宙就是我們的腦子,已經事事洞明,就像電腦連接到了互聯網。這種境界,正是道家境界。
這四重境界,境界越高就越想得開。想開到什麼程度,則決定于我們的視野放到多大,眼界拔到多高。當我們身處平地時,到處都會遮眼阻路。當我們身處頂峰時,世間便能一覽通途。
想得開的秘密就是眼界大了,心就寬了。站得高了,事就小了。想不開往往都是畫地為牢、作繭自縛。眼光和思維所涉及的面,盡量往大了走、往高了去,則是人人可以努力靠近的。
記得中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釣勝于魚》,寫的是一位老教授每天到湖邊扁舟垂釣,一直到日落回家的時候,最多能釣兩條二三英寸長的小魚,而他每天都會滿意而歸,絲毫不因為收獲少而失落。因為他的享受是在釣而不是魚。
不問收獲不一定沒有收獲,在俗世的喧嚣中,我們總是會有不同的“閃光點”。那些閃光點會在我們毫不防備的時候,戛然而止,那時候會讓我們覺得,以往所有的隐忍、妥協、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羅蘭說:“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我們永遠去争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要永遠隻幹跟自己有關的事情。要做到像鲨魚一樣,隻要一聞到自己需要的血腥味,就會立刻沖上去撕咬。要做到像獅子王一樣,隻要想交配了,就直接沖過去找那個母獅子。隻有弱者,才會為自己的猶猶豫豫找借口。
我們要做到但行好事,莫問天意,我們無論面對的挑戰有多艱巨,有多困難,我們也不要畏縮,也不要放棄,我們要認認真真,确确實實,準備好人力物力,連應變措施也有幾手。
我們要像哪些取得成功的偉大人物一樣,他們奔波勞碌,到處演講,聲嘶力竭。但到在成功的哪一天,卻是靜靜回到自己的故鄉,去享受自己的成果。
這就是說,當我們一切準備好了,我們就可以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唯有我們擁有平靜的心,我們才可以在遇到紛擾的局面時冷靜面對。
當我們面對一切已有注定的結果時,是成是敗,唯有天知,我們不要太放在心上。這有點像天宮一号升空前所作的準備一樣。
而莫問前程,是當結果有了,成功則開香槟慶祝,發表勝利演說,多謝這個,多謝那個。失敗則恭喜對方,感謝支持和幫助我們的人,感謝所有出過力的人。
因為此時的我們,就要保持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狀态,于是“順其自然”這個詞語就出現了。“順其自然”的書面意思是“順着事物本來的性質自然發展”。
盡管我們在遇到困難時,也會講順其自然,但真正的順其自然,是我們在真正明白了我們自己和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後,真正意義上的對一切的臣服、接納。而後,順其自然帶來的,必将是當下事件最匹配的結果。
回頭看,帶不來任何事,隻會絆住我們的腳步。我們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嶄新的,至少,請我們對得起它的出現。等到若幹年後,或許我們會感謝每個曾經奮鬥過的日子,感謝曾經那個敢于命運抗争,自愛自重自強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