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家裡有小孩的朋友們平時有空一定會帶着寶寶們出門遛彎吧。在公園裡、小區裡逛一逛,确實很惬意,但是家長朋友們一定不能大意,否則小心"桡骨小頭半脫位"找上門!
桡骨小頭半脫位,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小兒脫臼。屬于兒童常見外傷之一,多發生于1-6歲幼兒。在2-5歲期間是最常見發生的。
家長拉扯小孩胳膊的時候太用力。當幼兒的肘關節正在伸直的時候,環狀韌帶就會松弛,這時如果用力拉拽小孩胳膊,就會容易把桡骨頭從環狀韌帶裡面拉出來,桡骨頭就會産生半脫位狀态,這時肱桡關節中間隙容易增大,并且逐漸形成負壓,附近的軟組織也會被吸入關節裡。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嬰幼兒骨關節發育尚未成熟,而我們的家長朋友突然或者大力拉扯胳膊導緻小孩手臂脫臼。
可能說到這裡,還會有很大一部分家長掉以輕心,覺得自家小孩被照顧得很好,不可能會得桡骨小頭半脫位的毛病。但其實并不是這樣,因為有的時候孩子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脆弱。
在真實案例裡,最常見的狀态就是大人牽着寶寶,以"大手拉小手"的姿勢遛彎時導緻寶寶的胳膊被脫臼。
這裡小編給你總結了幾點:
1. 沉着冷靜。遇到小孩脫臼第一時間要迅速冷靜下來,觀察小孩傷勢,無法判斷時請及時送醫。切勿二次傷害。
2. 手法複位。醫學上經常使用此方法幫助脫臼複位,但我們這裡并不建議家長朋友們自行嘗試。使用方法如下:一手托住患兒的腕部,一手托住患兒的肘部,以拇指輕壓桡骨頭,屈肘90度,前臂做旋後旋前位活動,反複多次即可。一般在關節複位後,家長更要小心護理,因為一般孩子經曆過脫臼後,以後會更容易拉脫臼。
3. 如何預防。家長應避免大力牽拉兒童手腕,牽手的時候應保持寶寶的手臂彎曲,再輕輕拉孩子的上臂或腋下等。
那麼,在得到及時救治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去判斷小孩子的脫臼複位是否成功呢?
首先,當兒童的肘關節屈伸活動正常時,我們會聽到關節有輕度的彈響聲,這屬于正常的現象。其次患兒可以自己拿取物品,可以上舉手臂過肩無痛感。這樣就說明複位成功了。
需要注意的是,患兒複位之後,一般不會采取固定複位,但家長朋友們切勿大意,仍舊需要注意避免今後暴力牽拉肘關節,以免發生再次脫臼。當然對于頑固性的桡骨小頭半脫位或反複易發的桡骨小頭半脫位,我們平時也可采用三角巾對患兒手臂進行懸吊。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更是爸爸媽媽眼中的珍寶。
尤其是幼小兒童,他們可能無法表達清楚自己平時的不舒服。所以說,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觀察,如果你們的小孩時不時抱怨肘部疼痛,或者當他的手臂被移動時就開始哭鬧,請盡快帶他就醫。那麼小編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我是健康妙招君,書寫健康常識,科普醫學知識。歡迎點贊+關注哦】
以上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就職單位無關,希望對您有幫助。如若出現錯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并更正,未經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