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唐代第三位皇帝,在位33年。曆史上對唐高宗李治的評價大多是軟弱無能,他沒有他的父親李世民那樣的雄才偉略,也不像他的妻子武則天那樣鐵血霸氣,在他們的光芒下,李治顯得那麼黯淡。
但是,唐高宗時期卻擁有唐代最遼闊的疆域,他一生所做出的功績并不比唐太宗少。高宗時期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他在位期間,滅了高句麗國,征服了西突厥,沉重打擊了倭國擴張野心,使唐朝疆域版圖擴張到最大,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高句麗戰争
高句麗領土與大唐接壤,是唐朝的宿敵。百濟、新羅和高句麗一樣,都是唐朝周邊的小國。永徽六年(655)正月,新羅處于新舊政權交接階段,百濟、高句麗聯合靺鞨組成同盟,入侵新羅并攻占了新羅三十三座城池,新羅立刻派使者到長安來請求支援。李治雖然剛剛登基,不想輕易發動戰争,但是周邊這些小國造成的邊境局勢不穩定,不能坐視不理。于是,永徽六年(655)二月,李治派營州都督程名振、左衛中郎将蘇定方出兵平定騷亂。唐太宗時期,中原和高句麗之間的戰争多達幾十次,高句麗人看到唐軍浩浩蕩蕩厮殺過來,已經吓得腿軟,一番惡戰後,高句麗士兵紛紛潰逃,退守城中。
乾封元年(666)六月,李治再次下诏,攻打高句麗。兩年後,高句麗宣告滅亡。
征讨西突厥
永徽二年(651)正月,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準備偷襲唐朝在西域之路的門戶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市)和庭州(今新疆昌吉市),這兩個城市是唐朝在西域的軍事重鎮。
七月,賀魯對庭州發動了猛烈進攻,占領了庭州數個城池。此後的幾年,李治屢次派兵征讨,但突厥軍卻打起了遊擊戰,令唐軍吃了不少苦頭。永徽六年(655)五月,李治派出68歲的老将程知節,率領十萬大軍再次征讨西突厥。
唐軍在榆慕谷(今新疆昌吉市吉木薩爾縣)遭遇部分突厥軍,雙方展開激烈厮殺,唐軍殲敵一千多人,初戰告捷。唐軍的主力部隊在鷹娑川(今新疆裕勒都斯河流域)遭遇西突厥騎兵。大将蘇定方率領五百名精銳騎兵将西突厥四萬大軍追殺二十餘裡,殺敵一千五百多人,繳獲的軍資物品無數。西突厥可汗賀魯被押回長安之後,不久便去世。顯慶二年(657),突厥十個部落歸附于唐朝,困擾大唐數十年的西突厥正式宣告滅亡。
挫敗倭國擴張野心
龍朔三年(663)三月,倭國(今日本)聯合百濟(今韓國)出兵攻打新羅,目的是瓜分新羅,擺脫唐朝的統治。新羅是唐朝的附屬國。倭國和百濟此次出兵相當于對唐朝宣戰。
多年征戰,唐軍将士已經疲憊不堪。但是面對倭國的挑釁,李治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強硬面對。兩軍在白江口水域展開決戰,唐軍和倭國海軍發生了四次交鋒,摧毀了倭軍四百艘戰艦,倭國海軍一敗塗地。
白江口之戰是唐朝與抛棄附屬國身份的倭國進行的第一次戰争,這場戰争直接地挫敗了倭國想要在東北亞擴張的野心,也保證了此後六百年内東北亞局勢的穩定。白江口之戰,李治揮出了重重的一拳,打得百濟一蹶不振,倭國元氣大傷,從而穩定了唐朝的外部局勢。
唐高宗李治,究竟是守成之主,還是開疆擴土的鐵血帝王?是懦弱之君,還是智慧過人的英明君主?縱觀李治的一生,他睿智英明、殺伐果斷、膽大心細、敢想敢為。若沒有高宗時期的發展壯大,就不會有後來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所以,唐高宗李治并不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帝,他是一個有見地、有膽識、有魄力的成功的皇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