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知名爆料達人@Onleaks在推特上曝光2019年新款iPhone渲染圖。
(圖自推特 @OnLeaks)
從曝光的渲染圖看到,新款iPhone最大的改變是采用了與華為Mate20系列類似的「浴霸」式後置攝像頭設計。後置攝像頭由3顆鏡頭和1顆閃光燈組成,整個攝像頭模組則上移至機身背面左上角。
雖然我們已經對三天兩頭就出現的iPhone爆料見慣不怪,但這一次渲染圖的曝光還是引起了網友們的好大一陣騷動。“醜”和“抄襲”是出現最多的字眼,而“喬布斯的棺材闆”又是一次意料之中的“壓不住”。而善于總結的網友則一言蔽之:Madeby Apple,Desginedby HUAWEI。
(圖自推特 @OnLeaks)
如果新款iPhone真如渲染圖所示,騷尼同樣和大家一樣感到失望。因為對于Apple Desgin,我們始終有着超越産品成品的要求,即便醜與美評判從來都是因人而異的。
不過,騷尼今天并不是來和大家讨論手機的設計美學,因為主觀唯心的内容,本就沒有也不應該存在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而外觀的标新立異又或是跟随策略,也從來都不是衡量一個産品是否優秀的關鍵指标。是的,其實我們更看内在的硬實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吐槽乃至容忍了iPhone6的跑馬邊,iPhoneX的劉海頭;但同時,我們更惦記着Retina屏幕和A系列處理器的好。
這一次,我們來談談,新款iPhone上那顆新增的攝像頭。
過去一年時間裡,我們并非沒有見過後攝數量超過“2”的手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華為P20 Pro和華為Mate20系列,在彩色主攝和黑白副攝基礎上,增加長焦鏡頭,突破手機在多倍變焦下的成像限制。而從DXOMARK的結果來看,三攝設計的确為兩個系列手機争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同為三攝,新款iPhone所采用的方案卻和華為有着很大不同。從iPhone7 Plus開始,iPhone一直采用廣角 長焦的雙攝方案。而新款iPhone在保留該方案基礎上,增加了一顆TOF深感攝像頭。
TOF攝像頭 VS. 3D結構光
TOF(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其實是一種深度信息測量方案,主要由紅外光投射器和接收模組構成。投射器向外投射紅外光,紅外光遇到被測物體後反射,并被接收模組接收,通過記錄紅外光從發射到被接收的時間,計算出被照物體深度信息,并完成3D建模。TOF已經被廣泛應用在測繪、物流、無人駕駛等多個工業領域,方案成熟,但在消費電子領域上的應用還是比較少見的。
與之相對的,是目前多家廠商在面部識别上所采用的3D結構光技術,iPhone X、OPPO Find X都是采用了3D結構光方案。與TOF不同,3D結構光通過利用點陣投影儀向外投射多個光斑到被測物體,以紅外攝像頭拍攝被測物體的三維光圖像,再經由處理系統計算物體深度信息。
我們通過下圖來具體對比一下TOF和3D結構光之間的能力差異。
不難看到,3D結構光在深度測算的精度更高,但工藝相對複雜,并且對環境光線和識别距離都有比較高的限制。而TOF對環境光線的适應能力更強,識别距離可以達到10m,響應時間也更快,而且工藝難度也相對低,在識别精度上不如3D結構光。所以,廠商們在人臉識别方案的選擇上,更偏向于3D結構光,就是要保證識别精度和安全性。
TOF攝像頭,不隻是拍照的利好
都說“因地制宜,方可物盡其用”。TOF雖然在識别精度上與結構光存在差距,但把它用在後置攝像頭上,其優勢卻補上了後置攝像頭對深度信息測算無力的短闆。
在人像拍攝上,我們追求接近單反的“焦内銳利如鋒,焦外虛如奶油”,但一直以來雙攝 算法摳圖呈現出來的效果并不盡人意。在一些場景下,我們伸出的五指被虛化了三根,凸起的發絲直接被抹去,這些都是硬件不夠,算法不優造成的傷。
TOF攝像頭的加入,後攝模組能夠通過快速、遠距離獲取較雙攝精度更高的景深信息,從而完成較結構光更大範圍的3D建模。因此,在人像模式下,擁有TOF鏡頭的手機在虛化效果上會更加真實,富有層次。而從成本方面考慮,增加TOF攝像頭,顯然比提升算法或是采用新型技術來得更加容易。
事實上,最早在手機後攝上加入TOF攝像頭的是OPPO R17 Pro,而在上個月,榮耀V20也搭上了TOF攝像頭的年末班車。除了增強的人像虛化效果,OPPO和榮耀賦予了TOF攝像頭更多的玩法。尤其是榮耀V20上的3D體感遊戲,接入底座,連上電視,就可以利用手機進行實時動作捕捉,滑雪、網球、炫舞,可玩性還是很高的。
賣軟件的蘋果,靠硬件護城
TOF攝像頭在新款iPhone上的應用,在騷尼看來,這既是一次硬件試水,更是對軟件生态優勢的擴大化。從iOS11推出之前,蘋果就已經開始布局AR項目,而回顧這幾年的蘋果發布會,演示AR應用的時間甚至還超過了對一項新技術的說明,足見蘋果對AR應用的重視。
而當前,普及AR應用的擋路石并非應用本身,而是精度不足的數據。印象很深刻的一次,隔壁桌同事第一次使用iOS11上的「測距儀」,對着600毫升的可樂長度,屏幕上顯示的數值比一罐500毫升的可樂還小。即便用了「據說準确度更高的Fancy AR 尺子」,還是存在存在不能容忍的誤差。這也就導緻了AR應用還處于一個「可玩而不實用」的尴尬境地。
這種尴尬也極大消磨了軟件開發者的創造熱情。在2017年7月份,在APP Store上架的AR應用達到300 ,而在當年新款iPhone發售後,AR應用的上架數量降到了100以下。軟件再高級,硬件沒跟上也是白搭。這一次,巧婦有了,米有了,可鍋卻是漏的。
TOF攝像頭的加入,提高數據精度,也就提高了軟件的可用性。用戶願意使用,自然也刺激了軟件開發者的注意力和投入力度。換句話來說,硬件跟上了,軟件也就不愁賣了。
而軟件不愁賣,蘋果也是其中的大赢家。在去年的WWDC大會上,蘋果公布數據:全球2000萬的開發者已經通過APP Store獲得超過1000億的收益,而蘋果自然坐享了300餘億的抽傭。而用戶對軟件的需求力和購買力事實上遠遠超過了我們想象,據外媒本月4号報道,App Store用戶支出在平安夜和新年前夜之間達到了12.2億美元,創下了假期新紀錄。
新硬件有了,軟件可能也更好用了,那麼新iPhone你們買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