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些大膽的荷蘭設計師提出可以把機場跑道修成環形,讓飛機畫着圓圈起飛或降落,這絕對是超級腦洞。且不說這樣機場的實用性究竟如何,但就這樣的膽略就令人欽佩。說到在機場建設方面開腦洞,絕對是荷蘭的傳統,早在1949年就有荷蘭大師開過這樣的腦洞,而且最終還成功了——至少是部分成功了。
1949年,荷蘭空港設計工程師冉·德勒特(Jan Dellaert,1893-1960)對于機場布局設計理念開了一次腦洞,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新方案。在他設想的未來機場上,6到10條跑道以棘輪形式圍繞着一座主體建築展開。在機場旁邊,是一座高度綜合化的交通樞紐——冉·德勒特計劃從這裡修建連接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的高速公路和鐵路。
德勒特在50年代的展會上對自己設計的輻射棘輪狀機場進行說明。
德勒特設計的棘輪狀機場10條跑道布局藍圖,黑色為6條待建跑道,暗色為4條未來擴建跑道。
德勒特早年曾加入皇家荷蘭空軍,後來在1920年擔任了史基浦軍用機場指揮官。阿姆斯特丹作為荷蘭重要客運和貨運樞紐城市的地位,讓史基浦機場具有不錯的商業潛力,從1920年起阿姆斯特丹就試圖把史基浦發展成為國際航空運輸樞紐。1926年,史基浦被劃歸阿姆斯特丹市政廳管理,德勒特被任命為機場總經理。此後,史基浦機場開始了大規模擴建和改造。二戰結束後,史基浦機場開始現代化改造。1946年,德勒特提交了一份被稱作“新史基浦”的機場建設方案。戰後德勒特參觀過不少機場設施,他深深地為那些高效的交叉任務規劃系統所感染,認為傳統機場那種跑道平行規劃布局的理念應該被徹底摒棄。1949年他提出了一個頗為大膽的方案,這個方案中,所有跑道都從中心區域以切線輻射形式布局(有些類似工業零件中的棘輪),初期規劃使用6條跑道,未來還可以擴建到10條(直到今天世界上也沒有哪個機場擁有如此奢侈的跑道)。普通的機場倘若建有多條跑道,多以近平行或小角度交叉布局,在風向大幅度變化的時候,飛機起降仍免不了受到橫風幹擾。而按照德勒特的構想,10條跑道以輻射狀布局,這樣無論風向如何改變,飛機都能根據作業時的風向選擇相應的跑道。無論如何,從藝術上看,這樣的機場實在具有技術美感。按照當時的估計,建造一座這樣的機場,估計需耗資9500萬盾。傳統機場平行或簡單交叉的跑道,都可能導緻飛機進近末段航路過于密集,降低機場空域使用效率。冉·德勒特提出這一方案的寶貴之處在于,這些跑道彼此互不幹擾,而且飛機可以根據航線具體方向的不同,選擇最适合自己的進近方向和跑道。
今天荷蘭阿姆斯特丹施基浦機場跑道布局圖,4條主跑道采用了當年德勒特的規劃方案。
新機場的選定地址,位于史基浦堡以西3公裡多,當時這裡是一片殘垣斷壁。幾經周折,1957年,荷蘭政府最終部分批準了這一腦洞大開的新機場方案。3年後的1960年,德勒特平靜離世。再過3年,新機場開始興建,1967年4月28日,荷蘭女王朱麗安娜親自出席勒這座新概念機場的啟用典禮。2003年,施基浦機場又增建了Polderbaan跑道,而Oostbaan則是1967年以前遺留的老跑道。直到今天,施基浦機場仍然以獨特的設計聞名于世,其原因就在于這座機場能夠根據風向風力随時為飛機提供最為有利的起降跑道。雖然荷蘭沒能全部完成這一豪放卻聰明的構想,但其4條跑道卻幾乎别無二緻地按照當年德勒特的構想呈放射狀棘輪布置,有效地發揮了多走向方跑道的優勢。現代機場非常忌憚的大風天,施基浦機場基本不怕。然而因為跑道太多,在施基浦機場起降仍然需要飛行員謹慎操作,要特别注意空中交通管制人員通知你究竟使用哪條跑道,搞清楚那條跑道究竟是“風車”的哪一個葉片,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從空中看,施基浦機場多少能讓人聯想起荷蘭的标志性設施——風車。機場的跑道從機場中央區域向四周呈輻射狀沿切線發散,就如同吱呀轉動的風車。
從空中拍攝的施基浦機場,德勒特的構想至少部分地實現并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