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在很多方面都比驢強,為什麼至今都不能完全替代毛驢呢?
馬在我國有着很高的地位,從一些成語我們就可以看出,例如馬到成功、一馬當先、龍馬精神…而同為馬科的驢似乎就不怎麼受人們待見,什麼黔驢技窮、卸磨殺驢…凡事說到驢的都是不好的詞。
其實馬和驢屬于近親,它們倆的關系比人類和黑猩猩還要近。馬之所以受人喜愛是因為它的速度很快,在汽車發明之前,可供人類騎乘的牲口中跑得最快的就是馬。在速度方面,牛、驢和駱駝都比不過馬。
馬雖然速度比毛驢快,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點。有這些缺點在,馬很難取代毛驢。
缺點一:馬沒有毛驢溫順,難以馴服。馬的脾氣是非常暴躁的,人想騎它必須要先将它馴服,通常情況下,馴服一匹馬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而毛驢就不一樣了,毛驢的性格特點是“倔”,這種性格要比馬的“烈”好很多。在馴服毛驢時不用害怕被驢踢,馴服一頭毛驢通常隻需要花費幾天時間,這樣一對比毛驢要比馬溫順多了。
另外馬的性格極為不穩定,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橋段,主角的馬又受驚了!沒錯,現實生活中馬是很容易受驚的,受驚之後的馬會到處狂奔危險性非常大。相比于馬,驢的性格要穩定許多,甚至有一點天然呆。驢這種穩定的性格很受人們的青睐,這一點馬是比不上的。
馬和驢雖然同屬一科,但是它們的體型有很大差距,體型越大意味着生長周期越長,一匹馬從生下來到成年需要花費四年時間,而驢隻要一年時間。
馬的壽命和驢的差不多,大約25年左右。一匹馬要長到五歲才能夠使用,而驢一歲就可以使用了,算下來一匹馬能用20年,而一頭驢可以用24年,這樣一比驢的優勢就突顯出來了。
缺點三:馬的使用範圍太窄,毛驢則是個多面手。馬除了騎之外隻能拉車,它隻能幹這兩樣活。而驢則不同,在北方農村,毛驢可以拉車也可以拉石磨,還可以用來騎行,有些地方甚至使用毛驢來耕地。最重要的一點是,驢本身可以用來充當肉用家畜,這一點馬是辦不到的。
我國人民除了少數民族以外都不愛吃馬肉,馬肉很酸很腥,肉質粗糙難以下咽。驢肉則不同,民間流傳着一句俗語“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在河北地區有一個非常流行的小吃叫做驢肉火燒,嘗過的人都說好。
驢除了肉好吃之外,它的皮也是非常珍貴的,著名的補品東阿阿膠主要就是用驢皮熬制的,驢皮中富含多種蛋白質和氨基酸,熬出的阿膠可以按克賣。
缺點四:馬的飼養成本太高,驢要比馬更耐粗飼料。愛看曆史劇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在古代馬是很精貴的。漢匈戰争期間,漢武帝将文景之治攢下的家底全部花光了,到了漢武帝晚年時期國家已經積貧積弱,百姓再也沒有積蓄去支撐戰争了。
漢朝這麼多的錢都花在哪了?答案出乎人們的意料,這些錢大多用來養馬了,要想養出膘肥體壯的戰馬光吃草料是不夠的,還需要吃精料。這些精料包括高粱和粟米,人吃什麼馬就得吃什麼!如此一來漢朝的國庫就被幾十萬匹馬給掏空了。
說完馬我們再來看看驢,驢比較耐粗食,在冬天的時候它們可以吃幹草,吃完幹草後驢還能保持自身體型不掉膘。
馬的速度雖然比驢快,但是驢的耐力要比馬好,吃着幹草就能把一大家子的重活累活給幹了。有人統計過,飼養毛驢一年需要的成本大約為2000元,而飼養一匹馬一年需要16000元,養一匹馬的成本夠養8頭毛驢。
馬是一種很嬌貴的牲畜,古代的騎兵必須要招募一些會治馬的獸醫,這樣才能保證整個部隊的戰鬥力。驢就不一樣了,在我國北方地區有很多人飼養毛驢,對比豬一窩生五胎,驢的繁殖能力簡直弱爆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去養毛驢不願意養豬。
理由很簡單,驢的抗病能力強不需要打疫苗,從生下來到出欄都不會得病。相比于養豬來說,養驢要省心一些。
如果用汽車來做類比,馬就是高檔跑車,它的速度很快适合沖鋒,但是保養起來很麻煩、使用成本非常高。而驢就像是農用載貨三輪,它其貌不揚跑得很慢,但是能托很多貨物能走崎岖的山路。
這樣一比我們就明了了,驢既不能替代馬,馬也替代不了驢,二者應用的場景不一樣 ,其實是術業有專攻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