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價值投資的實戰秘籍

價值投資的實戰秘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7 17:03:16

價值投資的實戰秘籍(投資的最高境界)1

每個來股市投資的人,都會在成長的路上走得磕磕絆絆,包括我自己。人常說:“學習他人者智,自己犯錯者傻”。在投資的路上,就是要向最成功的人學習,減少自己的失誤。本文總結了一些大師的做法,看能給我們什麼啟發。

很多投資者都知道戴維斯雙擊。其是指在低市盈率買入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再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可以獲取每股收益和市盈率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

很多投資者都信誓旦旦的說在尋找戴維斯雙擊股票。也确實,如果能找到戴維斯雙擊,便可以在短期内賺很多利潤。可我想說的是戴維斯真的那麼受歡迎嗎?為什麼當股市大跌,好機會出現時,也就是戴維斯真的來敲門時,卻沒人買股票了,那些信誓旦旦的說在尋找戴維斯雙擊股票的投資者都去哪兒了?很多投資者不是閉而不見,就是像“葉公好龍”裡那位狼狽逃竄!

股市本來就是以利潤為基礎,以市盈率為标尺的杠杆遊戲。

如果我們想把這個遊戲玩好,首先就要明白遊戲的規則。由股價=利潤×市盈率這一公式可知,我們隻要關注利潤和市盈率這兩個變量即可。

這個遊戲玩的最好的是巴菲特,他說遊戲很“簡單”,隻要學兩門課:

1. 如何評估一家公司,也就是如何找到利潤增長的好公司(跟利潤有關)。

2. 如何給企業估值,也就是買入的價格(跟市盈率有關)。

遊戲确實十分簡單,但是玩好卻不簡單。我們要明白,他說的簡單是長期努力後的結果,而不是起點。

第一門課:如何評估一家公司,也就是如何找到利潤增長的好公司。

如果股票要上漲,就要公司的淨利潤大幅增長。因為市盈率會在一個區間波動,是有天花闆的。如果是好公司,利潤會一直增長、增長、再增長,是沒有天花闆的。

從長期來說,投資最重要的事兒就是找到淨利潤大幅增長的公司。這方面菲舍爾做的好,他著作了《怎樣選擇成長股》很值得一看。

淨利潤增長來源無外乎三種情形:收入增長、毛利率提升、費用率降低。

營收持續增長,對應于提價、擴量。毛利率提升,意味着龍頭地位的鞏固,競争力強。費用率降低,表明公司管理的好。

這三項隻要有一項能夠提升,就可能增加利潤。但最好是三項一起,才是穩定、良性的增加公司利潤。比如如果營業收入不增長,隻提高毛利跟控制成本,則這樣的利潤增長是有天花闆的。

我們要找的就是那些營收連年增長,毛利率提升或穩定,且能壓縮成本或穩定的公司。

就算找到了,還要考察下面一個重要的因素:企業的護城河。雖然公司利潤增長很快,但要看公司盈利能不能持續,是否容易受到攻擊,也就是看企業的門檻夠不夠高。巴菲特最看重的就是企業的護城河,這是衡量一個公司是好公司的重要因素。

因為資本是逐利的,有利潤的地方,資本都會一擁而上。像以前的光伏、太陽能、LED等等。我舉個簡單的例子,LED照明沒有技術門檻,隻要有人和資本,招幾個人,買幾把烙鐵,買點燈珠,一個照明公司就開張了。結果搞得很多企業都不賺錢。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曾經的大牛股蘇甯雲商。随着時代潮流的改變,電商的崛起,蘇甯雲商護城河被打破,被迫參與京東的價格戰,導緻公司淨利潤從2011年的48億降到2016年的連年虧損。

包括最近CDN領域的龍頭網宿科技,公司業績連年大幅增長,吸引了強大的競争對手如阿裡巴巴、騰訊,而公司護城河不夠深,被迫與阿裡雲,騰訊雲打價格戰,導緻公司股價大跌。

這樣的例子太多,要求我們要找有門檻,有龐大護城河的企業。遠離無門檻,無特性,無品牌,無定價權的四無企業。

舉例說明一些公司的護城河:

比如有品牌、有定價權的茅台,如果我給1000億讓你去打敗茅台,我相信你是做不到的。類似的有雲南白藥、東阿阿膠、涪陵榨菜等等。

再比如靠規模成本控制的福耀玻璃、海螺水泥,雖然公司沒有什麼強大的品牌技術,但公司能做到成本最低、規模最大,這也是一種強大的護城河。

關于科技公司要更加小心。巴菲特不投資科技公司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科技公司變化太快。但科技行業有一個好處,如果你處于領先的地位,那麼你的增長速度會非常快。科技公司的護城河就是創新,像新材料領軍者康得新、小間距LED開創者利亞德、擁有懸浮床黑科技的三聚環保等等,這些公司都是以創新進取獲得巨大的成長。

我們要找的就是營收、利潤持續增長,并且有強大的護城河的好公司。這就需要培養鍛煉投資人的眼光,很多人一輩子努力學習,包括巴菲特、芒格等等,就是為了獲得這種眼光和洞察力。

找到利潤增長有護城河的好公司,你也不一定能夠賺錢(短期内),你還要考慮買入的價格。再優秀的公司如果買入成本過高,也難免要忍受長時間的去泡沫過程。這才有霍華德·馬克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提到:“買好的不如買得好。”這說明了價格的重要性,也就引出了我們第二個變量——市盈率,也就是企業估值。

第二門課:如何給企業估值,也就是買入的價格。

市盈率代表着一個公司的盈利能力,說市盈率不好理解,如果用“杠杆”一詞來替代就很容易明白。簡單點說就是你想買這家公司,錢不夠了,需要用多少倍杠杆來買。

成長股中,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階段,市盈率也會有很大不同。比如現在人們買銀行股隻給6倍市盈率、買家電股隻給15倍市盈率、買醫藥股給40倍市盈率。為什麼不同公司我們出的價錢不同,願意動用的杠杆也不同?這就跟我們的預期、前景有關,跟利潤增長率也有很大關系。

由股價=利潤×市盈率這一公式可知,隻要是利潤增長速度高于市盈率,股價還是會上漲的,這樣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給的市盈率不同了。是我們相信:我們買的公司後面賺的利潤增長速度能夠超過我們動用杠杠(市盈率)倍數的錢。并起個名字叫PEG,也就是利潤增長速度×杠杠(市盈率)倍數相比較的數值,用于評價一個公司盈利能力和投資者付出買入成本性價比關系的指标。

關于利潤增長速度,如果讓我們選肯定是越快越好,最好是幾何級的。但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據統計,A股上市以來,連續十年利潤增長20%的企業寥寥無幾。所以市盈率總是在一個區間波動。

關于市盈率,人們給的時高時低,如很樂觀時給的很高,悲觀時又給的很低。市盈率就是所有參與買賣的人共同協商,博弈後的結果。因為人的情緒是琢磨不定的,時好時壞,所以說市場是不可預測的。為了搞懂人的心理,現在有門熱門的學科博弈學,也叫行為心理學,專門為了搞懂這些。

根據公式,我們買的市盈率越低,回報越高,買的市盈率越高,回報越低。我們來股市都是想賺錢的,不是來虧錢的。因為利潤增長屬于未來的預測,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并增加我們赢的概率,我們就要在市盈率低的時候買。

巴菲特告訴我們來股市最重要的道理:第一、不要虧損;第二、不要忘了第一條。為了提醒我們這個道理,巴菲特老闆格雷厄姆給起了一個名字“安全邊際”。安全邊際總是取決于你付出的價格,它在某個時候價格會很高,在其他一些時候價格又會很低,在價格更高時,它便不複存在。傳奇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說:“關于市盈率你隻記得一條,那就是永遠不買市盈率過高的股票。”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低市盈率買,給自己留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因為市盈率本來就是個杠杆遊戲,用杠杆的東西就會有不穩定性的存在。雖然市場通常是有效的,并不會給我們低估買的機會,但因為杠杆因素的原因,股市偶爾會在瘋狂和絕望之間擺動。比如在極端情況下發生經濟危機,或者公司出現黑天鵝這種低估的機會。這種機會很少,需要我們耐心的等待。大師們就是靠這種耐心的等待而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看一下芒格是怎麼做的。

芒格說:“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現金坐在那裡,什麼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我們的經驗往往驗證一個長久以來的觀念:隻要做好準備,在人生中抓住幾個機會,迅速的采取适當的行動,去做簡單而合乎邏輯的事情,這輩子的财富就會得到極大的增長。上面提到的這種機會很少,它們通常會落在不斷尋找和等待,充滿求知欲望而又熱衷于對各種不同的可能性作出分析的人頭上。這樣的機會來臨之後,如果獲勝的幾率極高,那麼動用過去的謹慎和耐心得來的資源,重重壓下賭注就可以了。賺大錢的秘訣并不在于頻繁買進賣出,而在于耐心等待。

關于耐心,巴菲特又是怎麼做的呢?巴菲特為了提醒自己耐心的重要性,在自己辦公室放了一副泰德.威廉姆斯擊球的圖片:等待好球的出現。

在進行投資時,我向來認為,當你看到某樣你真正喜歡的東西,你必須依照紀律去行動。為了解釋這種哲學,巴菲特或芒格喜歡用棒球打比方。泰德.威廉姆斯是過去70年來唯一一個單個季賽打出400次安打的棒球運動員,在《擊球的科學》中,他闡述了他的技巧:他把擊打區劃分為77個棒球那麼大的格子時,才會揮棒,即使他有可能因此而三振出局。這是因為揮棒去打那些“最差”的格子,會大大降低他的成功率。

作為一個證券投資者,你可以一直觀察各種企業的證券價格,把它們當成一些格子。在大多數時候,你什麼也不用做,隻要看着就好了。每隔一段時間,你将會發現一個速度很慢、路線又直,而且正好落在你最愛的格子中間的“好球”,那時你就全力出擊。這樣呢,不管你天分如何,你都能極大提高你的上壘率。許多投資者的共同問題是他們揮棒太過頻繁,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都有這種傾向。而另外一個與揮棒太過頻繁相對立的問題,也同樣有着不好的結果:你發現一個“好球”,卻無法用全部的資本去出擊。

巴菲特說:“天上掉金子時,要拿桶去接而不是湯勺,但如果你知道機會來了卻沒有資本去買,你就會錯失良機。”所以巴菲特總是留有大把資金等待機會(雖然大把資金在牛市時會讓你減少收益,但在熊市時會讓你大放異彩,比如一隻股票通常市盈率20倍,而熊市時變成了10倍,你就可以用5毛錢買1塊錢的東西,如果買到的是利潤一直增長好公司。因為複利的作用,你買的價格又低,你的增長将會是幾何級的,有時候慢即是快)。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既要買好的,又要買的好,也就是戴維斯雙擊。實際上就是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理論、費雪的成長股理論、芒格的績優股理論等三者的綜合。即等待“好的時機”以“好的價格”買入“好的股票”,實現完美一擊,然後耐心持有,坐收上市公司和“市場先生”的雙重饋贈。

巴菲特和芒格這一輩子在做的事就是戴維斯雙擊,要不他們也積攢不了這麼大的财富。我們老是算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平均20%多一點,但有沒有算過戴維斯雙擊對他收益的影響有多大?他們之所以不用戴維斯雙擊這個詞,我想他們是不想給戴維斯先生打廣告吧!

當某個烏雲密布,雷雨交加的夜晚,戴維斯先生來敲你家門,就算你當時的境況不好,心煩意亂,對未來感到恐懼絕望時,也應該給它一個笑臉,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後,絕望中孕育希望。

由于戴維斯先生不常來敲門,所以投資的最高境界也很難做到。如果真的沒機會,我們可以降一個檔次,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利潤連年增長且有護城河的公司股票。雖然享受不到戴維斯雙擊,但随着時間流逝,收益也是很不錯的。如果這期間戴維斯來敲門,可千萬不要讓他溜走哦~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淘股吧大京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淘股吧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讨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