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葉冰 朱彥):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李興鋼曾經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館“鳥巢”的中方總設計師,如今,李興鋼再次進入“奧運時間”,擔任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總設計師,奔波在延慶的深山密林裡。對于李興鋼而言,建築設計并不是簡單的畫圖蓋房子,而是一種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他認為,建築要經受住曆史的考驗,成為文化的一部分。
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總設計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李興鋼一周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在延慶賽區忙碌着。李興鋼告訴記者,他負責的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包括兩個競賽場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還有兩個非競賽場館——延慶奧運村和延慶山地媒體中心。相比韓國平昌冬奧會的對标場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非常集約、緊湊,同時又處于深山密林之中,對于設計和建設來說會有更大的難度。為此,延慶賽區提出了新的設計理念:“我們設計理念就是八個字,‘山林場館,生态冬奧’。山林場館的意思就是山林掩映中的場館群,我們希望最後這個場館群是和原有山林環境相得益彰的,而不是把整個山地環境推平,蓋起一大堆房子。生态冬奧也可以叫生态環保可持續冬奧,就是強調整個賽區設計、建設、運行,包括奧運的運行,以及賽後長期的運營,它的這種可持續性、生态環保方面的高水準。”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總設計師李興鋼
體育場館賽後運營的可持續性曆來都備受關注。因為延慶賽區地形複雜,特别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山林高密,可有效利用空間少,如何在不破壞生态環境的前提下,在山林深處實現賽時配套功能,同時又為賽後運營留出足夠的空間,實現“生态冬奧”?新理念的提出,也引出各種技術難題。對此,李興鋼帶領設計團隊,提出了創新方案,李興鋼說:“高山場館,在山林的深處,很深,要從奧運村再往北3.8公裡,山谷和山頂(構成)的大山體裡面。結束區出發區都會有一些配套設施,我們也是希望配套設施能夠與環境相得益彰。比如說結束區需要形成很多的平台,來安排賽時配套的功能。那這些平台呢,是用預置裝配式的結構,把這些平台架在山谷裡,形成一層層的平台。這樣就不是把山谷填掉,把山形挖出來的方法,在平昌是這樣做的,相當于‘移山填谷’。我們是盡量用架空的方式,然後預置裝配的技術,那它有一個好處,适應山林環境的施工。還有一個好處,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将來奧運會之後,有些地方恢複原來的山林環境,我們還可以把這些平台方便地拆除。”
用創新的技術手段來解決奧運場館建設中碰到的難題,對于李興鋼來說并不是第一次。2003年到2007年間,他曾經擔任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場“鳥巢”的中方團隊總設計師,當時因為“結構和外觀一體化”等新的理念,也給“鳥巢”的設計和建設帶來了一系列的技術難度,李興鋼說:“我們也是需要用做研究的精神和方式,去研發,想各種各樣的手段,去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說,在‘鳥巢’的時候,怎麼樣讓這麼一個複雜的,前所未有的建築落地,我們用那個時候通常的設計方式是無法完成任務的,以前的方式就是二維式地表達,但對于‘鳥巢’來說,這種設計方法失效了,所以在(建設)‘鳥巢’的時候,我們設置了一個新專業,叫三維設計專業,就是用三維的方式來設計和表達‘鳥巢’,這我們來講是一種設計工具和設計方法的突破和發展,當時國内并沒有人采用這種方法,其實就是我們今天大家所說的BIM(建築信息化模型)技術。”
建築被稱為“凝固的音樂”,可以說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從業近30年來,績溪博物館、唐山第三空間綜合體、元上都遺址工作站、天津大學新校區綜合體育館、北京大院胡同28号改造…李興鋼帶領團隊完成不勝枚舉的建築作品,獲得過中國建築藝術獎、亞洲建築推動獎、英國世界建築提名獎、ArchDaily全球年度建築大獎等衆多國内外大獎,但在李興鋼看來,除了營造高品質的生活空間外,建築更重要的使命是文明的記載者,文化的表達者。為此,李興鋼和他的團隊一直追尋在其設計中融入更多的中國理念,使中國文化在更廣範圍内獲得理解、共鳴,讓中國現代建築走向世界。李興鋼說:“我們希望建築的文化性的體現,包括對中國文化的體現,不隻停留在形象上,而是能夠體現在空間的營造中,具體來講,我覺得中國文化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人和自然的關系非常融洽,特别強調人工和自然的交互,它們不是誰都不理誰的,也不是相互對抗的關系,而是相互互動和交互的關系,是互相成就的一個關系,這就是我們的設計裡面努力想做的,希望中國文化的特點是以這樣的一種方式表現出來的,包括比如延慶賽區山林場館這樣一個理念,就是強調山林環境和建築之間的相互融合共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