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内容是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四》專題三:溶液中的離子反應,第二單元:溶液的酸堿性的第二課時:酸堿中和滴定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誘導學生思考探索與定量實驗研究的方法。首先創設情境,引出問題,啟發質疑,引起學生好奇、驚疑,激發學生的内在動力。然後是實驗探究,以準确的實驗現象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這個知識點,掌握科學原理。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屬于分析化學的内容,主要讨論定量分析中強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酸堿中和滴定操作簡便、快速,并且有足夠的準确性,因此,該方法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在工農業生産和科學研究中被廣泛使用。
2、 教學目标
【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酸堿中和滴定的原理,掌握有關一元強酸和一元強堿中和滴定的簡單計算。
情景二:将一瓶市面上常見的烏龍茶飲料倒入杯中,向裡面加入檸檬水,烏龍茶的黑色迅速退去。
以上兩個實驗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神秘感使學生目瞪口呆,學生未必想得到是化學原理,于是我提問道:
這是科學還是迷信?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現象是否蘊含着一些我們從化學角度能夠解釋的化學原理?
學生開始思索和并且饒有興趣的讨論和推理相關的化學原理。
待學生讨論片刻後,教師總結引導化學反應常常有顔色的變化,而酸堿中和可能引起顔色的變化,就是其中的一種。由此引入本本節課的第一個内容:常見的酸堿指示劑。
【引入本節課教學内容】
1.常見指示劑的變色範圍
首先視頻欣賞多種指示劑在不同ph時五彩缤紛的顔色變化,引起學生的興趣,引入常見的酸堿指示劑
(酸堿中和學生并不陌生,但是酸堿很中和滴定這個概念是這節課的新内容,在掌握了酸堿中和要用的指示劑及其作用後,我接下來結合例題來導入和鞏固酸堿中和滴定的概念。)
[知識回顧]
1.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什麼?
引導:中和反應的實質:H OH-=H2O
2.中和滴定的原理 以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為例。
HCl NaOH == NaCl H2O
如果已知鹽酸的濃度,測定NaOH 的濃度。
量取VB,讀出VA,即可求出C(B)。
[講解]滴定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多媒體展示酸堿滴定管的結構
讓學生觀察酸堿滴定管的結構,注意以下幾點。
1.酸式滴定用的玻璃活塞,堿式滴定管用的橡皮管。(思考為什麼?)
2.滴定管的刻度從上往下标,下面一部分沒有讀數,因此使用時不能放到刻度以下。
3.酸式滴定管不能用來盛放堿溶液,堿式滴定管不盛放酸溶液。
4.滴定管的精确度為0.01mL,比量筒精确。
【使用方法】
檢漏→ 洗滌→ 裝液→ 調零 → 滴定
[思考讨論]怎麼确定滴定終點(酸堿恰好完全反應)?
1.可用PH計
2.酸堿指示劑 溶液顔色變化後半分鐘内不改變
【例題】
[示範演示]教師播放中和滴定的錄像,進行操作示範,請學生認真觀看,注意觀察滴定步驟,識記各步的操作要點。
1.準備:檢漏—→蒸餾水洗—→溶液潤洗
2.注入标準液:灌液—→排氣泡—→調整液面并記錄
3.量取一定體積的待測液:放出待測液—→加指示劑
4.滴定: 滴定操作—→滴定終點判斷—→數據讀取記錄
{操作要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回憶操作步驟,進行心理練習,形成動作表象,強化操作順序和操作要點,以便順利準确地進行操作練習。
1.為什麼要用待盛液潤洗滴定管?怎麼潤洗?
2.為什麼要排盡玻璃尖嘴管中的氣泡,怎樣操作?
3.滴定過程中用_______手控制活塞,用________手搖動錐形瓶,眼睛應注視__________
4.如何判斷滴定已經達到終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與探究]分組完成教材P70頁的“活動與探究”,并繪制出滴定過程的PH變化圖。
學生分組完成,教師指導。
(.新的疑問:學生觀察到常用的知識及變色範圍後,會發現指示劑顔色變化的區間并不是ph=7時。因為室溫下酸堿恰好中和時ph剛好等于7,那麼這樣的指示劑是否在酸堿中和的過程中存在着誤差?)
[交流讨論]為什麼滴定過程中接近終點時PH會發生突變?這個突變有什麼意義?
(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往氫氧化鈉中滴加鹽酸為例,将實驗歸納好的圖像直接展現在大家眼前,讓同學們清晰的看到,在加入某一滴鹽酸的過程中,ph值有一個突變。可能這一滴加下去,溶液就瞬間從堿性變到酸性。而一滴溶液隻有約0.05ml,因此即使指示劑的變色範圍不在ph=7時,依然可以較為準确地測量出酸堿中和的終點。于是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同學們在我的講解過程中慢慢明白了。)
[小結] 可通過計算得出多滴1滴或少滴1滴(約0.05mL)PH突變的原因。這種突變說明隻要選擇變色範圍在這一範圍的指示劑,不會産生很大誤差,因為多滴1滴或少滴1滴PH會産生明顯變化。
[鞏固應用]
2、某學生中和滴定實驗的過程如下:
(a)取一支堿式滴定管,(b)用蒸餾水洗淨,(c)加入待測的NaOH溶液,(d)記錄液面刻度的讀數,(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準酸液,(f)置于未經标準酸液潤洗的潔淨錐形瓶中,(g)加入适量蒸餾水,(h)加入2滴酚酞試液,(i)開始滴定,邊滴邊搖蕩,(j)邊注視滴定管内液面變化,(k)當小心滴到溶液由無色變成粉紅色時,即停止滴定。(l)記錄液面刻度的讀數。(m)根據滴定管的兩次讀數得出NaOH溶液的體積為22 mL。指出上述實驗過程中的錯誤之處(用編号表示) 3.進行中和滴定時,事先不應該用所盛溶液洗滌的儀器是( )
A.酸式滴定管 B.堿式滴定管 C.錐形瓶 D.移液管
4.中和滴定中,視線應注視( )
A.滴定管内液面變化 B.液滴滴出速度
C.滴定管刻度 D.錐形瓶中溶液顔色變化
5.要準确量取25.00 mL稀鹽酸,可用的儀器是( )
A.25 mL移液管 B.25 mL量筒
C.25 mL酸式滴定管 D.25 mL堿式滴定管
1、(1)圖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與B,B與C刻度間相差1mL, 如果刻度A為4,量簡中液體的體積是________mL。 (2)圖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畫的位置,如果液面處的讀數是a ,則滴定管中液體的體積(填代号)______________。 A. 是amLB.是(50-a)mL C. 一定大于amLD.一定大于(50-a)mL |
[課堂小結] |
【闆書設計】
第二課時酸堿中和滴定
一、酸堿中和滴定
1.定義:用已知濃度的酸滴定未知濃度的堿,或用已知濃度的堿滴定未知濃度的酸。
2.計算公式:c酸v酸=c堿v堿
二、酸堿中和滴定實驗
1.主要儀器: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錐形瓶,鐵架台,滴定管夾
2.實驗步驟:檢漏→洗滌→潤洗→裝液→調零 → 滴定→讀數→計算
3.實驗要領:左手滴管右手瓶,雙眼緊盯溶液中
【教後反思與總結】
1.教學設計創新之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創新之處在于我将傳統的課堂内容的順序進行了些許的調整。将酸堿指示劑在中和滴定中的作用放在了最前面。
因為在這節課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化學教學内容的難度一直居高不下,從比較抽象的化學平衡移動,化學平衡圖像,等效平衡,一直到的紛繁複雜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水的離子積常數,溶液中離子濃度的比較,再到ph的計算……可以說這段時間學生上課一直處于神經高度緊繃的狀态,生怕一不留神就聽不懂而被化學抛棄。我想以本節課為契機,把化學和生活中的現象結合起來,讓學生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心理上放松一下,重新燃起對化學的興趣與熱愛。所以從法術“殺鬼見血”和魔術“烏龍茶變色”入手,引入酸堿指示劑,進而展開本節課的教學工作。
2.不足之處
本節課歸根結底講的是酸堿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其實驗操作。整節課與平時其他内容相比較,有信息容量大,新事物多(新概念,新實驗儀器,新操作方法),計算多,注意事項多(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的區别,檢漏,潤洗、,注液、排氣泡的方法,滴定時左右手分别操作,眼觀顔色變化…….)
這一系列内容與學生原有的舊知識關聯很小,學生整個過程中無法利用舊知識進行輻射強化,在大量的新知識面前,一時間大腦一片空白,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内掌握全部要領,做到360度無死角?我覺得我還做的不夠好
3.改進措施
①酸堿中和滴定的實驗儀器使用細節一開始不必事無巨細的一一告知。應該先隻講操作的大方向,讓學生思路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實驗。具體操作細節等學生掌握了大方向再慢慢糾正和調整。
②将課堂一開始的“設疑激趣(7分鐘) →啟思誘導(4分鐘)”兩個環節壓縮到8分鐘左右,省下來時間全部用來指導學生實驗
以上是我《酸堿中和滴定》說課稿的全部内容,歡迎各位領導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謝謝。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