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字音讀錯怎麼糾正

字音讀錯怎麼糾正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7 04:37:34

字音讀錯怎麼糾正?昨天的熱搜榜上有一個有趣的事情,關于漢字讀音的,我們先來看這兩個字:密鑰,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字音讀錯怎麼糾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字音讀錯怎麼糾正(盤點那些悄悄改掉讀音的字)1

字音讀錯怎麼糾正

昨天的熱搜榜上有一個有趣的事情,關于漢字讀音的,我們先來看這兩個字:密鑰。

你能正确讀出它的讀音嗎?它的正确發音應該是mi yue。

有網友說:救命,我一直以為是mi shi,還有網友說:我身邊人都讀mi yao,隻有我一個人堅持讀mi yue,今後字典會不會改成大多數人讀的音啊?

你别說,還真是有可能的。

這幾年來,漢字的發音一直在打破我們的認知。當年那些老師敲着黑闆,要我們一定不要弄錯的字,現在全改了,改成了你小時候最容易讀錯的那個發音。

就因為這個原因,我現在在小勳心目都快成“文盲”了,一會說我這個讀錯了,一會說我那個教錯了。開始我還不信,非要糾正他,說這個字是多音字,在古文中一定要記住是這樣讀的。

可他信誓旦旦地和我說:老師說就是我這樣讀的,你一定記錯了。

看他講得那麼信誓旦旦,好學的老母親隻能親自給老師發微信請教,結果真是被啪啪打臉,這幾年來,我求證過的所有字,都證明是我讀錯了,真是蒼了個天啊。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這個“衰”讀“shuai”,不讀“cui”;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個“野”讀“ye”,不讀“ya”;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這個“斜”讀“xie”,不讀“xia”;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個“騎”讀“qi”,不讀“ji”;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個“重”讀“zhong”,不讀“chong”;

“說客”叫“shuo客”;

“确鑿”叫“zao”;

拼音裡的“o”讀作“噢”,不讀“喔”

……

這麼一看,我真成“文盲媽媽”了,真是對不起我的語文老師,那會你們兢兢業業地教會了我的正确讀音,現在全變成“錯誤讀音”了。

這讓我想起了上次我寫的一篇文章,說外國人考中文試卷,抓耳撓腮的樣子太好笑。

你看看,這哪裡好笑了,中華文化不止博大精深,還随時會改動,我們中國人自己都時常搞不清楚這字到底念什麼,外國人學起來困難豈不正常?

高中考語文的時候,每次我最怕做的就是第一大題的前四個選擇題,那些個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把我頭都搞大了。從小到大就講普通話,做起題來,居然是認字部分丢的分最多。

怪不得有人說,很多字高中生會,大學生不一定會,因為高三那年大家都經過了魔鬼訓練的嘛。

可是,可是,我們那會花那麼多時間記下來的東西,現在跟我說:大部分人會讀錯,所以就改讀音了。

真是滿臉黑人問号。

再說回小學生的這些詩句,那麼詩多美,多有意境啊,要知道先人們寫詩時是逐字逐句推敲的。不然賈島也不會因為那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和韓愈成為朋友,并且傳為一段佳話了。

我相信古人對自己詩中的每一個字都是有自己的理解和意境存在的,可現在的專家卻為了方便大多數人,而改變了原文詩意,還算尊重傳統文化嗎?

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中“騎”指的是一人一馬,做名詞使用,意為為妃子送荔枝的“快遞”,非常符合詩的情景,這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句詩。現在變成了一個人騎着馬,妃子就笑了?

“遠上寒山石徑斜”,我記得老師說過“石徑斜”是詩人看到的小路蜿蜒處的山裡人家,這個詞讀“xia”,不僅押韻,且有意境。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個ya改成了ye,怎麼讀也少了一份大氣磅礴和豪邁的氣勢,也少了許多韻味。

再來說一個“說服”,這個“shui”表達的是文人說客的三寸不爛之舌,改為“shuo”,怎麼看也少了點氣質。

我們确實是一個文化大包容的社會,但是對于這些古詩詞,我真不認為有更改的必要,對于我們的古文化還是應該存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以及尊重。

否則的話,你說多年以後,人們在不知道“衰”在詩中應該讀“cui”的情況下,會不會出現人們抱着一堆所謂的古籍,研究這些詩為何不押韻,然後還來出一些所謂的題目做考點?真是有點荒謬了。

我認為文化的包容性不應該是随波逐流,更不應該是少數服從多數,我們應該對這些古詩詞懷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并且我也不認為,把古詩詞中這些讀音改了有什麼意義,是怕現在的孩子記不住嗎?我們小時候不都記得好好的。

如果是一些口語中的修改,我還能理解,也可以接受。但是在文言文、古詩詞中,把這些詞進行改動,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既影響了詩句本身的意境,也改變了詩句的韻腳,且是對古人的及其不尊重。

我們現在的課本中,文言文和古詩詞的占比越來越多,不就是因為要重視傳統文化嗎?所以,希望以後的專家學者們,多去忙活忙活别的事,這些古文中的讀音就不勞你們費神了。

最後再說幾個我查找資料時,網友提供的圖:

比如這個“通紅通紅”,原來讀“tòng”?

再比如這個“箪食壺漿”,什麼時候“食si”改成“shi”了?

還聽說“心寬體胖”的“胖”字改成了既可讀“pan”,也可讀“pang”;

還有“血”字,以前明明是多音字,可讀“xie”,又可讀“xue”,現在統一為“xue”?

“粳(jing)米”變成了“粳(geng)米”。

看完這些,我隻能說中華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不過,我在教孩子讀詩詞時,還是會把原來的讀音告訴他,并且會和他說為什麼是這個讀音,這個讀音在詩句中有什麼妙處。

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詩句之美,不是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