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七絕詩的基本手法

七絕詩的基本手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20:34:50

什麼是好詩呢?怎樣才算好詩?意韻順暢是前面有文章反複強調過的,這個當然要做到。做到了意韻順暢之後就要講品位了,這就是一首詩所傳遞的一種系統性特征,又叫形而上品質,通俗地說這就是境界或意境。不是任何人寫的詩就有境界,這一點必須明确,境界是進到高級階段時呈現的一種狀态。一首打油詩、一首老幹體、一首塗脂抹粉的詩能有什麼境界?最多也就合轍押韻,寫得通順而已。但當詩歌到達一定程度,比如寫得較好時就有境界了,詩越好境界越明顯,最後幾乎就形成了風格。也許,境界就是作品風格的代名詞,隻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七絕詩的基本手法(七絕是詩詞基礎)1

景語屬于“意象-圖式”,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認知模式,也最容易被我們所理解。早在概念形成之前,人類就有了關于事物的這種心裡印迹。寫詩讀詩,最早學會和感覺到的也是這種“意象-圖式”。

“意象-圖式”具有直觀、簡潔、整體性特點,是文學特别是詩歌最重要的表意手段,它恰好符合“把對事物的感覺”“依照感受”“藝術地傳授給人們”這一要求。

常聽說文學要形象思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寫七絕實在找不到好的結句,不妨用景語來結尾,好的景語結句能夠把詩的品質至少提升一個檔次。

七絕詩的基本手法(七絕是詩詞基礎)2

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韋應物)昔年曾伴玉真遊,每到仙宮即是秋。曼倩不歸花落盡,滿叢煙露月當樓。(溫庭筠)采菱歌怨木蘭舟,送客魂銷百尺樓。還似洛妃乘霧去,碧天無際水長流。(冷朝陽)

應有所感悟了吧?你可以到結句時才用景語,也可以從第三句開始鋪墊,漸入景語,效果都不錯。當然,這景語須得吻合全詩情調,順承前面意思而來,不能沒頭沒腦地冒出一句。

韋應物這首詩如果繼續說理,不用“門對寒流雪滿山”,将是惡詩,全靠結句挽救了全詩。溫庭筠、冷朝陽這兩首詩都用景語制造了一種不盡的情思,讓你說不清道不明,但又能真切的感到,餘味無窮。

七絕詩的基本手法(七絕是詩詞基礎)3

最厲害的是這種景語結句:

相逢之處花茸茸,石壁攢峰千萬重。他日期君何處好,寒流石上一株松。(盧仝)素花多蒙别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還應有恨無人覺,月曉風清欲堕時。(陸龜蒙)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王士祯)不可小看“寒流石上一株松”,你不信試試,看看能否隻用七個字就活脫畫出這種清寒高古的精神畫面?陸龜蒙這首更不用說了,寫白蓮花寫絕了,後人都得束手,就像王維寫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從此再也沒人敢寫大漠了。

王士祯這首不是絕句是詞,引過來的目的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可别輕易放過“綠楊城郭”,這是高難度的寫景,就像“秋雨槐花子午關”一樣。假設你遊了上海,能用四個字寫出上海的特征嗎?“高樓大廈”?“燈紅酒綠”?“吳淞黃浦”?這可不行,你得用四個字寫出上海的“神”,讓人覺得它就是上海而不是廈門、青島。估計畫畫的人擅長這個,不妨向他們學習學習。

七絕詩的基本手法(七絕是詩詞基礎)4

下面舉幾首寫音樂的七絕,都是以實寫虛,以景語作結,有寫得好的,也有寫得一般的,你自己判斷一下。十指纖纖玉筍紅,雁行輕遏翠弦中。分明似說長城苦,水咽寒雲一夜風。(張祜《聽筝》)無事此身離白雲,松風溪水不曾聞。至心聽著仙翁引,今看青山圍繞君。(王建《聽琴》)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見聽時心。離聲怨調秋堂夕,雲向蒼梧湘水深。(楊巨源《僧院聽琴》)瑤琴夜久弦秋清,楚客一奏湘煙生。曲中聲盡意不盡,月照竹軒紅葉明。(司馬紮《夜聽李山人彈琴》)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郎士元《聽鄰家吹笙》)

七絕詩的基本手法(七絕是詩詞基礎)5

由此可見,七絕作法應該把最強有力的一句放在末尾,也就是說,七絕最關鍵的是結句,這一句需要撐得起才好,否則不論前三句如何強,都會因為這一句的疲軟而廢掉全詩。

說到這裡,有必要講一講另一種觀點。有人認為寫七絕最要緊的是第三句,一首絕句好壞主要看第三句轉得怎麼樣,我認為這不正确。“轉”是一種旁入,現在叫分岔,就是在前兩句基礎上異峰突起或“緣源路轉幽”,或深入,或鋪墊,或遮擋,或宕開,就像築一道堤壩擡高水位,使結句奔流而出。因此第三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說它最緊要。

七絕詩的基本手法(七絕是詩詞基礎)6

由景語作結給了我們一種啟示,對七絕來說,結句須得萬分小心,隻有結句寫好了才能意氣飽滿,韻味悠長,否則任你前幾句寫得多好都不叫成功。下面來看一個例子。一圖明媚盡春光,逆旅觀來忽斷腸。江北江南皆播種,家田新草勝新秧。這是一首題圖詩,據作者說,這詩是要表達父母年老,自己遠遊無方,不知家田尚有誰耕種?“一念及此,不覺大恸”。

前兩句意思很明确,看圖傷情,寫得平實(“明媚盡春光”稍嫌随意,或可寫得更好),第三句落到實處,也還可以,問題在第四句:這一句的重點落在了家田荒廢上,如果不讀序言隻讀詩是看不出有傷父母年老意思的。

或許這是個重農的人,比如外出打工的人,看到春耕圖便想起自己家田園荒蕪,不禁感傷起來,這就偏離了主題。

最關鍵的是,就算是表達田園荒蕪,也有比“家田新草勝新秧”這種平鋪直叙結句更好的選擇,譬如可以寫景,寫得蒼勁、悲涼、深郁、峭秀,現在這一句太過平庸,這叫功力不到或筆力松懈。如果這一景語寫好了,是可以為全詩增色不少的,至少可以提升詩意一個檔次。

七絕詩的基本手法(七絕是詩詞基礎)7

至此你也許會覺得:結句須得全力寫景,寫得越純粹越好。這個觀點不對!文學上沒有一勞永逸的法則,隻能視情況而定,看你要達到什麼目的。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按理說沒有必要用“唯見”來叙述,完全可以純寫景,比如寫成“一帆東去碧空盡,渺渺長江天際流”“孤帆遠去碧空裡,一派大江天際流”“一片孤帆看不見,碧天無際水長流”等,但李白為什麼非要說“唯見長江天際流”呢?

這就是效果決定的。李白這首詩看似在表達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其實是寫自己的孤獨:帆影遠去,江流遠去,一切都在遠離作者,最後隻剩下他一個人孤零零站在岸邊,留在武漢,這樣就好理解了。

#原創詩詞##詩詞##唐詩宋詞##詩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