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空間站的核心艙是做什麼的

空間站的核心艙是做什麼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5 22:05:41

空間站的核心艙是做什麼的?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制的空間站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八院149廠承擔了夢天實驗艙總裝任務鮮為人知的是,這些精密繁重的總裝工作由40多位、平均年齡33歲的年輕航天人擔綱完成伴随着夢天實驗艙的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建設打響收官之戰,新一代中國航天人逐步挑起大梁,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空間站的核心艙是做什麼的?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空間站的核心艙是做什麼的(總裝團隊平均年齡33歲)1

空間站的核心艙是做什麼的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制的空間站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八院149廠承擔了夢天實驗艙總裝任務。鮮為人知的是,這些精密繁重的總裝工作由40多位、平均年齡33歲的年輕航天人擔綱完成。伴随着夢天實驗艙的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建設打響收官之戰,新一代中國航天人逐步挑起大梁。

栾浩:面對困難毫不妥協的33歲執行經理

十年前,剛剛本科畢業的栾浩面對今後人生路,曾不斷追問自己:是做研究還是進入工程領域?正當猶豫徘徊之際,上海航天招收研究生的消息吸引這位一直有航天夢的學子,他決定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讀研深造。

作為一家綜合型骨幹航天企業,149廠在系統集成總裝綜測、特種焊接、金屬成形、熱表處理、精密構件加工以及裝備研發等領域,技術能力處于國内領先地位,具有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三年深造,為栾浩參與型号研制生産打下堅實基礎。

2016年,栾浩被調入空間站總裝團隊。面對型号嚴苛的要求、複雜的空間布局、繁雜的工藝流程,他和團隊成員一起夜以繼日進行研究和探讨。

夢天實驗艙工作艙是八院首次承擔的密封艙總裝任務,不同于以往非密封艙段的總裝要求,不僅複雜程度升級,對艙内潔淨度、環境微生物指标都有很高要求,工作艙内僅安裝孔位就有1萬多個。

研制初期沒有合适的工藝保障,栾浩多方調研,與設計師反複溝通、論證,設計了暴露平台展開、載荷機櫃安裝的工藝方案;沒有具體的防控措施,他就從零開始,制定了微生物防控、密封艙總裝、地面通風、結構防護層實施方案。

在外場試驗中,夢天實驗艙電性艙的改裝任務極為重要,但也極其複雜。要求總裝人員必須避開所有不必要的操作,又要确保所有操作互不相擾。

在翻看所有工藝流程和設備狀态後,栾浩梳理了上百根電纜和上百台設備的工藝技術要求。以計劃流程、技術流程、産保流程相結合為抓手,依據設計文件,梳理和制定了裝配過程中的關鍵、強制檢驗點,明确操作和檢查要求,從而保證了過程風險管控閉環。經過一個月奮戰,團隊按時完成任務,為後續試驗任務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年,栾浩被任命為夢天實驗艙總裝執行經理。他積極和各設計團隊探讨産品研制需求、參與各艙體輔助裝備研制、協調各型号生産流程需求,面對任何困難,這位33歲的年輕人都毫不妥協,千方百計找出解決之道。

齊海雁:在總裝總測現場辦公的型号“大管家”

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快速處理總裝現場問題?2018年底,型号“大管家”八院149廠夢天實驗艙總裝主任工藝師齊海雁,幹脆把辦公場所搬到了總裝總測的現場,任何問題不拖延、不積壓,不斷進行工藝流程優化、工藝要求細化量化。

夢天實驗艙由工作艙、貨物氣閘艙、載荷艙及資源艙四部分組成,是一個“個子高、兩頭窄、中間寬”的“大塊頭”。為了在這個“大塊頭”的“體内”和“體外”正确安裝各類密密麻麻的電纜、管路和設備等,齊海雁和團隊成員探讨過多種總裝裝配方案。經過一輪又一輪模拟驗證,他們摒棄了目前常用的“垂直總裝”方案,采用借鑒了運載火箭的“水平 自旋轉”總裝方案。

在研制夢天實驗艙旋轉裝配架車時,剛開始計劃采用原理簡單、選配方便、廣泛使用的“帶輪傳動”方案。然而通過三維模拟計算,發現23噸的整艙在運轉過程中,會讓帶輪傳動産生“打滑”風險。

這一方案立即被叫停,齊海雁帶領團隊将目光聚焦到以“小”帶“大”的“齒輪傳動”方案。零件是否可以再小點、載荷能力是否可以再大點、傳動比能否再精确點?他将每一次實驗數據進行了精确對比。

最終,在裝配架車前端裝載了一副厚度僅為2厘米、直徑4.3米的“巨型齒輪”,不僅減輕了齒輪自身的重量,還保證了齒輪拆裝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并通過表面處理和熱處理,每一個“齒”都進行了強化,能夠滿足正反旋轉的兩種模式。

當操作人員啟動電機後,一個直徑隻有40厘米的齒輪與這個“巨型齒輪”進行齧合傳動,讓夢天實驗艙可“随心所欲”地停在最适合總裝的位置,達到“四兩撥千斤”的艙體水平自轉效果,為确保順利總裝提供了良好基礎。

顧宋慶:萬無一失就是進行一萬次驗證

夢天實驗艙資源艙是149廠新一代航天“匠人”、“90後”總裝工顧宋慶首次接觸的空間站産品,集動力導管、設備電纜、熱控系統于一體,涵蓋飛行器總裝的各類要求和要素。

艙體的設計圖紙,首次由二維紙質變為三維數字化模型,要求總裝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空間感,練就一雙“透視眼”,能将藏在每一個産品後面的零部件找出來。使用初期,顧宋慶經常和設計師、工藝員一起讨論如何将産品的“邏輯樹”更好展現出來,一邊總裝、一邊完善模型。

在三維模型“加持”下,顧宋慶很快就得心應手。随着指尖的一次次“滑動”,艙體的内外結構中,哪裡會“幹涉”,哪裡需要做好防護,都被他琢磨透了,總裝效率變得更快,産品質量變得更高。

在中國空間站工程任務中,如何做好太空中艙外維修和保養?是确保空間站長期服役的基本要求。為此,在夢天實驗艙總裝過程中,需要通過試驗驗證來确保每一次操作萬無一失。

在149廠空間飛行器總裝廠房,顧宋慶需要穿戴特制的手套、頭盔、系好安全繩,親身感受“太空飛人”開展艙外模拟修複操作。随着艙體驗證平台被推入操作區域後,安全繩被升起,他的身體緩慢離開地面。為了更形象地模拟太空中的操作方式,他還需要将身體處于水平狀态。

原本駕輕就熟的裝配過程,由于佩戴特制手套、頭盔等緣故,顧宋慶的手部關節運動範圍有較大的限制,就連平時正常的抓握和旋轉都變得困難,操作動作顯得格外笨重。

同時,由于頭盔對視線的遮擋,他必須反複調整自身姿态,選取最合适的角度對周邊環境進行觀察,根據設計操作要求,每安裝一個螺釘,他就要在相應的位置停留數分鐘,并通過相機記錄下每個操作的位置和流程,為後續航天員操作編寫維修手冊打下基礎。

“被吊起後,整個視角都發生了變化,原本站立就能看到的地方被設備擋住了。一次操作下來,雖然時間不長,但是身體卻感到疲憊。可以想象,在真實的太空中,航天員操作起來更加費力。”顧宋慶說。

航天員在太空短短幾分鐘的操作,顧宋慶要在地面上練了上百次,為的是尋找到最合适的操作位置和最快的操作流程,讓航天員以最快、最精準的操作完成每一項工作,從而減少潛在的風險。

他說:“所謂萬無一失就是進行一萬次驗證,在一萬次的操作中尋找最合适的操作。作為新一代航天匠人,我們要手中握得住技能,肩上擔得起責任。”

朱俊劼:成功消息是最美好的結婚禮物

“夢天實驗艙成功的消息,是我們收到最美好的結婚禮物。”149廠總裝團隊成員朱俊劼的新婚妻子汪佳林說。這對“95後”新人,在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前夕,剛剛步入婚姻殿堂。

朱俊劼動手能力強,自從加盟團隊,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快速成長為一位能夠獨立操作載荷艙的主崗,雖然年輕,卻是總裝團隊的“老師傅”。為了一心一意完成總裝任務,他将婚期一拖再拖,得到汪佳林的默默支持。

夢天實驗艙中各項精細裝調,成百上千的電纜好比“穿針引線”。在艙體側面,夢天實驗艙有“兩扇門”,門裡面“藏”了各種款式的電纜。為了确保每一次電纜插接都能做到萬無一失,在總裝初期,朱俊劼每天對着地面模拟插拔台,進行反複的練習。核對插頭、插座代号,檢查插針情況,确認插座标記刻度……每一步操作都嚴格按照工藝文件,容不得半點馬虎,生怕有個閃失。正是心中懷有這樣一份敬畏之心,他的技能愈加娴熟。

面對全新艙體,朱俊劼和團隊“摸着石頭過河”,同設計師、工藝員一起尋找最優的總裝方案。為了确保“兩扇門”的角度運動旋轉到位,朱俊劼敷設的電纜不僅要滿足綁紮間隙,還要滿足轉彎半徑的技術要求,從而呈現出一道道“空中長廊”。

在緊張的試驗任務期間,為了全力以赴,朱俊劼主動和汪佳林減少了聯系,專注于最後的“沖刺”。回顧這一年來,汪佳林對于未婚夫工作的了解,更多是通過新聞上關于航天的報道。朱俊劼說:“自從成為一名航天人,我和佳林的交流慢慢地都變成了聊航天的事,她已習慣了這種航天家屬的生活方式。”

終于,等到了親手總裝的夢天實驗艙發射那一刻,朱俊劼才真正體會到那是怎樣一種情感:既有送走孩子般的不舍,更有為她翺翔太空的驕傲。得知“夢天”成功飛天的消息,汪佳林第一時間發消息向朱俊劼祝賀,祝福他在航天道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心懷夢想、奮勇拼搏、勇攀高峰。新一代中國航天人,前程似錦!

(本報記者張建松、胡喆 參與采寫:範文超、叢茜)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