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0 07:20:24

風從東方來,絲路花正開。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年多來,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交通廣播《交廣會客廳》特别策劃—沿“一帶一路”加速奔跑,讓我們共同感受,中國交通人為“一帶一路”建設奉獻的強大助力。本期節目邀請到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西南段項目執行經理陳振成,與大家分享建設的點滴故事。

(沿一帶一路加速奔跑)1

歡迎掃碼收聽節目

走進莫斯科地鐵

2021年12月7日下午,中國鐵建承建的中國企業在歐洲首個地鐵工程——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西南段項目正式開通。莫斯科第三換乘線又稱“大環線”,是全球最長地鐵環線,全長70公裡。其中西南段全長5.34公裡,是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的一部分,包含阿米尼站、米丘林大街站、維爾納大街站3個車站和9條盾構隧道。莫斯科地鐵曆史悠久,陳振成說,俄羅斯雖然早在90年前就開始建設首條地鐵——莫斯科地鐵1号線,但是由于線路規劃等各方面的原因,近些年來建設發展速度比較慢。而我國的地鐵建設則在近十年間飛速發展,規模、水平世界領先。在中國建設的西南段項目開通之前,莫斯科地鐵總裡程約409.1公裡,共有239個車站,第一條線路是1935年開通的,目前共有15條線路。按年客流量計算,莫斯科地鐵是全球第四、亞洲以外第一繁忙的地鐵系統,平均每天約有900萬人乘坐。

(沿一帶一路加速奔跑)2

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西南段米丘林站

莫斯科市地鐵第三換乘環線

莫斯科市地鐵第三換乘環線的西南段,是全球最長地鐵環線的一部分,這條線路在當地也被稱為“大環線”。标段線路全長5.4公裡,包含阿米尼站、米丘林大街站、維爾納大街站3個車站和9條盾構隧道建設任務,這也是俄羅斯首次在地鐵施工領域引進中國企業。承接這個項目是中俄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不斷深化合作的具體體現,在此過程中,中國鐵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戰略深度對接,緻力以“設施聯通”促進“民心相通”。莫斯科地鐵線路設計主要采用輻射及環行布局,目前已開通的線路中絕大多數是輻射線,相互之間的換乘極為不變。而第三換乘環線将有效聯通各條輻射線,極大地提高出行效率。此外,西南段片區居住着約34萬居民,其中10餘萬居民居住在我們修建的3座新車站的步行範圍内,線路開通後将更加方便他們的日常出行。

(沿一帶一路加速奔跑)3

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西南段維爾納站

建設項目

陳振成說剛接到項目時感覺到壓力非常大。這個項目作為中國鐵建、中國企業在俄羅斯的首個地鐵項目,中俄民衆都很關注。他是2017年作為團隊第一批成員來到莫斯科的,接手這個項目以來還沒回過中國。從2017年4月來到莫斯科進行前期籌備,到2021年12月項目開通運營,到現在一共在莫斯科待了4年8個月。項目2017年8月正式開工,實際施工時間是4年4個月。

(沿一帶一路加速奔跑)4

陳振成在建成後的米丘林車站

工程難點

第三換乘環線西南段項目标段内施工工序複雜、土壤構成與國内不同,周邊存在大量建築物、運營車站、河流。同時,莫斯科的氣候和中國差異較大,極端氣象十分頻繁。莫斯科從10月底就進入冬天,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攝氏度。特别是在冬季施工,溫度遠低于中國鐵建之前承建過的項目,這不僅考驗着每一個工作人員的耐寒力,更要求建造時所需要的設備能夠耐低溫。陳振成說來到莫斯科建地鐵,對大家來說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挑戰,不僅面臨着語言障礙、文化差異,而且還涉及中俄兩國技術标準和管理規範的不同,工作中統籌協調的難度很大。建設過程中,我們還面臨世界罕見的極寒施工環境,盾構區間下穿運營中的百年鐵路、建成56年的老舊地鐵車站,以及水量豐富的古河道等一系列重大風險源,可以說全面考驗着我們的地鐵工程建造技術和施工組織管理。莫斯科冬季不僅冷,而且漫長,降雪頻繁且雪量大,給現場施工帶來了很多麻煩。再加上莫斯科冬季早上9點天才亮,下午4點天就黑了,也讓大家很不适應。但随着來到這裡的時間越來越長,這些問題都順利克服了。在建設中,職工人員通過在施工中增加保暖措施,比如說搭設防雪保溫棚、增加暖風機,來降低環境溫度對工程建設本身的影響。

(沿一帶一路加速奔跑)5

陳振成和俄籍同事在盾構施工現場

讓莫斯科地鐵站洋溢“中國紅”

莫斯科地鐵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鐵,有“地下藝術博物館”的美譽,每座地鐵站都擁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各個地鐵站以民族特色、名人、曆史事迹、政治事件為主題而建造,漫步其中,仿佛走進一座座美輪美奂的藝術殿堂。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項目設計團隊将紅色立柱、團壽紋、祥雲等極具中國特色的元素呈現于米丘林地鐵站,受到莫斯科當地首席建築師等專家稱贊,獲得該國最高設計管理機構的認可。

(沿一帶一路加速奔跑)6

陳振成在建成後的米丘林車站

陳振成說,2017年他剛來莫斯科不久,感覺莫斯科地鐵真的是無愧“地下藝術殿堂”和“世界最美地鐵”的稱号,各個站點獨具風格,各有特點,充滿了藝術氣息,是展示俄羅斯悠久曆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三個車站中隻有米丘林站是中方團隊設計的,設計中引入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建築風格與梅花、雲紋、團壽紋等傳統文化元素,受到了莫斯科當地首席建築師等專家的稱贊,同時也獲得了俄羅斯最高設計管理機構的認可。米丘林站位于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友誼大街旁,地理位置獨特。為了緻敬中俄友誼和中國建設者,莫斯科市政府和業主單位同意将米丘林大街站設計成“中國風”,這座車站也因此被中俄兩國媒體稱作“中俄友誼的新地标”。看到中國建造的地鐵和看到中國設計的地鐵站,他感覺到非常自豪,一方面自豪于我們的國家強大起來了,我們能在莫斯科建造地鐵,本身就是祖國強大的結果;另一方面自豪于我們自己的努力,能讓中國風走進“地下藝術殿堂”,更是當地政府、業主對我們中國企業的認可。地鐵開通的當天晚上,我和同事們一起乘坐了我們修建的地鐵。可能因為穿着中國鐵建的工裝,有一位會中文的俄羅斯朋友專門跑過來對我們表示感謝,也表達了對“中國風”的喜愛。現在米丘林站已經成為莫斯科又一個“網紅打卡勝地”。

未來的中國建造

目前中國鐵建在俄羅斯共有7個在建項目,涉及地鐵、地鐵上蓋開發、高速公路、跨境索道、房建等領域,覆蓋莫斯科、下諾夫哥羅德、阿木爾、伊爾庫茨克等城市。通過首個地鐵項目的實施,我們成功在俄羅斯樹立了中國鐵建國際地鐵品牌,目前我們還在努力打造更多領域的品牌工程。在俄羅斯,我們實現了中國文化、中國方案、中國技術、中國設備、中國資本集群式“走出去”,促進了中俄兩國在基建領域的務實友好合作。而在未來,我們更期待中國建造能夠讓更多國家和城市受益,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帶去更多便利。

後記

當前,莫斯科地鐵客運量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市民每天乘坐地鐵的平均距離約14.5公裡。莫斯科地鐵西南段第三換乘環線片區居住着約34萬居民,10餘萬居民居住在新車站的步行範圍内。第三換乘環線西南段的建成使當地居民日常通勤時間減少了40%。

莫斯科地鐵已成為一條“友誼線”,促進了中俄兩國人文交流和民心交融。這座洋溢着“中國紅”的米丘林大街車站已經成為彰顯中俄友誼的新地标,為“最美地下宮殿”添了一份中國色彩,展現出“一帶一路”上的跨文化盛景。俄羅斯隻是中國地鐵在歐洲的第一站,下一站,是全世界。

中國交通廣播:高雅 劉紫熠 王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