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種夏收的農作物有哪些

春種夏收的農作物有哪些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4 13:05:17

适時收獲是“農知君”這幾年一直在跟大家聊的話題,也是農知君認為一項最簡單便捷同時無需增加任何投入的增産措施。不同的作物有各自的适宜收獲期,隻有在适期内收獲才能提高産量和品質,收獲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産量和品質。今天,農知君帶你看看那些年你收錯時間的農作物。

春種夏收的農作物有哪些(秋收的秘密11種作物适收期)1

玉米:作為秋收的主要作物,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很多人也已熟記了其中的幾個名字,如完熟期、乳線。但為了深入人心,再介紹一遍。完熟期的果穗苞葉變白幹枯,籽粒灌漿停止,“乳線”消失,基部變硬,其含水量在30%左右。

當前,日常生産中我們還是收獲偏早,一般都在苞葉變白或籽粒頂端變硬時即行收獲,實際距收獲适期還有7~10天,此時的籽粒重隻有适期收獲的90%左右,造成了産量的損失。

春種夏收的農作物有哪些(秋收的秘密11種作物适收期)2

❀水稻:水稻收獲的最佳時期是在稻谷的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其含水量在20~25%最為适宜。從外部形态看,就是谷粒全部變硬,穗軸上幹下黃,有70%枝梗已幹枯。麥茬稻為了及時播種小麥,可适當提前。

❀大豆:大豆的收獲适期在黃熟末期。當大豆莖葉開始變黃、苗稈和豆莢已幹,并呈黑褐色時便可收獲。此時植株和豆莢全部變成黃褐色,葉片大部分脫落,豆莢内籽粒與莢皮脫離,手搖有響聲。

溫馨提示:一般最好在早晨有露水時收割,割倒後要輕放,盡量避免籽粒散失。割倒的大豆應及時運回脫粒,去雜曬幹後入倉貯藏。

春種夏收的農作物有哪些(秋收的秘密11種作物适收期)3

❀地瓜:地瓜不同于其他作物,棋手獲得是地下塊莖,所以應根據氣候條件、安全貯藏時間和下茬作物的安排等确定。

地溫在15℃左右,地瓜停止膨大;地溫長時間在9℃以下,就會發生冷害。因此,一般在地溫18℃時就開始收刨,在枯霜前收刨完畢。

溫馨提示:切幹用的春地瓜或騰茬種冬小麥的一般在寒露前收刨;留種用的夏地瓜在霜降前收刨;貯藏食用的地瓜稍晚一些收刨,但在枯霜前一定要收完。

春種夏收的農作物有哪些(秋收的秘密11種作物适收期)4

❀花生:花生的收獲适期,一般應根據植株長相和莢果成熟度來确定。從植株長相看,上部葉片變黃,中下部葉片由綠轉黃并逐步脫落,莖枝轉為黃綠色;從莢果發育看,在正常年景,多數莢果已具成熟象征。有的地方完全以生育天數來确定收獲時期,不做具體觀察和分析,往往非早即晚,造成損失。

❀高粱:高粱的收獲适期在蠟熟末期。這時,從穗子頂端到中下部的籽粒已變硬,并呈現出固有的色澤;穗基部的籽粒已凝固呈蠟狀,雖尚未變硬,但劃破表皮用手擠壓時已無汁液流出。

❀荞麥:開花期長達30~35天,開花後23~30天成熟。由于植株從下向上,從主莖到分枝開花,結實的時間遲早不一,成熟期也不一緻,所以不能等全株成熟時收獲。一般在下部有七成以上成熟,上部仍有少量花開放時收獲。選擇在上午露水未幹時進行,以減少落粒。

春種夏收的農作物有哪些(秋收的秘密11種作物适收期)5

❀谷子:因為谷子開花時間較長,同一個穗上小花開花時間相差10天左右,成熟期很難達到一緻。一般以蠟熟末期或完熟初期,即穎殼變黃,谷穗斷青,籽粒變硬時收獲最好。此時的植株綠葉黃穗、穗垂杆黃,所有籽粒都表現出固有的色澤,籽粒内呈粉狀或角質狀,比較堅硬,用指甲擠壓不易破碎。

溫馨提醒:谷子有後熟作用,收後不應立即脫粒,可先運到場上垛好,7~10天後打場脫粒,這樣胚乳發育完全,成熟性狀好,産量、質量都會有所提高。

❀綠豆:綠豆成熟參差不齊,應根據情況随熟随采。如種植面積大,需要一次性收獲時,則應在植株上的豆莢有三分之二變成黑褐色,就可以收獲了。但因主枝和分枝上的莢果成熟期不一緻,會造成一定量的損失。

❀紅小豆:花期長,莢果成熟極不一緻,常常是底部莢果已成熟,而上部的在灌漿。最好采用分期收獲的辦法,成熟一批收一批。如種植面積大,亦可在全株莢果有三分之二變成白黃色時收獲。

春種夏收的農作物有哪些(秋收的秘密11種作物适收期)6

❀芝麻:大部分葉片枯黃,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已脫落,蒴果黃褐色,下部已有部分開裂,上部蒴果微黃或黃綠色,仍緊閉,用手搖晃下部蒴果有響聲。即芝麻終花20天左右,或打頂後25天左右。

溫馨提醒:趁早、晚收獲,避開中午高溫陽光強烈照射,減少下部裂蒴掉子或病死株裂蒴造成損失。建議攜帶布單或塑料布,以便随割随收裂蒴的籽粒,以減少損失。

以上就是農知君為大家總結的11種常見秋收作物的最佳收獲時間說明,希望能給大家的生産起到提醒的作用,以增加産量、提高質量,獲得更多的收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