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中國香港曾上映了一部名為《五億探長雷洛傳》的電影,剛一播出就引起了巨大反響。
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它并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故事,男主人公的原型正是曾經的香港四大探長之首呂樂。
諷刺的是,影片中的主角原本秉性正直,不願與黑惡勢力同流合污,後來一步步地爬到了探長甚至是更高的位置,便逐漸開始堕落。
現實中呂樂也與之完全相似,甚至可以說是更加惡劣。
呂樂
身居高位的他,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暗地裡勾結黑幫,黑白通吃,到處斂财,幾乎是做盡了所有的壞事。
即便如此,到最後他還是能夠全身而退,逃到了加拿大,安安生生地活到了90歲,真是應了那句俗語“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那麼呂樂究竟有着怎樣傳奇的人生經曆?最終他又是如何保全自身的呢?
黑社會盛行的香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香港的黑社會進入了黃金時期。
那時當地的幫會團夥層出不窮,黑社會分子人數已經上萬,而華人成年男性,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是“古惑仔”。
原本幫會團夥内部的成員都是一些底層的民衆,隻想在亂世中抱團求生,後來随着局勢發生急劇變化,一些街頭的混混也明确了彼此的存在。
他們開始建立行規,欺壓起了除自己以外的平民階層。
而後随着内地的形勢越來越緊張,廣東和香港的工人們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他們紛紛停工罷業,加入了不同的幫會,也導緻當地的黑社會勢力越來越強大。
久而久之,香港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愈加艱難,他們不敢輕易出門,每天都活在恐懼之中。
或許有人會問了,黑社會如此無法無天,當地的警察就不管嗎?
實際上,他們中有很多精明之人,懂得跟警察打交道,有些還會偷偷滲入到港英政府内部和華人警隊,培養“自己人”。
當然,也有一些利欲熏心的警長,為了一己之私,敢于跟黑道勾結,這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呂樂。
他原本是廣東汕尾海豐縣人,自從幼年跟着全家人偷渡去了香港,便開始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1940年,剛剛二十出頭的呂樂,正式加入了香港警隊,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着裝警員,平時負責的就是出外勤,幹一些最基礎不過的警務。
雖然這份工作幾乎每天都要忍受着風吹日曬,非常辛苦,不少人都曾暗自在心裡抱怨,但呂樂不同,他所表現出來的素質和能力,是别人所無法相比的。
呂樂
在職期間,呂樂曾經靠自己的能力破獲了很多案件,正因為如此,很快他就被上級給提拔為了便裝警員。
這個職位不用他再出去巡邏,主要就是負責破案。
神奇的是,從這時候開始,呂樂的工作幹得越來越得心應手,别人無法破獲的案件,到他這裡很快就解決了。
難道呂樂真的在這一領域有天賦?還是他的破案能力的确無人能比?真相恐怕會讓所有都人大跌眼鏡。
呂樂根本就沒有破過案子,他隻不過是私下花了更多的時間,去跟自己所管理的轄區内的黑社會組織大小頭目“交朋友”了而已。
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來,他并沒有成為香港警隊裡的一股清流,而是選擇了跟大多數人一樣,沉淪在這個大染缸裡。
而有了這層關系在,平時就算是沒案子,黑社會組織也會故意造出來一些,然後交給呂樂去辦理,讓他去上級那裡邀功。
有些甚至還會幫他偵破案件,随便拉一個人出來擋罪,案件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結了。
時間久了,黑社會組織對呂樂越來越照顧,呂樂自然也對他們異常的友好。
1958年,三十八歲的呂樂因為表現優異,被提拔為了新界總華探長,緊接着第二年,他又升了官,成為了港島和九龍總華探長。
當時,呂樂的職位已經算是港英政府體制内華人能夠達到的最高級别的,他的頂頭上司就是英國籍的總警司。
可以說,彼時的他在香港已經算是黑白通吃,一手遮天。
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警察,到成為九龍的總華探長,呂樂隻用了十八年。
而身居高位,獲得更多的權力之後,他也在黑白兩道之間混得愈加風生水起,那時候跟他經曆、名望相似的還有另外三名探長,分别為藍剛、韓森和顔雄。
其中藍剛排第二,勉強可以與之相提并論,至于韓森是呂樂提拔上來的,顔雄則是呂樂的跟班。
可以說,呂樂當四個探長中的頭頭,完全夠格。
藍剛
那時的他在香港簡直就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四大黑幫新義安、14k、潮州幫和勝和,基本上都要給他面子,連一代毒枭,人稱“跛豪”的吳錫豪,都要給他打下手。
除此以外,呂樂還将香港凡是跟黃賭毒高利貸有關的行業,全部都劃分到一片區域,統一進行公司化運營和管理。
而他敢這麼做,也是因為廣而複雜的人脈,上可以賄賂上司,讓警察當保護傘,下可以聯合黑幫,讓黑道的打手可以看場子。
在呂樂任職期間,整個香港的基本很少會再看到黑社會紮堆火拼,警局破案率也很高,不用想,這必定又是他使用的“老手段”,隻要出了事,随便跟堂口老大要個人頂替就行了。
當然,呂樂也可以從中獲利,由他親自建立的警界的“制度”,就是典型的“收錢辦事”,隻有看着錢源源不斷地進賬,他的貪欲才能得到滿足。
呂樂
據了解,在總華探長位置上任職的這些年,呂樂的身家已經達到了5億港元,光是香港的物業都已經有300多萬港元。
正因為如此,之後很多人都稱呼他為“五億探長”。
不過老話說“樹大招風”,除了呂樂以外,整個警隊95%以上的警察基本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貪污,而且他們不負責不作為,默認黑社會橫行霸道,導緻冤案頻出,很快就引起了市民們的強烈反抗。
英國政府擔心貪污問題會影響到他們在香港的統治,于是便下定決心開始進行反貪行動。
呂樂
當這一内部消息洩露出來之後,聽到風聲的呂樂以及其他三個大探長,就紛紛選擇了提前退休,帶着自己的家人和多年來搜刮貪污的錢,安安生生躲了起來。
同時,意識到事态不對的他們還暗中提醒黑幫,讓他們暫時收斂一下,不要太過放肆,以免吃虧。
有些确實聽話選擇了轉行,準備徹底擺脫這一“泥沼”,但之後随着葛柏事件的爆發,香港打擊貪污的力度越來越大,他們也無法再逃竄。
葛柏是當時的港英總警司,香港警界的第三号人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香港警方意外發現了他有一筆1.2萬加元的儲蓄,覺得十分可疑,于是就秘密展開了調查。
之後葛柏也知道從哪裡獲知了消息,就趕緊提前退休,把大部分錢都彙到了海外。
他的這一舉動,更加引起了檢舉貪污組的注意,他們火速對全香港的480家銀行展開了調查,最後發現葛柏在海外的存款竟然達到了62.4萬港元。
當這一消息公布出來之後,香港市民紛紛感到震驚不已,他們期待着港英當局能趕快查處葛柏,誰知警察遲遲查不到貪污的證據,期間竟然還讓葛柏趁機逃回了自己的老家英國。
香港的市民們終于忍不下去了,他們紛紛舉着橫幅上街,喊着“反貪污,捉葛柏”的口号,一時間,香港街頭民怨沸騰。
眼看局面即将控制不住,港英當局查案的态度才開始認真起來,碰巧的是,這時局内來了一位剛上任的港督,名叫麥理浩。
他有意肅清香港的吏治,便在1973年10月向立法局申請成立一個專責且獨立的肅貪機構。
于是次年2月15日,香港廉政公署正式宣告成立!
麥理浩
四大警探之首的結局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葛柏的案件。
他們派遣首任執行處處長彭定國,以及副處長夏烈親自出馬,經過多日的調查,終于搜集到了葛柏受賄的證據,随即就開始了引渡工作。
而後曆經八個月的時間,倫敦法庭終于同意将葛柏押送回香港受審。
1975年,罪證确鑿的葛柏,正式被判處了四年刑期。
這一案件是廉政公署成立以來的“開門紅”,之後,他們便用非常嚴厲的手段,在香港掀起了一陣巨大的“廉政風暴”。
那時候,在麥理浩的管理下,很多藏有不明來曆資産的官員,都會被請去“喝茶”,如果不如實交代情況,有所隐瞞,将一律被法辦。
此外,麥理浩還把重點放在了警界,隻要是跟黑社會勾結過的,基本都要被查。
而據了解,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廉政公署已經抓獲了多名警司級别的高級警察,還有上百名的各級警員,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曾經在香港叱咤風雲的四位知名警探。
在大毒枭“跛豪”被抓之後,原本已經退休藍剛也再度被牽扯了出來,當時廉政公署查出他有1億港元的資産,就準備開始抓人。
左一:藍剛
聽到風聲的藍剛立刻以出境旅遊為名,馬不停蹄地逃到了泰國避風頭。
盡管如此,廉政公署還是對他發出了通緝令,這下,藍剛一直到死都沒有再回來過。
接着就是韓森,原本他退休之後,就用自己這些年來貪污的錢,投資了香港的飲食業,成了好幾家大酒樓的董事長,日子過得依舊快活。
後來見廉政公署快查到自己身上,他就獨自逃往了加拿大,在溫哥華定居了下來。
毫不意外的是,韓森依舊遭到了廉政公署的通緝,資産也被法院凍結,最後在加拿大皇家警察的協助下,他還是被逮捕回去,住了一年牢。
韓森
之後因為種種外力影響,韓森重新獲得了自由,定居在了台灣省,往後再也沒有離開,直到病逝。
即便如此,廉政公署的追緝也沒有停止,最後還追回了1.4億港币的資産。
然後就是顔雄,跟前兩位一樣,他也是在聽到風聲之後選擇了提前外逃,被廉政公署通緝之後,就長期定居在了泰國,再也沒有回來過。
最後就是呂樂,作為四位探長中的頭頭,在廉政公署查案開始,他就已經是“頭号”通緝犯。
原本退休後的他,整日靠着此前貪來的錢和收租過日子,在廉政公署成立的前一年,他又帶着自己的妻子和八個子女,齊齊移居到了加拿大,試圖逃避追捕。
後來考慮到港英政府在加拿大的影響也很大,呂樂安置好家人後,就又匆忙逃到了台灣省。
2004年,已經八十四歲的他,還曾接受過台灣某雜志的影響,在被問到是否還想回香港時,呂樂表示自己在那邊已經沒有熟人,朋友都在台灣省。意思是,他不會再回去了。
可以說,呂樂離開了有三十多年,廉政公署向他發出的通緝令也堅持了三十多年。
2010年5月13日,呂樂病逝的消息傳了出來,廉政公署得知後卻表示,隻有确認了他已經離世,通緝令才會随之終止。
很可惜,這四人都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
但值得一提的是,自廉政公署成立之後,香港的貪污之風很快便得到了遏制。
而在接下來的數十年時間裡,它的組織機構一直在完善,成員的專業能力一直在加強,加上良好的内外監督機制,使得香港也成為了全世界最廉潔的城市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