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正式宣布白鲟滅絕,長江鲟野外滅絕。
事實上,人們最後一次見到長江白鲟,是在2003年。
這種在地球上繁衍了1.5億年之久的我國特有種,早已不可逆轉的走上了滅絕之路。
作為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第三大的國家,我國擁有超過34,000種已知的動植物。
但是目前,已經将數百種動植物推向了滅絕邊緣,還有數百個物種出現在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其中許多被列為極度瀕危。
僅以本文盤點中國最瀕危的10個物種,願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巍巍中華永葆生物多樣性。
1. 黔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和黔金絲猴是3種我國特有的珍貴動物,均被列為瀕危物種名錄。
其中,黔金絲猴是數量最少、栖息地最狹窄、生态學資料最少的一種。
數量極其稀少的黔金絲猴
資料顯示,黔金絲猴數量不超過800隻,被稱為“世界的獨生子”。
黔金絲猴僅分布于我國貴州省境内的梵淨山中,是梵淨山生态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同時也是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國寶”。
因此在中國瀕危物種名單上,我們将罕見的黔金絲猴排在首位。
2. 華南虎華南虎也叫中國虎或廈門虎,是體型最小的老虎亞種之一。
原産于中國中部和南部的森林,由于偷獵、栖息地喪失和人虎沖突,被認為是最極度瀕危的老虎。
華南虎已處于野外滅絕狀态
目前,華南虎已經宣布野外滅絕,隻有不到100隻被圈養,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動物園,例如上海野生動物園和廣州動物園。
至目前為止,我國就隻剩下華南虎、東北虎、印支虎和孟加拉虎4種老虎。
雖然亞種數占世界第一,但如今我國的野生虎個體數卻極少,即便是數量最多的東北虎,也隻有30隻左右。
3. 中華鲟中華鲟是最古老的魚種之一,其化石可以追溯到白垩紀時期。
最初發現于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如今是國内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長江中的中華鲟預計隻剩十幾尾
中華鲟可以長到5米,體重200—50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鲟魚,受到我國政府的嚴格保護。
20世紀後期,受人類活動影響,中華鲟自然種群的規模急劇縮小。
從2017年起,已連續5年未監測到中華鲟的自然繁殖活動,如今長江中的中華鲟預計隻剩十幾尾。
4. 中國大鲵中國大鲵俗名中國娃娃魚、娃娃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兩栖動物。
目前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于内蒙古,距今約1.65億年。
堪稱“活化石”的中國大鲵
中國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栖動物之一,體長可達近2米,體重可達70公斤。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大鲵的數量減少了80%以上。
2022年5月,中國科學家在江西新發現純種大鲵野生種群,共記錄成體、亞成體和新孵化的幼鲵在内的700餘尾個體,并連續兩年觀察到野外繁殖現象。
5. 亞洲象亞洲象能夠長到2-4米高,重量可達3000-5000公斤,是亞洲體型最大的陸上哺乳動物。
幾十年來,亞洲象總體數量呈下降趨勢,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将其列為瀕危物種。
栖息地不斷破碎化的亞洲象
自清朝以後,我國境内自然栖息地被壓縮到雲南無量山、哀牢山以南的西雙版納、普洱和臨滄一帶。
截止2020年,預計我國亞洲象的數量約為300頭。
2021年,原本栖息在雲南西雙版納的15頭亞洲象一路“象”北,經普洱、玉溪等地抵達昆明,一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6. 東黑冠長臂猿東黑冠長臂猿是全球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之一,世界第二瀕危類人猿,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全球極度瀕危物種,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曆史上曾廣泛分布于紅河以東(中文名中“東”字的由來)的中國南部和越南北部。
曾經絕迹近半個世紀的東黑冠長臂猿
自20世紀50年代起一度認為已經從中國滅絕。
2002年和2006年,調查人員分别在越南高平省重慶縣和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的喀斯特森林中重新發現了該物種。
“消失”近半個世紀的東黑冠長臂猿重回大衆視野,一度成為國際保護生物學界轟動一時的科學發現。
目前,東黑冠長臂猿目前全球僅約140餘隻。
7. 野雙峰駝野雙峰駝又名野駱駝,是一個瀕臨滅絕的駱駝科駱駝屬物種,生存于我國西北部和蒙古南部。
2002年,野雙峰駝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名錄。
曾出現在神舟十三号返回艙着陸畫面中的野雙峰駝
近年來,野雙峰駝個體數量逐漸增加,目前僅存約1000頭,大多數生活在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随着中國生态環境法律的不斷完善和有效實施,野雙峰駝的栖息地獲得保護和擴大。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返回艙着陸後的中國中央電視台直播視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兩隻野駱駝,充分地說明了我國野雙峰駝的生存現狀不斷好轉。
8. 白肩黑鹮白肩黑鹮是鹮科黑鹮屬的珍稀鳥類,又叫東方黑鹮。
白肩黑鹮原産于東南亞的一小片區域,被認為是最瀕危的鳥類之一。
國内野外可能已滅絕的白肩黑鹮
雖然過去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老撾、越南和我國南部都能見到白肩黑鹮,但目前數量非常稀少,分布也非常分散,據信近90%生活在柬埔寨。
19世紀在雲南西南部曾有記錄,目前在我國的分布狀況不明,可能已經野外滅絕。
9. 蘇門答臘犀蘇門答臘犀是唯一擁有雙角的亞洲犀牛,也是所有物種中最小的。
與爪哇犀牛同屬世界上最瀕危的犀牛物種,如今隻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存活。
出現在國家博物館中的蘇門答臘犀
根據 IUCN 的評估,可維持種群繁衍的成熟個體僅有約30頭。
蘇門答臘犀曾經在中國也有分布,可能一度到達四川。
如果去中國國家博物館,你會在博物館中看到一尊十分精美的國寶青銅器——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它就是一頭蘇門答臘犀。
10. 揚子鳄在我國瀕危物種名單上,最後出現的是揚子鳄,又叫中華短吻鳄。
揚子鳄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鳄魚,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鳄魚之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及太湖,模式标本産地為安徽蕪湖。
極度瀕危的揚子鳄
揚子鳄被認為是鳄魚家族中最瀕危的物種,估計隻有約120隻野生個體。
野外種群主要分布于安徽揚子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我國大約圈養了10,000條以上的揚子鳄,主要分布于安徽宣城的中國揚子鳄繁殖中心,以及許多動物園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