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松鶴
雲中松鶴每日感悟(七十七)
(接上期)
簡單
解讀(86)何為“三觀”?如何辨别不同時期“三觀”的對錯?
平時生活中,若遇到兩個人不對脾氣時,有人總簡單地說“我們三觀不合”。
那麼,人們平時說的“三觀”,具體都是哪“三觀”?
有人說“三觀”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有人說“三觀”是:生存觀、是非觀、名利觀;
到底是哪個對?哪個錯?
實際上,都對,也都錯!
為什麼呢?
因為,一個人的“三觀”,在這個人的不同時期是不同的。
例如:一個人從剛出生,到12周歲(即傳統的開鎖子),可以說,此人的“三觀”基本都還沒有形成,故中國的傳統有“童言無忌”的說法。
簡單來說,一個人的“三觀”,主要是回答一個人出生在世的三個“根本問題”:
(1)為何生存?(2)怎麼生存?(3)生存為了什麼?
一般來說,一個人在十二歲以前,也就是在他“三觀”沒有形成時,他對事物的認知是模糊的,處于本能的“欲望”“好奇”與“興趣”層次;
到12周歲到30周歲,是“三觀”初步形成階段,故有“三十而立”之說。
此時人的“三觀”表現為:生存觀、是非觀、名利觀;即人為什麼要生存?生存為了什麼?哪是對的?哪是錯的?
再到三十至五十歲之間,一個人的“三觀”大多已經形成,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也就是說,此時,一個人基本清楚了自己為何要生存?以及如何生存?構成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再就是人生存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與價值?又構成了人的價值觀;直至最後,形成人對世界的總體認識的世界觀。即世界是什麼?人與世界、社會、天地的關系,又是如何?這構成了一個人“世界觀”。
總之,一個人的“三觀”,由于年齡、經曆、環境、知識、追求等不同,不同人的“三觀”也是不同的;有的處于低級階段,有的處于中級階段;有的處于高級階段;
其中,有的“三觀”正确,即符合人類社會與自然的發展;有的“三觀”錯誤,即不符合人類社會自然發展,甚至有違背人類社會自然的。
故,我們在觀察一個人的“三觀”時,既要看他的年齡,還要看他的經曆與環境,又要看他的認知是否符合人類、社會與自然發展趨勢與規律?方可判斷其人的“三觀”是否正确。
(作者:雲中松鶴,2021年10月6日下午,寫于北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