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這句脍炙人口的歌詞生動诠釋了始建于1934年的西安火車站對幾代西安人情感的承載。時隔80餘載,地鐵西安站即将與國鐵西安站“牽手”,為八方來客提供更為便捷的出行體驗。9月20日上午,由原火車站地區居民代表、新聞媒體代表組成的探訪團走進地鐵4号線西安站,開啟了一場古今穿梭的奇妙之旅。
在丹鳳門廣場綜合交通樞紐,代表們認真了解了樞紐集鐵路、地鐵、公交、出租、私家車“五位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功能及一年來的運轉情況。沿着廣場地面天街一路向南,大家感歎道整座樞紐“南銜明城牆、北接大明宮”,展現出古今交融的獨特魅力。
探訪團一行從地鐵西安站C口走進站廳,車站整體采用唐代屋檐造型,吊頂提取古典古建築藻井的形體為元素,複古傳統的土黃色為主色調,柱面祥雲紋樣雕刻,牆面裝飾西安城牆元素的紋樣,結合國鐵西安站北站房外裝建築造型,用現代的金屬材質營造出極具古典韻味的氛圍,更展現西安厚重曆史底蘊,古韻今風,相得益彰。
西安地鐵在該站延續制作了“西安地鐵 西安故事”語音廣播,乘客可掃描車站銘牌二維碼,即可收聽車站基本情況、周邊曆史文化故事及公交換乘指南等信息。
來到站廳中部,車站文化牆映入眼簾。文化牆畫面以陝西關中地區城市魅力為設計主旨,運用對稱式構圖展開一部城市印象畫冊,通過傳承有序的古今建築和地域文化展現西安世界文化之都的城市姿态。恢弘大氣的畫面吸引了不少探訪嘉賓駐足拍照,大家紛紛感歎果然是“地上西安、地下長安”。
據西安市軌道集團建設分公司相關同志介紹,西安站是西安地鐵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運營線路中的在建車站,“邊運營、邊建設、邊調試”是該站建設中的最大風險,為此市軌道集團專門成立了地鐵西安站合署辦,定期組織建設、運營及施工單位召開施工協調會,加強施工人員管理,合理利用軌行區資源,提高作業時間利用率,确保車站施工安全、可控。
“車站綜合聯調共分信号調試和綜合監控調試2大類,其中信号調試4項,綜合監控調試8項,均已調試完成。地鐵西安站于2022年8月18日至9月7日期間開展試運行,全天運行時間18小時33分鐘,9月13日該站通過竣工驗收。為确保地鐵西安站順利開通,車站已先後組織開展了突發大客流、消防應急等各項綜合演練,進一步檢驗和提高了突發情況下各崗位人員的應急處置及協調能力。”西安市軌道集團運營分公司相關同志也在現場向大家介紹了地鐵西安站運營籌備情況。
地鐵西安站主體與7号線換乘站、丹鳳門廣場綜合交通樞紐皆為一次規劃、一次設計、同步實施。車站首次采用“快速進站廳”的設計概念,實現了地鐵與國鐵之間的“無縫換乘、快速進站”, 創新性提出“單向循環”的換乘概念,A、B兩個換乘通道連接國鐵快速進站廳,可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實現與國鐵的換乘。
參觀完車站各功能區後,工作人員将探訪團引導至車站主題文化展區。為傳承西安悠久的曆史文化、見證火車站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西安地鐵在該站站廳層特别策劃推出“老城·故事”文創展示區,展區由數字影像區、飛屏互動展區、道北拾憶區、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展示區、未來展望區、榮譽展示區六部分組成。
展區以二維投影數字影片的形式展現了西安各地名的典故由來,以丹鳳門的三維建模重現如今火車站在古代的重要地理位置,以3D手段還原昔日道北街景,以老街照片及舊時光老物件喚起老西安人滿是情懷的回憶。通過深挖西安文化價值及内涵,打造數字化展示為主,藝術創意為亮點的體驗式、趣味性和交互性的地鐵文化體驗空間,展示勇敢·奮進·溫和·包容的中華傳統文化。
活動最後,西安市軌道集團還邀請探訪團參加“公衆參與、開門納谏”意見建議征集活動,并圍繞市民關心關注的車站開通标準、站名更名、導向标識、樞紐運行情況等内容進行解答和交流。下一步,我們将繼續開放線上意見建議征集通道,邀請市民乘客就地鐵西安站建設、運營服務方面提出寶貴意見,對廣大市民乘客提出的合理化意見建議,我們将認真梳理,建立整改清單限時整改,不斷提升地鐵建設、運營管理水平。
地鐵西安站位于西安市明城牆外、環城北路以北、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以南、國鐵西安站站場下,為地下二層分離島式車站,未來将與地鐵7号線在此換乘。本站設3個出入口,C出入口位于西安站南廣場東側,A、B出入口與國鐵市政通道連通,可在地下直接實現與國鐵的便捷換乘,快速進出站。該站的建成投用,将進一步完善丹鳳門廣場綜合交通樞紐集鐵路、地鐵、公交、出租、私家車“五位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功能,有效提高市民群衆和外地旅客的出行便捷程度。(記者 楊光 安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