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東北傳統民俗傳說

東北傳統民俗傳說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17 07:48:00

東北傳統民俗傳說(那些古老的東北民俗)1

在曆史上,東北地區因地處偏遠,遠離中原及南方文化中心,地方文獻的編纂工作較其他地區開展為晚,直到清朝,才逐漸興盛起來。在清代,東北地區的地方文獻不僅在數量上比以前增加了許多,而且在具體内容上也很有特色,出現了一類由特殊人群流人編纂的地方文獻。

清代東北文化流人留下的地方文獻,曆經數百載春秋,到今天隻保存下來七部。這七部地方文獻分别是方拱乾的《絕域紀略》、張缙彥的《甯古塔山水記》、方式濟的《龍沙紀略》、楊賓《柳邊紀略》、方觀承《蔔魁風土紀》、吳桭臣的《甯古塔紀略》、英和的《蔔魁紀略》。最早的一部地方文獻《絕域紀略》,是流人方拱乾于康熙元年(1662)七月,據順治年間在甯古塔流放期間見聞所寫成的。最晚的一部《蔔魁紀略》則晚至道光年間才出現。上下跨了160多年,這些地方文獻内容包羅萬象,記載了東北地區,主要是黑龍江地區的政治、經濟、曆史、民俗等方面的情況,其中尤以對甯古塔和蔔魁兩地的記載最多,因為這兩地是當時的主要流放地。東北流人地方文獻對東北的地方民俗文化,忠實地予以記錄,為後人留下一份珍貴的資料。

清代東北地區的節日風俗内容非常豐富,其活動内容因節日的不同而各異。在東北各少數民族中,滿族最早接受中原漢族的節日風俗,并将它賦以本民族特色。這是早期滿漢風俗文化交融的結果。

春節,亦稱“元旦”,民間也叫“過年”。《甯古塔紀略》記載:“元旦,城門必嚴列旌旗弓矢,以壯威武。家家必于半夜賀歲,如遲至午,便為不恭矣。”《甯古塔山水記》記載:“春秋于城南大閱騎射,元日懸弓矢于門警備。”中原漢族過節貼春聯的風俗也傳入黑龍江地區。《柳邊紀略》記載:“歲除必貼紅紙春聯。聯貴四六,歲易新句,或與舊稍同則不樂。”世居東北的滿族等少數民族在春節時,祭祖先、着新衣、相互拜年等,既引入了漢族傳統節俗,又體現了地方少數民族特色。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東北民間最重要的節日,節日之時,熱鬧非凡,尤其是燈會和立燈官儀式,流人地方文獻中也對之濃墨重彩地加以記述。《龍沙紀略》中記載:“上元賽神,比戶懸燈。”“歲前,立燈官,阄屠儈名于神前,拈之。鎖印後,一方之事皆所主。文書可達将軍,揭示,有官假法真之語。細事補罰唯意。出必鳴金,市聲肅然,官亦避道。開印之遷徙,乃自匿去。”春節期間官府鎖印放假,由民間選出燈官,即便是屠夫或牙儈等“下等人”,也把名字寫在紙上參與抓阄,被選出的燈官負責管理節日活動和社會治安,出行鳴鑼、市民肅讓,官吏也要避道,“開印”即官府上班以後,燈官就自己回家了。《柳邊紀略》還記載了獨具地域特色的元宵節期間“走百病”和“扭秧歌”“十六日,滿族婦女,群步平沙,曰走百病,或連袂打滾,曰脫晦氣,入夜尤多。”“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婦女,又三四人扮參軍,各持尺許兩圓木,戛擊相對舞,而扮一持繖镫(傘燈)賣膏者為前導,傍以鑼鼓和之,舞畢乃歌,歌畢乃舞,達旦乃已”。

清明節本是漢族傳統節日,清代時也深深地滲透進了東北的少數民族節俗文化之中。《甯古塔紀略》中記載:“清明掃墓,富貴者騎馬乘車,貧賤者将祭品羅列炕桌上,女人戴于頭上而行。”

臘八節也是傳入東北的漢族傳統節日,并被增加了新的内容,居住在東北的達斡爾等族就有在臘月初八日外出獵兔的習俗。據《龍沙紀略》記載:“臘月八日,達呼裡、紅呼裡男婦并出,獵兔取腦,為速産之藥。”

節慶之時,東北各民族還有唱歌跳舞打秋千等風俗。《甯古塔紀略》記載:“滿洲人家歌舞,名曰莽式。有男莽式、女莽式,兩人相對而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于新歲或喜慶之時,上于太廟中,用男莽式禮。”《柳邊紀略》記載:“正,二月内,有女之家,多架木打秋千,曰打油千。”此外,還有節日期間做遊戲的習俗,《柳邊紀略》記載滿族“童子相戲,多剔獐、狍、麋、鹿前腿前骨,以錫灌其竅,名噶什哈,或三或五,堆地上,擊之中者,盡取所堆,不中者與堆者一枚。多者千,少者十百,各盛于囊,歲時閑暇,雖壯者亦為之”。此即流傳至今的嘎拉哈(噶什哈)遊戲風俗。這種遊戲在清代就成為東北各民族所喜愛的娛樂習俗。

清代東北地區,地廣人稀,平時難得來客,世居這裡的少數民族都很重視待客之道,對于他們的熱情好客,在文獻中也多有記載。《甯古塔紀略》中記載:“凡各村莊,滿洲人居多者,漢人居者少。凡出門不赍路費,經過之處,随意止宿,人馬俱供給。少陵所謂‘馬有青刍客有粟’也。如兩人遠處,年幼者服事年長者。三人同行,則最幼者服事,其稍長者亦公然坐而不動。”“有南北二炕,有南窗即為内房矣。無椅凳,有炕桌,俱盤膝坐。客來,俱坐南炕,内眷不避。”《絕域紀略》中記載,待客時“每有需則與之,無則拒之,不怼也。收所與,必思有以酬之。相遇,必歉歉自道,一酬即泰,一脔酬布帛所不計矣”。

待客禮節中,見面禮節尤為重要,《柳邊紀略》記載:“俗尚齒,不序貴賤。呼年長者曰馬法。馬法者,漢言爺爺也。呼年長者阿哥。新歲卑幼見尊長,必長跪叩首,尊長者坐而受之,不為禮。首必四叩,至三則跪而昂首若聽命者然,尊長者以好語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則不起也。少者至老者家,雖賓必隅坐。随行出遇老者于途,必鞠躬垂手而問曰賽音,賽音者,漢言好也。若乘馬必下。俟老者過,老者命之乘,乃敢避而乘。”《甯古塔紀略》中記載:“無作揖打恭之禮,相見惟執手,送客垂手略曲腰。如久别乍晤,彼此相抱,複執手問安。如幼輩,兩手抱其腰,長者用手撫其背而已。婦女以右手撫其額、點頭,為拜。如跪而以手撫額點頭,為行大禮,婦女輩相見,以執手為欽,拜亦偶耳。”《絕域紀略》記載“八旗之居甯古者多良而醇,率不輕與漢人交。見士大夫出,騎必下,行必讓道。老不荷戈者則拜而伏,過始起。”

宴會中,東北少數民族又有一套獨特的待客禮節。《柳邊紀略》中有詳細記載:“滿洲有大宴會,主家男女,必更叠起舞,大率舉一袖于額,反一袖于背,盤旋作勢,曰莽式;中一人歌,衆皆以‘空齊’二字和之,謂之曰‘空齊’,蓋以此為壽也。每宴客,坐客南炕,主人先送煙,次獻乳茶,名曰奶子茶;次注酒于爵,承以盤,客年差長主,長跪以一手進之,客受而飲,不為禮,飲畢乃起。客年稍長于主,則亦跪而飲,飲畢客坐,主乃起。客年小于主,則主立而酌客,客跪而飲,飲畢起而坐。與席少年欲酌同飲者,與主客獻酬等。婦女出酌客亦然。是以不沾唇則已,沾唇則不可辭,蓋婦人多跪而不起。非一爵可已。又客或懼醉而辭,則主不呼婦女出。出則萬無不醉者矣。凡飲酒時不食,飲已乃設油布于前,名曰劃單,即古之食單也。進特牲,以解手刀割而食之。食已盡,賜客奴,奴席地坐,叩頭,對主食不避。”

可見,即使在艱苦的自然環境和物質匮乏的生活條件中,東北少數民族仍盡力保持好客之風,他們的淳樸善良,令人感動。

來源:蘭台世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