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吃月餅是我國的傳統習俗,月餅象征着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
“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當時它也隻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是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骞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核,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月餅在我國早就已經有了很悠久的曆史。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産的餅師,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爺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傳開。
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将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曆史軌迹: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中秋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