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說:“80後、90後是垮掉的一代!”
他們好吃懶做、好逸惡勞,不懂得努力、奉獻,隻會安于享樂,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
叫我說,這句話也沒錯,現在年輕人生活在物質生活極度發達的現代,的确沒前人那麼能吃苦。
但這也不能怨年輕人,他們不是不能吃苦,而是不想當資本家的“二傻子”。
我們的父母輩,做起碼知道他們努力是為了什麼。
但現在年輕人呢?很多已經失去了奮鬥的方向。
50年代—80年代,公社運動,工人勞動最光榮,隻要好好工作,就能過上好日子。
80年代之後,改革開放,站在風口上,隻要肯努力,人人都能賺錢當老闆。
80後、90後,成長于2000年後,國内資本發達,極度内卷,市場已經被瓜分完畢。
這樣的環境下,年輕人就是努力工作又有什麼用呢?無非是給老闆賺更大的“house”。
學曆内卷、工作内卷、教育内卷,在這個什麼都卷的時代,所謂大學生已經變得一文不值。
你敢想象在今天,本科畢業的人竟然會淪落到進廠“大螺絲”?
但這樣的事情,就切切實實發生在我們身邊。
曉詩就是這個故事的當事人,2019年,她讀完專升本,幻想着畢業後能找個好點的工作。
幾年時間,她做過很多工作,銷售、業務員、房産中介、培訓師等等。
但每份工作都做不長,不是看不到出路,就是賺不到錢,年近30歲的年齡,她已經沒有安定下來。
四年後,她終于認命了,不再打拼,而是選擇老老實實進廠,成為一名“打螺絲”的打工人。
為了能順利進入工廠,她特意隐瞞了自己本科學曆,裝成高中生,成功應聘為質檢員。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生産線上巡視,做報表、做數據,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工作。
每天工作時間12個小時,工廠管理嚴格,下班還要檢查随身物品,是否有私自攜帶零件。
不僅工作累,甚至都沒有尊嚴可言,累到極限,曉詩也無法和人說,隻能一個人在被窩裡痛哭。
“我的青春,就值18塊一小時!”曉詩苦笑着說道。
她以前充滿雄心壯志,夢想着讀完大學後,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跟同學一起創業。
但現在,她放棄了,身邊創業的同學不少,幾年下來,錢沒賺,倒欠了一屁股債,每一個成功的。
她想着世界的盡頭就是編制,但考了兩次,都沒能成功。
如今的曉詩,隻幻想着未來能找份輕松點的工作,安安穩穩度過一生。
看完故事,你能說曉詩不努力嗎?
當然不能,她為了未來奮鬥過很多,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無可奈何,隻能選擇認命。
沒有人不想通過自己的雙手奮鬥,過上好的生活。
但在現實中,隻通過奮鬥,你能賺到足夠多的錢嗎?顯然不能。
我身邊就有很好的例子。
我朋友,他在亞馬遜上替老闆做外貿,每個月能做到差不多10萬業績左右。
每個月能發到差不多8000左右,最後,他辭職了。
為什麼離職?他跟我說:“業績少的時候,發不了多少工資,我認。”
“我業績上來了,依舊賺不到多少錢,這工作做着還有什麼意思?”
“我業績再高,我就越後悔,我拿這點工資,憑什麼給老闆賺這麼多錢?”
這是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寫照,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是人人有奔頭才對。
做着高業績,拿着高提成,老闆換大房子,我過上好工作,應該是雙赢的局面。
但現實往往是,老闆甯可多買一棟房子,都不願意把錢交到你手上。
到頭來,努力工作,認真賺錢,10年下來,發現依舊湊不齊城市的一套首付錢。
如此奮鬥,還有什麼意義呢?難道真要自己拿出阿Q精神?
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高學曆,沒有人是傻子,也沒有人心甘情願地當傻子。
所以,才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安心躺平,因為即使努力,依舊看不到未來。
是什麼導緻了這樣的現象?在我看來,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年輕人心态問題。
年輕人是乘着改革開放的雄風成長起來的。
他們受過高等教育,見到了世界的浮華,我們每個人都自命不凡。
因此,又有幾個人願意大學剛畢業,就老老實實進廠,過機器人一樣的生活呢?
我們有學曆,有遠見,趁着年輕,為什麼不去拼一把?
所有,有人選擇創業,有人選擇夢想,有人選擇自己想做的。
但自命不凡,終究是自以為是,大部分年輕人,最終倒在了成功的路上,成為他人墊腳石。
失敗後,年輕人的人生再次走上岔路口。
“是為了面包找份工作糊口,還是為了詩和遠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為了不至于餓死,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後者。
因此,他們往往會非常痛苦,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能做,現在做的工作又不喜歡。
再加上資本家的剝削,久而久之,就會産生自暴自棄的想法。
慢慢地,也就安于現狀,躺平了。
雖然我理解年輕人躺平的原因,但一味地堕落,未必是長久之計。
總不能為了對抗剝削,搭上自己的整個人生吧。
因此,即使再難,年輕人也應該想如何破局。
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現狀,唯一能改變的,隻有我們自己,選擇未來生活的方式。
想來想去,其實我們能做出的選擇并不多,滿打滿算也就兩個。
1、放棄夢想撿起現實,老老實實工作過日子。
2、撿起夢想放棄現實,無所顧忌隻求内心的安甯。
無論選擇哪一個,都要做好放棄一些東西的準備,然後再做出選擇。
選擇前者,那就要永遠放棄自己的夢想,全身心紮在工作中,為賺錢和晉升努力着。
當然,這種努力不是一味地埋頭苦幹,而是做好規劃,自己要做哪個行業,在多大的年齡做到哪一步。
隻要規劃好,一步一個腳印,即使做不喜歡的工作,依舊可以成為成功人士。
這條路,最重要的就是選對合适的行業,并為之努力拼搏下去。
隻要足夠努力,成功隻是早晚的問題,未來必定能在一個行業内嶄露頭角。
如果選擇後者,那就要做好放棄一切世俗眼光,并長期忍受貧窮的打算。
舉個例子,如果你喜歡畫畫,想做個環遊世界的畫家,你要怎麼做?
你一生都可能在路上漂泊,并為一日三餐而發愁。
不僅如此,還要忍受父母和親戚不理解的目光,更有甚至,可能會跟你斷絕關系。
如果你都能忍受,那恭喜你,你這一生都會過得非常精彩。
你能在世界各地見識不一樣的異域風情,并用自己喜歡的畫筆記錄下來。
哪怕賺不到錢,你依舊是快樂的,覺得人生不虛此行。
這兩種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在我看來,這兩種選擇都是做自己,不同之處,不外乎就是舍棄的東西不同。
隻要能夠忍受,任何人都可以為了自己去努力奮鬥。
人,最重要的,還是保持一顆積極向上、努力生活的心态。
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不枉來這個世界上走一遭。
做自己想做的,這也許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躺平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