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用左手寫字、左手拿筷子、左手打球……所有的習慣都從左手開始,那今天就是屬于你的節日。
許多左撇子在使用一些工具時極其不便,因為大部分工具在設計之初就是給右撇子準備的,比如:
寫字=挑戰手腕靈活度
每次進地鐵站刷卡,“滴”的一聲後,旁邊的閘機開了
有商家為左撇子專門推出了左向鍵盤
左撇子用這樣的湯勺盛湯,都得現場做出妖娆動作
削皮刀也是太危險了
左撇子開個罐頭,都比右撇子受傷概率高
左撇子開車,據說很燒腦
長久以來,“左撇子更聰明嗎”“左撇子需不需要糾正”等問題常常被拿出來讨論。8月13日是國際左撇子日,《生命時報》(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綜合多項研究采訪專家,帶你了解左撇子的世界。
受訪專家
北京安定醫院心理危機幹預與壓力管理中心主任 西英俊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治療病房主任 郭蓄芳
左撇子在娘胎裡就能判定
根據統計,左撇子占世界總人口的10%,也就是說,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1個左撇子。
過去人們常常認為,要在幼兒期孩子自己吃飯、用手寫字畫畫時才能看得出來孩子是否是左撇子。
其實,左撇子早在娘胎裡就已經決定了。
意大利高級國際研究生院和帕多瓦大學等機構,聯合展開了一項研究。
科研人員在胎兒14周、18周和22周的時候以20分鐘為一個時間段,觀察胎兒實時運動的超聲影像。
9年後,比照這些孩子長大後的動作習慣,一緻率達到89%以上。
科研人員發現,從第18周起,胎兒開始更多地使用長大後的“慣用手”來執行對精準度要求更高的動作。
目前我們可以确定左撇子并不是疾病,也并不需要糾正。但是來自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讓很多左撇子學會“左右開弓”。
專家表示:很多公共設施、規則和工具都是按照右撇子的習慣設計的,這讓左撇子從小就顯得行動笨拙,甚至會出現抑郁情緒。
科學證明強行矯正左撇子可能會對大腦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很多人被糾正後會出現口吃,閱讀障礙或小兒多動症等現象。
建議:一個孩子的智力有先天因素,但後天的開發和培養更重要。如果孩子是左撇子,請不要強行糾正他們。
左撇子盛産天才?
在剛剛落幕的東京奧運會上,有許多左撇子運動員大放異彩,孫一文、許昕、李盈瑩、賈一凡等。提到體育界的“黃金左手”,你第一個想到誰?
從左往右:孫一文、許昕、李盈瑩、賈一凡
網球運動員麥肯羅、納達爾都是左撇子。
美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約翰·麥肯羅
西班牙職業網球運動員 拉菲爾·納達爾
據說許多科學家也是左撇子,比如大家熟知的居裡夫人、牛頓。
左:瑪麗·居裡 、右:艾薩克·牛頓
左撇子真的比普通人更聰明嗎?事實上,科學研究表明:左撇子與右撇子智商并無顯著差異。雖然大腦存在左右腦分工,但二者并非對立關系,無論語言還是推理,都需要左右腦的相互配合。其實這個世界更多的是右撇子名人,隻是右撇子的标簽容易被大家慣性忽略而已。
左大腦是主管邏輯思維的“理性半球”,右大腦是主管形象思維的“藝術半球”。因此,左撇子往往會有以下優勢:
1有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在寫或畫之前,腦中已想好成型的圖像。
2方向感很強。左撇子能憑直覺把握方位。
3在體育運動中,左撇子反應速度相對較快,身體也更靈活。
4具有繪畫天分。從小在塗鴉、畫圖方面的能力就很高。
5有更好的抗壓适應能力。情商高。
牛津大學:左撇子帕金森風險更低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對近40萬名志願者的基因組信息和利手性,以及其中9000人的詳細腦成像進行分析後發現,一些利手性基因和精神疾病基因也有重疊。
分析顯示,左撇子基因與精神分裂症呈正相關,與帕金森病呈負相關。
也就是說,擁有“左撇子”基因的人出現精神分裂的風險略高一些,但患帕金森病的概率卻比慣用右手的人低。
相對于右撇子的直線思維,左撇子更擅長綜合思維,大家平時可以鍛煉左右開弓的能力,平衡發展。
左手寫字要找到最舒服的寫字姿勢,坐在靠桌子右邊的位置,讓紙張的右上角高于左上角,台燈、文具放在右側。
用鼠标時,可以對電腦“控制面闆”裡的“鼠标”一項進行設置,切換主要和次要的按鈕,這樣鼠标左鍵和右鍵功能就換過來了,用起來更順手。
平時可以有意識地用右手刷牙、做家務,鍛煉右手的靈活性。
用右手拿東西、使用一些簡單工具、撿球訓練,練習右手的功能。
測測你是否有左撇子基因
日本科學家整理出了一個界定左撇子的标準,對照以下測試内容,看看你有沒有左撇子“基因”。
左撇子基因小測試
在執筆寫字、拿筷子、扔東西、刷牙、用剪刀、擦火柴、穿針線、使用錘子等工具、握球拍、用毛巾洗臉這10項基本生活習慣中:
如果全都使用左手,那麼肯定是左撇子。
如果前6項使用左手,後4項即便全部使用右手,也可以界定為左撇子。
如果前6項中有1~5項使用右手,那麼這個人的兩隻手沒有固定的偏向。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用這種方法做個小測試,看看自己是不是左撇子,或者是一個潛在的、從小被糾正了的“隐形左撇子”。▲
本期編輯:王薏欣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