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勸學知識點一詞多義?《勸學》詞類活用 ①名詞做狀語,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高二語文勸學知識點一詞多義?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勸學》詞類活用
①名詞做狀語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
②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遊水)
③動詞的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④形容詞作名詞
1.其曲中規(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3. 積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詞用作動詞
故木受繩則直(直:變直,形容詞用作動詞)
⑥形容詞作使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數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一:數詞用作形容詞,專一)
⑧動詞作名詞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流:流水)
文言實詞
興 文言翻譯 xīng 起;興起。《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文言實詞 就 文言翻譯 jiù 接近;靠近;趨向。《勸學》:“木受繩則直,金~砺則利。”
望 文言翻譯 wàng 遠望;遠看。《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長 文言翻譯 cháng 長,與“短”相對。《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文言虛詞
而<連詞>
1.表修飾關系。《勸學》:“吾嘗終日~思矣。”
2.表示遞進關系。《勸學》:“君子博學~日參省乎己。”
3.表假設關系。《勸學》:“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
(1)兼詞,相當于“于是”、“于之”。《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
于
(1)<介>介紹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勸學》:“冰,水為之,而寒~水。”
也<助>語氣助詞,用于句中
1.表陳述或解釋。《勸學》:“君子生非異~,善假于物~。”
乎<介>相當于“于”
1.連詞,表遞進。《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己。”
之
(1)<助>定語後置的标志。《勸學》:“蚓無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彎曲)
生非異(生,通“性”,資質、天賦)
雖有槁暴,不複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曬幹。)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異義
1.博學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2.參 古義:檢驗。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加入。
3.假 古義:憑借,借助。例:假輿馬者。
今義:與“真”相對。
4.金 古義:金屬制的刀劍。例:金就砺則利。
今義:金子,黃金。
5.爪牙 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
6.用心 古義:因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義:讀書用功或對某事肯動腦筋。
7.繩 古義:墨線。例:木受繩則直
今義:繩子,繩索。
8.跪 古義:腿腳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義:跪下
9.疾 古義:疾勁,強,大,這裡指聲音宏大 。例:聲非加疾也
今義:疾病
10.緻 古義:達到(而緻千裡)
今義:贈送,給予
11.寄托 古義:這裡指藏身(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
今義:大緻指心靈、精神的某種依靠
通假字
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受:通“授”,傳授,講授
⒉或師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⒊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讀,通"逗”,閱讀中的斷句
古今異義
⒈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求學的人
今: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人
⒉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用來……的
今: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⒊吾(從而)師之
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結果,是連詞
⒋(無)貴無賤
古:不論;不分
今:沒有
⒌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古:風氣
今:道理
⒍(句讀)之不知
古:句子中間需要停頓的地方,讀dòu
今:看着文字發出聲音,讀dú
7.聖人無(常)師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⒐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漢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統稱
⒑今之(衆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數人
⒒(小學)而大遺
古:小的方面學習了
今:初級正規教育學校。
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則(群)聚而笑之(群,表動作的情态,成群)
2.名詞作動詞
① 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②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于)
3.名詞的意動用法
①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② 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
(二)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 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③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聖明的人、愚昧的人)
④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糊塗的問題)
⑤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谀(形容詞作名詞,卑:卑賤的人、低下的人 盛:勢盛位高的人)
2.形容詞作動詞
惑而不從師(惑: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于師(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三)動詞的活用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習,使……學習)
特殊句式
(一)賓語前置
句讀之不知 ,惑之不解。
(二)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1.學于餘。
2.恥學于師。
3.師不必賢于弟子。
(三)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5.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6.被動句:不拘于時
(四)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語)
4.(師)位卑(者)則足羞,(師)官盛(者)則近谀(省略謂語動詞)
5.或師焉,或否焉 (“否”後省“師”)
6.生乎吾前(者)
一詞多義
【師】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擅長某種技術的人或者是樂師)
③吾師道也:(名詞做動詞,學習)
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作動詞,從師)
⑤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
⑥則恥師:(動詞 拜師)
⑦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 老師)(者也判斷句)
【之】
①擇師而教之:(代詞,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代詞,這)
③古之學者:(結構助詞,表示修飾或領屬關系,譯為“的”)
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名詞性的中心語之間,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獨立性”。因為“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謂之間的,即“之”後必是動詞;而兩個“所存”是“所詞短語”,“所詞短語”都是名詞性的。)
⑤句讀之不知:(賓語前置标志)
⑥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代指前面的“六藝經傳”,譯為它們。這是賓語前置句式)
⑦士大夫之族:(這些人)
⑧古之聖人:(的)
⑨師道之不複:(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⑩吾從而師之:(代詞,他)
師百工之人:(代詞,翻譯為“這些”)
【其】
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人稱代詞,他)
②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詞,那(些))
③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人稱代詞,他們)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人稱代詞,他們的)
⑤聖人之所以為聖……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副詞,表猜測,大概)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稱代詞,他們的)
⑦其可怪也欤:(語氣副詞,表揣測)
【惑】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疑難問題)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塗)
【道】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風尚)
③吾師道也:(名詞,道理)
④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 (語氣助詞,表推測,吧)
②生乎吾前:(介詞,表時間,在)
③固先乎吾:(介詞,表比較,比)
【于】
①恥學于師:(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 (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在)
③于其身也:(介詞,表示對象,對,對于)
④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表示比較,比)
⑤不拘于時:(介詞,表示被動,受,被)
【傳】
①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③六藝經傳:(名詞,傳文)
【無】
①孰能無惑:(沒有)
②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論)
【焉】
①則恥師焉:(他們)
②或師焉或不焉:(助詞:不譯)
③猶且從師而問焉:(兼詞:于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