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智慧創新研究院?80後博士朱建國在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研發了許多年光電導航産品,沒想到有一天還能在軍工單位裡研發智能助盲眼鏡,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航天科工智慧創新研究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80後博士朱建國在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研發了許多年光電導航産品,沒想到有一天還能在軍工單位裡研發智能助盲眼鏡。
前不久,該所第三屆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拉開帷幕,一批新項目獲得資助,而4年前從首屆雙創大賽中脫穎而出的朱建國已經看到了項目産品量産的曙光。他感慨:“可能有的人喜歡一心一意幹本職研發工作,但也有人向往更加廣闊的天地。”
2015年,該所首次舉辦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出錢、出資源、出平台支持年輕人在體制内創業,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開拓民用市場。朱建國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事拿着項目建議書和PPT成為第一批參賽選手。
“我們可以給車輛導航,為什麼不能試試給盲人導航?”彼時,朱建國等人發現市面上還沒有特别令人滿意的助盲輔具,結合自身導航與光電專業的技術積累,他們覺得可以開發基于機器視覺技術的新型導盲輔具,便大膽地走上了該所新搭建的雙創平台。“或許可以抓住機遇闖一番事業”。
市場缺乏好的助盲産品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雙創大賽項目答辯時,專家、領導一點都不客氣,直接将各種質疑砸到他們頭上:“你說的功能在這麼小而輕的設備上如何實現?複雜場景的圖像識别處理,一般的計算機都很難做到實時性,你怎麼保證運算速度?”
質疑之後,十七所還是決定給年輕人一次嘗試的機會。于是朱建國的項目就成了該單位播撒在創新創業平台上的第一粒“種子”,與他同批被納入雙創“種子池”的,還有3個其他類型的項目。
為了實現在真實生活環境中給盲人導航的功能,朱建國團隊決定采用實時雙目立體視覺技術研發産品。該方案的基本理念是模拟人的雙眼,實現實時雙目立體匹配運算,雖然優勢顯著,但運算量極大,正如評委所說,“加速運算”是他們必須攻克的難題。
“我們研發的硬件加速技術,可以讓立體匹配算法在導盲眼鏡中的處理速度比在普通計算機中快100倍以上。”曆盡艱辛,朱建國團隊最終成功攻下核心技術。他介紹,導盲眼鏡由眼鏡、控制器和腰帶三部分組成,目前可以識别1到6米内的障礙物、二維碼等,不過還需要改進和叠代才能達到量産的标準。
試用者還希望他們将人臉識别、紅綠燈識别、斑馬線識别等一系列功能加進去。“目前方案改動比較大,但我們希望能夠在2019年年底完成叠代并成功量産。”朱建國說,“我們想讓自己掌握的技術運用到更寬泛的領域中。而且如果能産生更多經濟效益,單位和個人都會有收獲。”
就在朱建國馬不停蹄地叠代時,該所又從第三屆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的近20個參賽項目中選拔出某智能一體化平台等項目進入“種子池”,準備孵化它們。
在各種條件的保障下,十七所裡願意嘗試創新項目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據介紹,近5年來,十七所共資助了柔性智能灌膠機器人、智能助盲眼鏡等近20個種子項目,累計投入資金約130萬元。與此同時,該所出台了一套種子項目孵化管理辦法,涉及立項管理、組織分工、實施管理、驗收、考核獎勵等多方面,将激勵青年職工創新創業的方法制度化。
朱建國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他和團隊花在種子項目上的時間和精力也會被計入工時和工作考核,并且部門會根據每個人具體工作内容的難度和創新度來評分,分數的高低将直接和收入、評獎、晉升等挂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