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元節被稱之為盂蘭盆節?今天談談七月半七月半,開鬼門兒,鬼門開了,出鬼怪,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為什麼中元節被稱之為盂蘭盆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談談七月半。
七月半,開鬼門兒,鬼門開了,出鬼怪。
這童謠,聽着就挺可怕的。
民間傳說,七月半是閻王爺給小鬼們放假的日子。
這個假期一共半個月,從七月半到七月底,在這期間,小鬼可以去陽間遊蕩,所以民間認為,這半個月是最邪的半個月,也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幾天。
所以七月半,被稱為鬼門開,這個月也被稱為鬼月。
那麼,這個七月半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又如何辟邪呢?
我們這裡分析一下吧。
我們先說七月半。
七月半,也叫中元節,又名盂蘭盆節。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
盂蘭盆節,是佛教的說法。
這點和清明節不一樣,因為清明節隻有道教有,佛教是不講這個的。
我們先講講,為什麼說七月半鬼門開吧。
這個是道教的說法,起源于“三元說”。
這個三元說,指的是三個元節,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七月半的中元節,十月十五的下元節。
在道教看來,這三個節日分别由天、地、人掌管。
天官喜歡熱鬧,所以上元節要點花燈,放爆竹。
地官掌管地府,所以會在這一天打開地獄大門,将衆鬼放到陽間,有祭祀的回家享受人間香火,沒有供奉的孤魂野鬼流浪人間,所以被稱為鬼節。
在這一天,道觀也會舉辦大法會,建醮祈禱,超度亡魂,給餓鬼布施。
這個“鬼節”,有幾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就是祭祀先人,類似清明節,和清明節也差不多,有時間的就回家,按照當地習俗,鹹具神衣、酒馔,給先人拜祭拜祭,掃掃墓。
按照古人的說法,這次拜祭先人,最好給先人送點兒楮衣,以及酒馔。
這個楮衣,就是花紙做的衣服等,喪葬店就有賣的。
七月了,天要冷了,給先人換一身新衣服。
酒馔,就是酒肉飯菜,過節了,請先人吃頓好的。
我們再看看佛教,對于這個日子怎麼說吧。
佛教的說法,七月半叫“盂蘭盆會”。
這個名字很複雜,盂蘭盆,這是個什麼東西?
“盂蘭”是梵語,就是古印度語,翻譯成咱們漢語,就是“倒懸”、“倒挂”的意思。
這個“盆”嘛,指的是供奉貢品的器皿。
關于這個盂蘭盆會,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被記載在《盂蘭盆節》裡。
說,釋迦牟尼有十大弟子,其中一個叫目犍連。
目犍連是一個大孝子,他獲得神通後,就想看看自己母親過得怎麼樣。
結果他搜尋三界後發現,自己母親過得很不好,她在鬼道裡受苦,身體被倒吊着,還沒有吃喝,苦不堪言。
目犍連特别難過,于是就用自己的缽盂盛飯,送給母親吃。
但是這些飯菜一到母親手裡,就化成了灰燼,沒法吃。
目犍連就懇求佛陀,幫助自己母親逃離苦海。
佛陀告訴他,你母親罪孽深重,要想拯救她,需要十方僧衆念力加持。
他給目犍連出了個主意,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做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衆僧,依靠大家的念力,救出母親。
後來目犍連果然救出了母親,後通過種種努力,将母親脫離了苦海。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是一個至孝的故事。
所以在佛教看來,七月半不是鬼節,而是超度過世父母、親友的日子。
所以在這一天,大寺院都要做盂蘭盆會,放焰口,做大蒙山施食,超度親人,超度亡魂,也算是一種自古以來的民俗。
在以前,大戶人家都要請僧人做法事,給先人祈福,給鄉民祈福,這是積德行善的大事。
我小的時候,家裡經常做這種,放焰口,大蒙山施食。
放焰口啊,估計好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可不是過年放焰火,這是超度惡鬼的。
“焰口”指的是地獄中的惡鬼,這惡鬼沒有吃的,而且被烈火灼燒,他們的脖子細長像針,嘴裡往外噴吐火焰,很凄慘。
這個“放”,指的給他們施舍食物,超度他們。
所以這是一種很大的功德,
放焰口好麻煩的,要搭台子,做法師座、施孤台,招魂蟠,要擺放地藏王菩薩的像,供奉米面、瓜果等,衆僧敲敲打打,念咒誦經,這經其實不是念的,是唱出來的,有闆有眼的,真像唱歌一樣。
功德主,就是花錢請僧人做法事的人,也很辛苦,要跪在前面,跟着念經,其實也不會念啊,隻能跟着亂哼哼。
這個很辛苦的,放一台焰火要四五個小時,我小時候,家裡每年都要放焰口,我都是一路跪過來的。
沒辦法,江南就講究這個,好多人家要連續做好多場法事,而且放焰口這個,佛教、道教都有,所以好多大戶人家都要二個一起做。
每次放焰口,我奶奶都跟着撒米面,喊着:小鬼頭來食哦,這可憐恓惶的!
所以我每次就覺得,這幫餓鬼好可憐,無端還有些可愛。
我奶奶說,她小的時候,放焰口可是大事。
各戶人家還要攀比,看看誰家做得更大,更好,一口氣要做幾天幾夜,恨不得請江南所有寺院都過來做一場。
放焰口這種,是下午四五點開始做,所以七月半當天,下午四五點以後,最好就不要出門了。
在舊時江南,有不少很有勢力的鄉紳,好多是外地做官的,告老還鄉了,回到鄉裡。
他們德高望重,弟子遍布天下,雖然退下來了,還是有很強的人脈和威信。
他們退休回家了,就在家寫寫字,作作畫,撫弄兒孫什麼的,這些人,就被稱為鄉紳。
舊時鄉紳,多是文人出身,出自書香門第,信奉儒家,他們興辦學校,修橋鋪路,調節村民糾紛,是維護地方穩定治安的很重要的力量。
地方上有一個德高望重的人物,對當地的文化建設有很大的幫助。
現在都說鄉村不淳樸了,不美了,黑惡勢力盤踞,其實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鄉紳階層消失了。
順帶說一下,有人肯定要問:中元節算不算封建迷信呢?
我覺得是不算的。
清明節、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文化遺産,算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吧。
那麼又會有人問:這東西到底有用嗎?
這裡舉個例子吧。
南懷瑾說過,他有個美國朋友去世了,别人問他如何祭奠,他也說要給他燒東西,一輛小汽車,一套西裝。
别人問他,這是中國的習俗,美國也管用嗎?
南師說:你管他美國人信不信啊,是你燒還是他燒啊!
那人說:自然是我燒啊!
南師說:那不就得了!你信這個,那你就燒,管他能不能收到呢,拜佛拜神,無非求個心安,你自己心安就好了嘛!
我從南師。
所謂舊時風俗,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心安即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