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佩戴唐卡和挂式唐卡

佩戴唐卡和挂式唐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7 13:21:25

佩戴唐卡和挂式唐卡(藏式唐卡繪制裝裱流程)1


繪制唐卡前首先要根據畫面的大小來選擇尺寸合适的畫布,沿畫布的四邊把它縫在一個細木畫框上(畫框的四條框都是用和普通鉛筆粗細差不多的樹枝制成),把細木畫框上的畫布繃緊,再用結實繩子把細木畫框牢牢地綁在大畫架“唐卓”上面,按“之”字形的繩路式樣把細木畫框的四個邊同大畫架的四個邊綁在一起。

畫布一般是淺色畫布,不要太厚大硬。畫布太厚太硬容易使顔料剝落和皺裂。較合适的畫布是織工細密的純白府綢或棉布,沒有圖案的白絲綢做畫布也非常合适。有的唐卡尺幅很大,用一塊畫布根本不夠,這樣隻好把好幾塊畫布用非常細密的針腳縫合在一起,縫好的兩塊布的接縫不能有礙于唐卡畫面的完整。

把畫布固定在“唐卓”上之後,就着手進行以下工作:首先在畫布上塗上薄薄一層膠水作為“底色”,然後晾幹。塗淡膠的目的是防止畫布吸附,滲入顔料;防止顔料在畫布上“變花”,使顔料塗上面布對不會失掉本色。此後,再薄塗一層有石灰的漿糊。等第二層塗料幹後把畫布鋪到木闆或桌面之類的平坦地方,用一塊玻璃或貝殼、圓石等光滑的東西反複摩擦畫布面,一直到畫布的布紋看不見時為止。

接下來便是畫出主要的定位線。其中有邊線、中心垂直線、兩條對角線和其他任何需要标出的輪廓線。用炭筆畫出佛像的素描草圖“白畫”之後,再用墨勾成墨線(墨線草圖即線描草圖稱“黑畫”)。勾墨之後再根據畫面描繪的水泊、岩石、山丘、雲霧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塗上相應的顔色。一次隻上一種色,先上淺色,後上深色。繪佛像時,先繪蓮花座,再畫布飾,較後畫佛身。畫背景時,先淺色後深色。把上面所說的部分畫完後,用金色畫衣服上的圖案(這些金色圖案稱“金畫”)。

一些畫面裝飾和畫面其他地方也用金色來勾邊,稱“金線”。較後,将所有需要用墨勾的線再勾勒一遍,然後再畫上眼睛。所繪佛像的衣着和裝飾圖案的構圖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畫家學習繪畫所從師的畫派,他對這個畫派技法的純熟程度也許是較值得考慮的條件。繪畫的時間、藝術家自己的能力,以及訂畫雇主的要求等等都可能影響構圖和畫面裝飾。

除了用水色(指用水調和的顔料,猶如現在的水粉和水彩)畫的唐卡外,還有另外三種類型的唐卡:金唐(金色唐)卡)、朱紅唐(朱紅唐卡);黑唐。這三種唐卡的名字來自于唐卡空白背景所填的顔色名稱。舉例來說,金唐的背景全是金色;朱紅唐的背景全是朱砂色;黑唐的背景則全是黑色。以上三種唐卡所有顔料都摻有石灰和膠水,輪廓線必須用與底色對比度鮮明的色彩繪制。如金唐,它的底色是金色,就用朱砂畫輪廓線;朱紅唐和黑唐的底色是朱色和黑色,就用金色畫輪廓線。假如沒有金色,黑唐的輪廓線可以用朱砂來畫。

在一幅金唐中通常隻有嘴眼睛指甲、毛發等處使用其他色彩;在朱紅唐和黑唐中、使用水色的地方與金唐有所不同,在唐卡習墨的地方也可以使用焦麥水,這樣畫面光潔平坦。

一般可在木闆印制的佛像塗上水色。如果要将版印唐卡制成久色唐卡,在神佛像輪廓由木版印出後,藝術家便要對畫面進行一次緻的處理。用炭筆把木版印的輪廓線勾勒一遍使之清晰醒目,按我們上面說的方法繪畫出唐卡。

繪畫唐卡的調色方法的指導原則,簡單他說就是加深某種單色。例如要加深朱砂色,隻不過是往調色碗裡加點朱砂顔。

佩戴唐卡和挂式唐卡(藏式唐卡繪制裝裱流程)2


裱制裝潢

唐卡繪好之後,要在畫面的四邊縫裱絲絹,這縫裱的絲絹。叫“貢夏”。“貢夏”可以用各種絲絹制做,其尺寸大小是固定不變的。“貢夏”的下幅長度占畫面部分的二分之一,下幅顯得稍長;上幅長度占下幅長度的二分之一,或者說占畫面部分的四分之一。例如,一個唐卡畫面寬是40厘米,高60厘米,下幅長度就是30厘米,上幅長度是15厘米,側幅寬7.5厘米。

此外,有很多的唐卡在畫面的四邊圍有兩道紅色或黃色的絲帶貼面,藏語稱之為“彩虹”。每道絲帶的寬度是側幅(即所裱絲絹的左右邊)的一半;如果僅有一條絲帶,寬度便是側幅的四分之一,側幅的其他四分之三自然是絲絹襯裱面。

有時也可以在“貢夏”的下幅中央看到一塊絢麗精美的錦緞。這塊錦緞可以是任何顔色,任何形狀。可以是正方形,橫長方形或豎長方形。錦緞位于唐卡下幅的中央,占下幅面積三分之一,叫做“敦嘎”或“托居”。有時在“貢夏”的上幅中央也有一塊錦緞。

唐卡背面的裱襯物可以是棉布、絲絹、綿緞等。一般來說,裡襯隻裱糊唐卡的“貢夏”部分,不裱糊畫面部分;也有給唐卡整個背面都裱上黑襯的。還有一些唐卡,雖然背面全裱,但裱好之後用揭開畫面與襯布之間茬口的辦法把畫面正對的裡襯部分切開三個邊,以便能夠看到寫在唐卡背面邊上的文字。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人們要揭開襯頁看背面文字的情況外,平常唐卡畫面背面與裡襯的兩個底邊都固定在一起。

唐卡前面的兩個邊較後是用紅線鎖邊,必須注意的是,在縫裱用一個叫“唐薪”(即“唐卡木”)或“止薪”的圓木棒将唐卡的底邊卷好并将其撐住。根據唐卡的大小确定“唐薪”的粗細。一般“唐薪”的長度是與唐卡的寬度基本相同,兩端可再長出唐卡寬度的3厘米,兩端套上用金銀或青銅制成的套蓋。有了“唐薪”之後,把唐卡卷起來就方便多了,故唐卡又稱卷軸畫。

在唐卡的頂端還有一根扁平木條叫“卡薪”或“貢薪”。木條越往兩端越細,以緻于從截面看就像一個小木楔,把“卡薪”縫粘在“貢夏”和裡襯之間,長度與唐卡寬度相同,兩邊不要突出來。

唐卡前面有一幅面蓋蓋住整個唐卡。通常用絲絹制做面蓋(人們認為制作面蓋較好的一種絲是“面子绫絹”,質軟、色黃、帶有紅綠色的斑色)。面蓋用紅色、黃色、藍色絲絹條交替縫合而起,或者就用一種顔色的絲條作面蓋。面蓋縫在唐卡的頂端,面蓋中央還有一些褶子。畫有本尊、護法神的唐卡,其面蓋絲絹也有白色、黃色、藍色、綠色等,不過這類唐卡的面蓋絲絹條彼此不縫合在一起,都是相互分開的。沿唐卡面蓋上部綴有一排有褶子的挂布,下垂約8厘米,用紅色絲絹制做。

假如将唐卡寬分為四份,其中左右兩邊的四分之一處垂有兩條彩帶,每條彩帶的寬度等于“貢夏”側幅的一半。彩帶一直垂到唐卡的底邊,彩帶底端呈鳥喙形,叫“小鳥嘴”。當面蓋放下之後,兩條彩帶便垂在面蓋的外面,并和面蓋隔開。這樣可以隻把面蓋向上卷起,讓兩邊彩帶直接垂在面畫的前面。在唐卡頂端,兩條彩帶的中間有一條系住上卷面蓋的紅繩,待面蓋上卷後用這條紅繩把它折疊系好。紅繩上面還有一條布繩用來挂整幅唐卡,或在唐卡卷裝後用布繩把它紮好。

裱制裝潢唐卡所用材料的好壞完全取決于個人的意向和委托制作唐卡的施主的财力。

繪畫唐卡使用的顔料應該是柔和純淨的高級顔料,粗劣的,普通的顔料隻能用來彩繪梁柱、木制神器、床椅、桌凳和其他木器;也可以用來彩畫泥塑佛像、繪制壁畫。當然,繪制彩畫以上物品也要做準備工作。比如畫壁畫,也要在牆上塗一層膠水以防顔料剝落。

至于把畫布固定在木架上使其繃展以便于繪制等就不必細說了,不過畫布在繪制前一定要進行處理。

佩戴唐卡和挂式唐卡(藏式唐卡繪制裝裱流程)3


分期

從時間上,我們大緻可把唐卡藝術分為4 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7至9世紀的檻筋期,即造像之初期,也就是藏傳佛教的濫觞期。構圖簡練,多用青、黃、赤、白4種根本顯色繪成。人物造像幾乎全裸,僅以梵繩、八寶為莊嚴,主尊畫得較大,多直線。第二個時期是12世紀左右,即藏傳佛教的後宏期。西藏江孜地區形成了一種以印度健陀羅、尼泊爾、漢地和西藏本土藝術風格相互影響融合的地方藝術風格流派,即江孜畫派。其特點是造型比例适當,着重心理表現,突出個性特征的寫實手法。第三個時期是15至16世紀,即藏族佛教藝術的繁盛期。宗教上層參與唐卡的創作活動,産生了著名的“門者畫派”、“門薩畫派”和“嘎瑪貢畫派”。第四個時期是18至19世紀,也就是唐卡繪畫的鼎盛時期。這時期的藝術風格主要受到漢地工筆重彩技法的影響。它的發展前後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18世紀八邦寺高僧多傾覺和曲吉牛勤所創的“新嘎瑪貢”畫派為其代表。這一畫派學習漢族工筆畫傳統,重暈染、烘托、勾勒,藝術上已不滿足原有的樸素、簡潔風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所謂“二十四次明暗渲染”法來豐富畫面效果。第二階段是19世紀初所形成的“漢風”時期。“新嘎瑪貢”畫派在第一階段華麗富貴的風格基礎上,開始追求漢畫設色雅緻 、清新的風格,并将一些漢地通用的“福”、“壽”之類吉祥詞繪于畫中,形成了今天的唐卡藝術風格。

佩戴唐卡和挂式唐卡(藏式唐卡繪制裝裱流程)4


色彩

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獨特的講究,重彩底色約分為紅、黑、藍、金、銀五種。紅唐卡多繪佛本生故事,風格富麗。黑唐卡多繪護法神、金剛一類鎮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線,畫面威嚴莊重。藍唐卡則多繪歡喜佛、勝樂金剛一類題材,有吉祥喜慶之意。金、銀唐卡,畫面富貴典雅,色彩單純輝煌。有時畫面底色還随“地界”至“天界”的内容變化而變化,如地獄畫了護法神降魔,底色則以紅色為主;随着中間夾侍菩薩的出現,色彩逐漸變藍;到了天界,便是一片湛藍的底色。此外,白于色彩被作為表現神佛容貌、性格的一種手段,因此常以白色表現平靜、和藹、善良;紅色和深藍色表現強悍好鬥、兇猛猙獰(憤怒相),出巧妙地把大塊的紅色、綠色、青色和藍色并列使用;金色代表多種顔色,表現出一種神聖的氣氛。

色顔的調配很重要,一般來說,一種色顔大體要用四種顔料配成,如火紅中加入适量黑色變成咖啡色,再加入适量的白色變成紅色,大紅中加入适量菊黃變成淺紅色。與西方畫派以紅、黃、藍為三種基本色的概念存在顯著差異的是,藏族傳統繪畫理論中,通常把基本色分為白、黃、紅、藍四種,由這四種基本色相配所産生的顔色叫副色。工珠雲登嘉措則把基本色分為五種,他在《知識總彙》中稱“:白、黃、紅、藍、綠為基本色;黃丹(桔黃色)、肉色、深暗色、骨頭色、淡胭脂色、黑色、煙色、土黃色、綠松石色為副色;以上副色又可分為三十二種公認的配色。配色種類是無邊無際的。”[2]一幅好的唐卡要由30多種顔色繪成,有的達40-50種顔色。一幅畫是由豐富的顔料合成的,紅、黃、白、黑、綠、藍、紫、青是較常見的幾種基本色。配色是一門學問,其變化無窮,豐富多彩。繪制唐卡時用毛筆從盛放顔料的碗裡蘸顔色叫“蘸筆”。

根據不同顔色的特性,蘸筆也有其特殊講究。如“白色、石黃和雄黃,如從雪山頂處取;桔紅、大紅、副粉色、銀粉、金粉和金屬色類,務須從碗壁蘸取;青綠色類則需從海底撈。”可見,蘸筆的技法直接關系到畫面色彩效果。

在具體畫的時候,有經驗的畫師随調随畫,甯可調得稍稀些,每次上色都很淡薄。分三次填色才能達到細膩,畫布吸收得好,看上去如天然而成,精細美觀。唐卡着色上注重紅、黃、藍三原色,色彩冷暖對比強烈。

以上就是關于唐卡裝裱的繪制流程。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于古玩交易網,内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佩戴唐卡和挂式唐卡(藏式唐卡繪制裝裱流程)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