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的老俗話,意思就是養馬了就不要養驢,幫小工搞建築,甯可搬磚,也不要去和泥。初看上去有點懵,畢竟驢和馬都是馬科動物,為啥不能養馬就不養驢呢?下半句同樣都是搞建築,搬磚與和泥都是都屬于小工,又有啥區别呢?如果了解其中的一些“秘密”,就恍然大悟了。
養馬不養驢
老話說:“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就是原因之一。我家裡以前養過毛驢,也養過馬,都養的時候,也是分開來養。那時候,爺爺就告訴我“馬驢不同槽”的秘密。養過驢和馬的人知道,雖然它們都為馬科單胃食草動物,但是驢的耐飼性要比馬更勝一籌。而馬飼養起來,更加“嬌貴”,這也是民間養驢多過養馬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馬驢同槽養殖,驢身上的味道馬受不了,而且被驢口水沾染過的草,馬不好好吃。而驢卻不嫌棄馬身上的味道和口水草,該吃就吃。
長此以往,就瘦馬肥驢了,達不到養好馬的目的。而且馬驢混養還會出現另一個問題,就是雌雄驢馬在一起混養,養殖戶一個不注意,沒有計劃的情況下,就容易生産出來一個騾子。那麼,久而久之的混養馬驢,馬和驢就逐漸會喪失各自優良品種,得不償失!由此,這兩條主要因素,才有養馬不養驢之說。
搬磚不和泥
老輩子搬磚雖重,但是在沒有攪拌機和缺少水泥的年代,和大泥更累。民間流傳有“四大累”的說法,其中之一就有“和大泥”!如果見過以前建造土胚房的朋友,了解和大泥的一些情況,就會明白和大泥真不是一般的累。和大泥首先需要從溝渠或者池塘裡,挖出大量的泥巴,然後把麥稭或者稻草用鍘刀切碎,需要均勻攪拌在粘稠度極高泥巴之中,增加泥巴的支撐力和拉力。
在以前沒有攪拌機的年代,如果把碎麥稭均勻摻和在高粘度的泥巴裡,全部靠人工和泥,一旦把腳吸附在粘稠的泥裡,拔出來都費勁。可想而知勞動強度那是幾何倍增。由此,在我們當地,流傳下來的老話就把“和大泥”歸結到體力勞動中四大累之一。而搬磚雖然也比較辛苦,但是相比較于和泥,就是輕體力活了。在曾經這種小工報酬一樣的情況下,做和泥工就不如搬磚工了。
前人們關于這兩方面的經驗總結,放到現在來看待,這句:“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俗話,前半句還是很有道理,即便是養馬和養驢同時養,也會分開養殖,才能更好的達到養殖目的。後半句由于工業化的發展,建築材料的變化,有了攪拌機代替人工和泥,建築材料由泥土變成了混凝土,搬磚在一定程度,也采用了機械化,現在的區分也就是工作崗位,和勞動報酬的不同,僅僅說付出的勞動力,現在的“和泥工”并不比搬磚工辛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