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郭襄來到少林寺,下了青驢,緩步走向寺前,隻見樹木森森,蔭着一片碑林。瞥眼隻見一塊大碑上刻着唐太宗賜少林寺寺僧的禦劄,嘉許少林寺僧立功平亂。碑文中說唐太宗為秦王時,帶兵讨伐王世充,少林寺和尚投軍立功,最著者共一十三人。其中隻昙宗一僧受封為大将軍,其餘十二僧不願為官,唐太宗各賜紫羅袈裟一襲。她神馳想象:“當隋唐之際,少林寺武功便已名馳天下,數百年來精益求精,這寺中卧虎藏龍,不知有多少好手。”
《皇唐嵩嶽少林寺碑》位于少林寺院大雄寶殿左側十餘米處,建于唐開元十六年(728)七月十五日。此碑題額“太宗文皇帝禦書”七字,系唐明皇李隆基禦書。下為唐武德四年(621)太宗為秦王時賜少林主教碑原文,重刻在此碑上方。文中第五行有“世民”親筆草簽二字,亦為玺押。
告柏谷塢少林寺上座書 :太尉、尚書令、陜東道、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左右武侯大将軍、使持節涼州總管、上柱國、秦王世民告柏谷塢少林寺上座寺主、以下徒衆,及軍民首領士庶等:比者,天下喪亂,萬方乏主,世界傾淪,三乘道絕,遂使閻浮蕩覆,戎馬才馳,神州糜沸,群魔競起。我國家膺圖受篆,護持正谛,馭雁飛輪,光臨大寶。故能德通黎首,化闡祗林,既沫來蘇之恩,俱承彼岸之惠。
王世充叨竊非據,敢逆天常,窺觎法境,肆行悖業。今仁風遠扇,慧炬照臨,開八正之途,複九寓之迹。法師等并能深悟機變,早識妙因,置建嘉猷,同歸福地,擒彼兇孽,廓茲淨土,奉順輸忠,之效方着,阙庭證果,循真之道,更宏象觀。聞以欣尚,不可思議,供養優賞,理殊恒數。今東都危急,旦夕殄除,并宜勉終茂功,以垂令範,各安舊業,永保休祜。故遣上柱國德廣郡開國公安遠往彼,指宣所懷可令一二首領立功者,來此都見,不複多悉。
武德四年(621年)四月,李世民與王世充戰于嵩洛一帶,駐守柏谷莊的少林寺主持志操和昙宗等十三名武僧帶領數百豪傑夜間攻入王世充之侄王仁則大營,生擒王仁則,獻于李世民。當時李世民正在虎牢關一線跟窦建德苦力相持,聞知此事非常高興,于四月三十日親筆書寫《告柏谷塢少林寺上座書》,派李安遠送到柏谷莊營地,以示嘉獎。并且讓志操大師帶領一兩個首功之人前來受獎。兩天之後,李世民打敗窦建德,逼降王世充,攻入東都洛陽,在洛陽城中接見了志操為首的十三棍僧。十三棍僧中武功最高,親手生擒王仁則昙宗法師被封為大将軍僧。
但是昙宗也沒有入朝為官。
李世民帶兵進攻王世充時,王世充采取了節節抵抗重點防禦的策略,将洛陽周邊的塢堡都武裝起來,遲滞了唐軍的行軍速度,加強了洛陽的防衛。李世民采取掃清外圍重點進攻的策略,對這些地方豪強剿撫并用,用了一個月時間基本掃清障礙。少林寺武僧組成的武裝力量就是豪強勢力其中之一。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也曾派人拉攏過駐紮在柏谷莊的少林寺武僧,但是被拒絕了。少林寺武僧覺得王世充不會成大器,明智的站在了唐軍一邊。其實他們生擒王仁則對李世民決戰洛陽影響甚微。當時李元吉已經把洛陽城團團圍住,李世民在虎牢關跟窦建德死撐。少林寺武僧生擒王仁則隻是起了個榜樣作用,給騎牆的其他塢堡看的。
為何李世民在百忙之中要給少林寺武僧寫信嘉獎?因為當時唐軍壓力很大,洛陽久戰不下,虎牢關李世民兩千五百人對戰窦建德三十萬大軍,力量懸殊,除了李世民,誰都認為此戰必敗,李淵多次下旨讓李世民班師回朝,大大小小的塢堡豪強勢力蠢蠢欲動,值此關鍵時刻,少林寺生擒王仁則無疑就是一針強心劑,給了唐軍必勝的信心。少林武僧夜襲王仁則,以少勝多,也給了李世民靈感。沒過兩天李世民帶領兩千五百玄甲軍大破窦建德,一舉奠定了李唐三百年基業。
至于十三棍僧救唐王啥的,沒影的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