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見過“有的放矢”這個成語,如果要求讀出來,可能有一大部分人被難倒了;
如果再讓解釋“的”和“矢”的意思,那知道的人就更加少了。
下面,我們就來重新認識一下這個成語,絕對分分鐘長知識!
“有的放矢”這個成語的意思“有的放矢”最早出現在宋代葉适的《水心别集》中:“論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後挾弓注矢以從之。”
先來分析一下“的”的意思。
這句話是說,站在這裡,來射“的”這個東西,或者後退到幾十步之外,然後再來射擊。這麼一來,我們就能猜出“的”這個字的意思了。
沒錯,就是“目标”或者“靶子”的意思!
那麼“矢”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矢”,在《水心别集》中也有暗示,其實就是箭的意思。
在古代,射箭是世家子弟必備的技能。射箭時先看準目标,也就是“的”,再把箭射出去,這樣才能提高命中率。
知道了“的”和“矢”的意思,這個成語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我們常用“有的放矢”比喻說話做事有針對性。讀音就是“you di fang shi”分别是三聲、四聲、四聲和三聲。
你讀對了嗎?
曆史悠久的“矢”
其實,這裡面最有講究的就是“矢”這個字了。
“矢”在甲骨文裡就出現了,甲骨文是這樣畫的:上端是鋒利的箭頭,中間是細長的箭杆,下端是結有雕翎的箭尾。
如此形象,你幾乎一眼就能猜出它的意思來。
這個字還有許多關聯字,下面舉幾個例子來看。
首先是“備”。
我們現在了解到的意思一般是預備、準備。但其實,這個字的來源,與“矢”息息相關。
如果你能看到甲骨文,就會發現它長這個樣子:中間是一支箭,箭頭朝下,外面是長方形的箭筒。
它的本義是裝着箭的箭筒,裝着箭卻不發射,就是在等待、準備,所以引申為預備、準備。
然後是“至”和“疾”。
箭在筒裡是準備狀态,那麼箭發射出去,就一定會造成殺傷力,于是就産生了這兩個字。
射出的箭命中目标就是“至”。
《說文解字》裡說:“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
“至”是鳥從天上飛到地上。可如果研究一下甲骨文“至”字,就會發現它分明是一支射中目标的利箭。
在練習場上,這支箭射中的是靶子;
可在戰場上,它射中的就是人了。
所以,甲骨文“疾”字裡面就帶有“矢”,特指受了箭傷。外面的部首“疒”代表人躺在床上。裡外一綜合,“疾”字的意思就是中箭受傷、卧床休息了。
以上這些都是作為武器的“矢”,但是你會發現,“知”字裡面也有一個“矢”字,這是為什麼呢?
清代的文字學家段玉裁說:“識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
就是說,一些知識掌握得非常牢固,别人一問就能脫口而出,就像一支箭從嘴裡飛快地射出來。
“有的放矢”這個成語蘊含的知識,你都學會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