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改善因脾虛引起口臭

如何改善因脾虛引起口臭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16:38:17

如何改善因脾虛引起口臭?前段時間,44歲的肖先生前來就診,自述已經出現口臭有一年多了,并且伴有全身沉重不适,面部及後背出油較多,後背長痘,大便偏稀,每日2-3次,此前也曾到當地醫院檢查,檢查報告提示為淺表性胃炎觀其舌可見舌質淡,舌邊有齒痕,中醫辯證為脾虛氣滞夾濕,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如何改善因脾虛引起口臭?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如何改善因脾虛引起口臭(每天刷牙還是口臭)1

如何改善因脾虛引起口臭

前段時間,44歲的肖先生前來就診,自述已經出現口臭有一年多了,并且伴有全身沉重不适,面部及後背出油較多,後背長痘,大便偏稀,每日2-3次,此前也曾到當地醫院檢查,檢查報告提示為淺表性胃炎。觀其舌可見舌質淡,舌邊有齒痕,中醫辯證為脾虛氣滞夾濕。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經常會出現口氣重的問題,尤其是戴着口罩的時候自己哈一口氣,聞到那種味道自己也會感覺惡心到想吐,嘗試過很多方法,但都難以斷根,其實,導緻口臭反反複複,可能是脾虛、濕氣重所引起。

為什麼脾虛濕氣重會導緻口臭?

中醫認為“脾開竅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我們的脾胃與食物的消化密切相關,脾有運化食物變為人體所需精微物質的功能,而胃則有受納的作用。

此外,脾的運化也包括運化身體内水液,比如将胃和小腸消化吸收的津液、大腸吸收的水液,腎氣蒸化作用回收的水液,經過脾的運化,轉輸到肺,再由肺散布到全身。這一過程就是《黃帝内經》中所講的“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因此,當脾的運化功能失調,一方面飲食水谷難以消化徹底,另一方面,水液運行不暢,長此以往,必然會導緻水液在體内停聚而産生水濕痰飲等病理産物。

打個比方,脾就好比河道清潔工,會定期清理河道裡面的垃圾,避免河道擁堵,如果脾出現問題,長期發展,河道水流可能就會因垃圾或者雜草等原因受阻。

樂啟生中醫團隊的李秉傑主任也講到,現代社會,不少人長期處于快節奏、高壓力的狀态下,加上飲食偏食冷飲或肥甘厚味,日久損傷脾胃,脾氣不足,運化失常,痰濕内生,而濁氣上逆于口則最終演變成口氣穢濁。其中的病機以脾虛為本,痰濕、濕熱等是疾病的标,要想從根源改善口臭問題,必須标本兼治。

臨床上這一類患者多表現為口臭反反複複難以好轉,病程較長,或伴有面色萎黃或㿠白,食欲不振,舌苔厚膩。如果本身濕濁重者,還可出現神疲乏力,肢倦困重,饑而不欲食,渴但欲熱水,大便稀溏,舌苔白厚膩濁如積粉等表現。兼積滞者,可嘔吐酸馊食物殘渣,脘腹脹滿,大便酸臭或夾不消化食物,舌苔垢膩;郁而化熱者,表現為口苦口幹,或有發熱,大便臭穢,或便秘或溏稠不爽,舌苔黃膩。

健脾行氣利濕,擺脫口臭困擾!

針對這一類病症,調理好脾髒是關鍵,并且需要結合實際的病情随證施治。舉個例子,比如針對上述肖先生的口臭等症,肖先生為脾虛氣滞夾濕,故治以健脾行氣利濕。

拟方:太子參、麸炒白術、茯苓、砂仁(後下)、桔梗、炒扁豆、薏苡仁、山藥、蓮子、澤瀉、蒲公英、荷葉、薤白、防風、秦皮、甘草片,7劑,每日1劑,早晚飯前分服。

實際上,該方是由參苓白術散化裁而來,方中以太子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兼以祛濕,共為君藥;山藥、蓮子加強健脾澀腸的功效,白扁豆、薏苡仁加強健脾利濕之功,且薏苡仁與茯苓相配有“利小便以實大便”的作用,共為臣藥;佐以砂仁醒脾化濕,桔梗載藥上行,升提肺氣,通調水道;甘草調和諸藥。并且考慮到肖先生兼有氣滞及化熱的征象,故加薤白行氣導滞,秦皮、澤瀉、蒲公英清熱利濕,加防風、荷葉升清陽,兼祛一身之濕。諸藥相合,共奏健脾、行氣、利濕之功,從而達到标本兼治。

二診:肖先生自述服上方後口臭減輕,其餘症狀也明顯好轉。舌象見舌質淡,舌苔白厚。調整組方,上方中加蒼術、青皮、木香,繼續服14劑。

蒼術用于增強利濕之功,木香、青皮增強行氣之功。服二診方後,肖先生前來複診,此次來診,口臭明顯減輕,精神狀态較好,無其餘不适,舌質淡苔薄,上方加藿香芳香醒脾化濕,囑咐繼續服10劑。後随訪知肖先生口臭已消失,至今未出現複發。

以上相關内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

【聲明】:

1、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2、在任何情況下,文章中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之用,讀者不應單純依靠本文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對于因使用、引用、參考本文内容而導緻損失、風險及糾紛,我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